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意思是: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出自:老子[春秋战国]《道德经》

原句: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释义: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内容简介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26

原文:

故从事于道⑥者,同⑦于道⑧;⑨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得⑩之;同于失者,道亦失⑴之。⑵[信不足焉,有不信焉。]⑶

【注】

⑥道:修道。

⑦同: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是为“同”。本处可译为聚集,符合。

⑧道:中庸之道,亦可取义道品。

⑨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王本原作“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帛书本及汉简本均作“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据帛书本、汉简本及俞樾之说改。

⑩得:使……得。

⑴失:使……失。

⑵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王本原作“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帛书乙本作“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汉简本作“故同于道者,道亦得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吾依汤漳平之说,从汉简本,且删去“故”字。

⑶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此语复见于十七章,且帛书本无之;马叙伦、奚侗等学者认为系错简重出,当删。吾亦以为舍之更佳;若留,可译作:道德欠缺者,难以取信于人。

【译】

因而致力于修道的人,更为符合中庸之道;致力于养德的人,更为接近高尚之德;既不修道,亦不养德的人,也会为道德所遗弃。

符合于中庸之道的人,必然能有所增益;背离于中庸之道的人,必定会有所损伤。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27
老子曰:“同于得者,得亦乐得者;同于失者,失亦乐失之。”这就是说,当得到了想得到的东西,必然会失去必须失去的东西。乐于得必乐于失,有失去才有得到。豁达面对得与失,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当我们得到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后,便会开始又一份追求,而冥冥中却遗失了另一种美好。此时,不必怨天尤人,因为有得必有失,有失才有得。以一颗豁达之心面对一切,跳出心灵的角落,接近更灿烂的阳光,走上更宽阔的道路。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1-27
当你做的对了,对的事情可以让你良性循环;当你错了,错误也会恶性循环。人性都有惯性,改变习惯是最难的。心里要有正念,才不会迷失,就算迷失也可纠正。符合道之德行才是正念,唯道是从,德才不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