初中生如何改掉浮躁的习惯

如题所述

一、立志教育
学生要立长志,而不是长立志。这点对于防止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在立志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立志要切实可行。有的学生立志经常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可行,而是凭心血来潮,过高地要求自己。这种立志者多数是要受挫的。 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确立目标,才会有成功的希望。二是立志要专一。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 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要防止“常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
二、习惯教育
重视行为习惯。浮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平素学习、生活中放松对自己的克制,而逐渐形成的。要矫正这种性格缺陷,就必须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逐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针锋相对地矫正。因此,一是要培养自己行为的计划性,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儿一点儿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到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三、磨练教育
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浮躁心理。培养学生的耐心和韧性。此外,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事时,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躁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四、榜样教育
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工作的良好形象。其次,用榜样,如科学家、发明家、文艺作品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9-25
孩子是国家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孩子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学校共同的责任。老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家校通的方式联手防治学生的浮躁情绪:
1. 教育孩子立长志。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 ,就没有生活。”父母和老师只有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使孩子明确生活的目的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具有对生活和学习的 高度责任感,这对防止学生浮躁心理的滋生和蔓延是十分有利的。
俗话说:“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长志。”我们要告诉学生立志不在于多,而在于“恒”的道理。要防止孩子学生“常 立志而事未成”的不好结果的产生。正如赫伯特所说:“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
2.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一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先思考,后行动。要引导学生在做事之前,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做?做这个吗?希望什么结果?最好怎 样做?”并要具体回答,写在纸上,使目的明确,言行、手段具体化。二是要求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焦躁,不虚浮,踏 踏实实做每一件事,一次做不成的事情就一点一点分开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累积的最后即可达到目标。
3. 有针对性地“磨练”。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有针对性地“磨练”学生的浮躁心理。如家长指导孩子练习书法,学习绘画,弹琴,解乱绳结,下棋等,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此外,还要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浮躁情绪。例如,做 事时,孩子可用语言进行自我暗示,“不要急,急噪会把事情办坏”,“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这样会一事无成”,“坚持就是胜利”。只要学生坚持不断地进行心理上的练习,其浮躁的毛病就会慢慢改掉。
4. 用榜样教育学生。身教重于言教。首先教师和家长要调适自己的心理,改掉浮躁的毛病,为孩子树立勤奋努力,脚踏实 地工作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其次,鼓励孩子用榜样,如革命前辈、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文艺作品 中的优秀人物以及周围的一些同学的生动、形象的优良品质来对照检查自己,督促自己改掉浮躁的毛病,教育培养其勤奋不息 ,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值观、抱负水平、态度发生作用,从而影响其心理。
当然,克服学生的浮躁心理,除了学校、家长和孩子自身的努力外,社会、各级政府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浮躁心理的形成,有其深刻而内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原因,这其中也包括我们长期形成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让学生真正形成一种积极向上、良性和谐的学习氛围,需要社会、政府、学校、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教师,我们理应“在其位谋其政”,帮助学生克服浮躁心理,让他们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第2个回答  2012-09-25
如何克服浮躁

学生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是浮躁。浮躁有五种表现:
(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
(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
(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

有上面五种浮躁习惯,学习成绩一定不会理想。因为有上面的浮躁习惯,

会导致三种危害:学的时候学不会;考的时候考不出;错的时候改不了。
  

具体分析如下:

