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平离职事件感想

如题所述

张小平离职,人民日报都出来发评论了,这事还真是闹大了。

这让我想起去年9月6日,华为领头人的任正非发出总裁办邮件,对其曾经的一名员工点名道姓的呼唤其回归,并且印发成文件分发至全体员工。

以华为创始人之尊,对一名离职员工发出回归呼唤,这很不寻常。对一个普通员工显示出如此重视和诚意,任正非是看重这一名员工还是另有所想呢?当年孔令贤又为何离开华为呢?

孔令贤是何方神圣?

孔令贤,2011年4月份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硕士临近毕业时在腾讯安全中心实习过3个月,成绩不错,但是因家庭原因他没有留在深圳,毕业直接进了华为。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隶属IT产品线云操作系统产品部。

在华为,他用四年多的时间从一名基层员工成长为团队Lead,负责OpenStack开源社区运作。在技术上颇有建树,在国内程序员专业论坛上也小有名气。不错的才能让他在华为得到破格三级提拔,岗位直接从技术14级跳到技术17级,带了一个高水平的团队,也获得了丰厚的物质回报。29岁看起来已经是事业有所成,前途无量了。

但是,他却对工作和生活感到了迷茫和困惑。他本身是技术不错的程序员,但是成为小领导者带团队之后发现自己距离技术越来越远。最终离开了华为。

孔令贤在一篇名为《新西兰移民路》中详细披露了自己离开的心路历程。

孔令贤博客部分摘录:

说实话,以当时我在华为的情况,对那个公司的招聘目标并不是特别感兴趣,毕竟他们只是招聘基层软件工程师,而我自己的技术,对OpenStack细节的把握,已经没有一年前那么自信了。这反而是我想试一试的原因。

自己在华为这个位置上做的时间长了,有点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慢慢的就没有了“奋斗”精神,而逐渐变成了琢磨如何争取更多的资源、如何揣摩领导们的心思、如何配合公司的战略、如何制定团队的目标和方向、如何在做团队排序的同时能够让团队里每一个兄弟姐妹都能感到公平等等。

自己在技术花的时间在逐渐变少,而写PPT、开会以及团队琐事却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

我知道,这种事情,在任何一个公司都存在,美其名曰:团队贡献者,这是一个程序员向上走的唯一途径,至少在华为是这样。

大环境下,我又有些特殊。去年,我被公司破格升级,岗位直接从技术14级跳到技术17级,从跟几位领导们交谈之后得知,我在公司后续应该就是走技术专家路线,于是我也断了走管理路线的心思。

其实很多人想当官,觉得当官之后工作就轻松了,底下兄弟们没日没夜加班,主管需要做的就是隔三差五带大家好吃好喝一顿,谁表现好了公开表扬一下,诸如此类。

而实际上,作为管理者,要操的心其实很多,特别是华为的管理者,除了要懂得排兵布阵,懂得做事的轻重缓急,懂得制定业务目标,要有救火能力,同时还要居安思危,迎合上头的领导们,要做出成绩,这样才能有继续上升的机会。毕竟人往高处走嘛。

我也有幸跟几位领导们接触过,感受过他们在工作上的“狼性”,我心里知道,那种生活状态不是我想要的。其实,我并不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因为那种成功,需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基本上就是“一将终成万骨枯”。

好吧,老老实实钻研技术吧,但自己的岗位工作性质又给不了我研究技术的保障。基层主管这个职位在华为很特别,既要做管理,又要懂技术,是“带兵打仗”的人,更是公司政策执行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但客观原因决定了基层主管做的时间长了,技术敏感度就会严重下降,在团队管理、业务扯皮,以及无休止的会议中,已经丧失了静心做技术的心,其实我已经感觉自己有这种趋势,虽然我争取到了OpenStack社区一个非主流项目的core member,客观上只是延缓这个时间而已。

所以,我迷茫了,竟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了。是的,进入公司4年半的时间,我目前的级别比同时进入公司的一批人都要高,公司也给了我丰厚的物质激励,我带的团队中有8名OpenStack社区正式项目的core member,我才29岁。在任何一个外人眼里,我应该是无比满足,继续努力奋斗才对。

但我想,我才29岁,我经历的东西其实不足以支撑公司给我的级别和地位,云计算需要那么多知识,我甚至想不到我精通什么;我的英语很烂,听着别人跟老外滔滔不绝时,自己只能暗暗羡慕和着急;虽然说是做基层管理,但管理方面的知识又不成系统。

如果我就是以目前这个状态继续待在华为,我以后的路,无非就是“混”而已,可能我能够混的很好,但我心里不踏实。

而且,华为的工作状态,也不太适合我这种喜欢自由、希望利用工作之余有点个人爱好(健健身、弹吉他、打打球、游游泳)、在家人需要我时能够立刻出现在家人身边的人。

妈妈、奶奶相继离我而去,让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义,更加珍惜身边值得爱的人,我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跟生活更好的平衡。这些东西,在华为,永远只能是奢望。

既然早晚要离开,不如趁年轻出去多走走看看,给自己多些选择。是啊,我才29岁,哪怕我出去了一事无成,大不了灰头土脸的回来,重头再来。

这就是我决定要离开的心路历程,其实我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特别是对于华为,感情很复杂,总之,我要感谢华为给我的一切。有些事情说太多就矫情了,不如留在记忆里,在未来的日子中,慢慢品味。“

彼得原理告诉我们: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在我看来,孔令贤的之所以离开华为,主要是公司在用人上的失误。孔令贤是一位技术型人才,不擅长于管理、当时也不太喜欢从事管理岗,更擅长、喜欢做技术。在管理岗位上的焦虑、迷茫,最终导致了他的离开。张小平的具体离职原因,我们不得而知,但很明显之前并没有受到重用。

人们常说“21世纪最贵的是什么?人才!”对于每个企业而言,如何吸引人才、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大难题;另一方面,人才被你吸引进来以后,如何使用人才也是一个大难题。任正非也说过:“人才不是核心能力,对人的能力进行管理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能力。”但今天很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关注事而不是关注人,这显然是不利于员工的成长和人才的培养的。不管是张小平事件还是孔令贤事件都希望能让企业的管理者们警醒:我们要重视员工的发展、培养和转型辅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留住他们,用好他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