一.学的时候学不会
  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
  (1)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学习是从认识到自己不懂,或承认自己不懂开始的,直到学习者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为止。一旦自己认为自己懂了,不管是不是真的懂了,学习的过程就戛然而止了。
  很多同学不承认有这样的问题,他们自认为自己上课是听懂了的。至于后来不会做了,是因为时间久了,或者又忘掉了。
  为了让同学和家长们认清出这个问题,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小游戏。来我们这里咨询的同学基本都跟我做过这个小游戏,一个很简单的小游戏。但这个游戏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难一次性做出来。我先做一遍,然后问学生:“会了么?”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同学毫不犹豫地说“会了”,但我让他重复的时候,他根本做不出来。有大约百分之十强的同学会说一些“差不多、好像会了”之类的模棱两可的话。我会给他们解释:“差不多”意思就是“差得多”!“好像会了”意思就是“肯定不会”!这样的判断往往屡试不爽!让他们试验的时候,也往往是做不出来。
  还有很少的同学,大约在百分之五左右吧,他们会承认自己不会,显然这些同学要仔细得多,经过两三次的演示以后,他们才敢于自己亲手试验。但第一次也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也就是说,基本上所有的同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没有学会的时候自认为学会了而拒绝继续深入学习的问题,存在浮躁的问题。
  另外还有的同学上课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会直接影响他的听课效果。
  有一个初二的女同学名字叫做李琦,她的数学和物理都在五十几分,不能达到及格分数。她的父母非常着急,来到我们中心咨询。
  我们的老师在给她讲第一节课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看似很小,却又非常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她的头发在影响她听课。每次她写字的时候,一低头,头发就哗啦散落在她的眼前,她就习惯性地用手一拂,有时候还很优雅地把头向后一甩。据上课老师统计,45分钟一节课她拂头发的次数居然超过了50次!所以,我们给她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把头发扎起来!
  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补习,她的数学和物理成绩一下子提高到了八十几分!
  (2)看书一看就会,其实没有真会
  很多学生在看书的时候,往往如蜻蜓点水,轻描淡写翻几页就算是看过了,无法深入看书。
  对于学生来说,深入看书有两方面:
  课前看书
  目的就是找问题:
  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
  学习重在发现、探索、创新和应用,预习时先要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接下来该学习什么了?自己来个预测。
  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
  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预习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了解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为课上更好地学习做准备。预习时可能对重点知识认识得不清楚,抓得也可能不准,这都没关系。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查一查,感到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是原有知识基础问题,还是理解问。如果是基础问题就要自觉补一下,看一看是否可以解决;如果是理解问题,可以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去解决。
  课后看书
  深入已经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问题;
  近期所学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否明确?
  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
  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
  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创造出来?

二.考的时候考不出
  指的是学习者在自认为学会的情况下,遇到自认为会做的题目,要么做不出来,要么做出来不能得满分。
  具体有以下两种表现:
  一是自以为会了,其实没有真会。
  二是真的会了,但浮躁严重,得不了分。
  (3)题目拿来就做,没看清条件就做
  学生很多时候看到题目,没有仔细审题,而是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现题目看不清,条件没有看全就开始做题。这种情况做对的可能就很小了。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有个条件没看清楚!
  做题目的时候,先写出明确的已知,求证或求解,然后再做题目是一种比较好的解题习惯。
  拿到题目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平静的心态,不要急着做题,而是要先把题目看清础再做。
  这个题目考什么知识点?
  给出的直接条件是不是能够解出题目?
  有什么隐含条件?
  还需要什么条件才能解出问题?
  ……
  (4)做完题就上交,没检查好就上交。
  很多同学总是急匆匆地把题目做完就交上去了,让他检查,他就根本检查不下去,有些很明显的问题,本来应该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但他盯着看半天都看不到问题。
  清华附中有一个初三的女生名叫马小月,在中考前一模考试以后来到我中心咨询,她很自信地说,她这次的数学成绩虽然只有六十几分,但她实际上是八十几分的水平。原因是因为有一道十五分的题目,她在稿纸上本来做对了,只是在往试卷上誊写的时候抄错了!
  当时她的父母也深深地点头,表示事实确实如此。
  我问马小月:“你觉得很委屈是么?”
  她点点头!
  我说:“那为什么没有检查出来?”
  她低下了头。
  我又问她:“你以前出现过这种情况么?”
  她点头说:“出现过。”
  “那为什么没有彻底改掉?”
  她又低下了头。
  “考不好,活该!你不是八十几分的水平,你就是六十几分的水平!因为你现在出现这样的错误,中考的时候还会出现!”
  这时候她的父母开始点头了。
  我继续说:“因为你认为这种情况只是偶尔的,下回就不会出现了,所以,你就不会认真对待,不会下定决心,也不会每次做题时做到一次性把题目做到满分,不会每次做完考题后认真检查直到不出错误。如果不是每次这么做,到考试的时候就不能一定保证会做的题目得满分。所以,我们认为:学习不理想最重要的原因是浮躁。”
  不检查就上交是浮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学生做完题目后,耐心已经达到极点,最想的事情就是赶紧交上去万事大吉。
  这种浮躁心态是学习的大敌,如果不彻底解决,学习永远不会好。

三.改的时候改不了
  具体表现为:
(5)发现题目错了,以为粗心不改正
  人大附中有位初三年级的女生名叫孙一芮,她本来就是班里比较出色的学生,尤其是数理化成绩,有的已经接近满分。但由于人大附中竞争非常激烈,她的排名只能在200名以后。因为人大附中几乎是北京中考录取分最高的中学,她要想稳稳地升入人大附中的高中部,要考到200名以内,甚至最好是考到150名以内才比较有把握。但她和她的父母觉得靠她自己的努力没有把握达到这个目标。
  她刚来到我们中心咨询时,说了这么一句话:“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级错误’,我的成绩还要高。”
  我当时就回了她一句:“你这次有多少分是因为‘低级错误’丢的?”
  她说:“数理化三门大约就有十几分!”
  “上次考试有没有犯‘低级错误’?”我进一步追问。
  “有!”她很诚实。
  “再上一次呢?”我步步紧逼。
  “有……”她开始有些不好意思了,“好象一直有……”
  “从小就是犯‘低级错误’长大的对么?呵呵!”我开了句玩笑。
  “对对对!呵呵……”她倒也直率。
  “只要你认为是‘低级错误’,你就永远改不了,就永远不能重视这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题目会做,但怎么都不能把会做的题目得满分!”
  “对对对!你快跟我说一下怎么改掉这个毛病吧!”
  “打掉浮躁!”
  ……
  后来在我们的指导下,她一模进入全校前200名,二模进入前150名,最后中考的时候,她的成绩在全海淀区排名第83名。
  有以上5种浮躁的习惯,学生的成绩一定不会理想。试问你浮躁吗?追问

第3个回答  2012-09-25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生物因素决定这个群体比较浮躁。如要改善,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提升自我素质修养。这个不是一早一夕的事情,一方面要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也可以说是正确的价值观;另一方面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到方式方法上来说,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做起。
其一,培养多好书的兴趣,多读书、读好书,从书中学习正确为人处事的方式,学习其中道理。所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这些方面,都可以从读书中学到。这方面你可以选择一些励志的书籍,或是生活美文来读,也可以读一些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书。推荐一位名家周国平,你可以读读看,对提升修养素质应有作用,现推荐一本他的《内在的从容》,也就是《碎句与短章》,可以先看看不错。
其二,在人生目标方面。这时要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目标。可能你面临的问题就是学业,那么你就要把自己绝大多数的精力都倾注于此。因为人的精力有限,若你全身心投入学习,也就无暇顾及其他琐事,自然烦心事就少了,人也就不浮躁了。
其三,交友方面,要选择上进的、诚信的、有良好生活习惯和正确生活态度的人。朋友在人生中占很重要的作用,你若有益友,则你们可以相互促进学习,共同进步。若是损友,则可能误人一生啊!
先写到这里 ,因要工作,时间不充裕,想到的可能也不多,若有机会,以后再补充。希望对你有用
第4个回答  2012-09-25
克服浮躁心理的方法:

  1、 在攀比时要知己知彼   “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人获得自我认识的重要方式,然而比较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相比的两人能力、知识、技能、投入是否一样,否则就无法去比,从而得出的结论就会是虚假的。有了这一条,人的心理失衡现象就会大大减低,也就不会产生那些心神不宁、无所适从的感觉。   2. 要有务实精神   务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自以为是”的精神,是开拓的基础。没有务实精神,开拓只是花拳绣腿,这个道理是人人应弄懂的。   3. 遇事善于思考   考虑问题应从现实出发,不能跟着感觉走,看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切实做一个实在的人。   克服浮躁,脚踏实地,有容乃大、戒娇戒躁、不紧不慢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力量使我们茫然不安,让我们无法宁静,这种力量叫浮躁。浮躁就是心浮气躁,是成功、幸福和快乐最大的敌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浮躁不仅是人生最大的敌人,而且还是各种心理疾病的根源,它的表现形式呈现多样性,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以这样说,我们的一生是同浮躁斗争的一生。--《浮躁》   天气是一如既往的炎热和沉闷,我的心也像这天气一样,很是浮躁,安不下心来去做一件事情。   毛主席教导我们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说的就是如果我们能安下心来认真做一件事情,就没有做不好的。我觉得非常对。我们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半途而废,在开始的时候是一腔热血,然后是热情消退,最后完全放弃。是什么原因让我们放弃呢?是浮躁的心理,是急于求成、不愿面对困难的浮躁心理。我们总是在想着事情的最后成果,急于看到我们所作的工作的成果,而这些却不是一天两天能看得出来的,所以我们就觉得这些工作是没有意义的,于是选择了放弃。   如果我们能够坚持,真正的静下心来,认真地去学习、工作,我们做的会比现在好很多。只有拭去心灵深处的浮躁,才能找到幸福和快乐,那么,幸福和快乐在哪里?幸福和快乐其实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只要你愿意,你随时都可以支取。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急需在心中添把火,以燃起某些希望。在很多时候,我们都急需在心中洒点水,以浇灭某些欲望。你会感觉到,其实我们很幸福,其实我们很快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