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P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且∠APB=∠BPC=∠CPA=120°,则点P叫做△ABC的费马点.(1)如点P为

如图(1),P为△ABC所在平面上一点,且∠APB=∠BPC=∠CPA=120°,则点P叫做△ABC的费马点.(1)如点P为锐角△ABC的费马点.且∠ABC=60°,PA=3,PC=4,求PB的长.(2)如图(2),在锐角△ABC外侧作等边△ACB′连结BB′.求证:BB′过△ABC的费马点P,且BB′=PA+PB+PC.(3)已知锐角△ABC,∠ACB=60°,分别以三边为边向形外作等边三角形ABD,BCE,ACF,请找出△ABC的费马点,并探究S△ABC与S△ABD的和,S△BCE与S△ACF的和是否相等.

(1)∵∠PAB+∠PBA=180°-∠APB=60°,
∠PBC+∠PBA=∠ABC=60°,
∴∠PAB=∠PBC,
又∵∠APB=∠BPC=120°,
∴△ABP∽△BCP,
PA
PB
=
PB
PC

∴PB2=PA?PC=12,
∴PB=2
3



(2)证明:在BB'上取点P,使∠BPC=120°.连接AP,再在PB'上截取PE=PC,连接CE.

∠BPC=120°,
∴∠EPC=60°,
∴△PCE为正三角形,
∴PC=CE,∠PCE=60°,∠CEB'=120°.
∵△ACB'为正三角形,
∴AC=B′C,∠ACB'=60°,
∴∠PCA+∠ACE=∠ACE+∠ECB′=60°,
∴∠PCA=∠ECB′,
∴△ACP≌△B′CE,
∴∠APC=∠B′EC=120°,PA=EB′,
∴∠APB=∠APC=∠BPC=120°,
∴P为△ABC的费马点.
∴BB'过△ABC的费马点P,且BB'=EB'+PB+PE=PA+PB+PC.

(3)如下图,
作CP平分∠ACB,交BC的垂直平分线于点P,P点就是费马点;

证明:过A作AM∥FC交BC于M,连接DM、EM,

∵∠ACB=60°,∠CAF=60°,
∴∠ACB=∠CAF,
∴AF∥MC,
∴四边形AMCF是平行四边形,
又∵FA=FC,
∴四边形AMCF是菱形,
∴AC=CM=AM,且∠MAC=60°,
∵在△BAC与△EMC中,
CA=CM,∠ACB=∠MCE,CB=CE,
∴△BAC≌△EMC,
∵∠DAM=∠DAB+∠BAM=60°+∠BAM
∠BAC=∠MAC+∠BAM=60°+∠BAM
∴∠BAC=∠DAM
在△ABC和△ADM中
AB=AD,∠BAC=∠DAM,AC=AM
∴△ABC≌△ADM(SAS)
故△ABC≌△MEC≌△ADM,
在CB上截取CM,使CM=CA,
再连接AM、DM、EM (辅助线这样做△AMC就是等边三角形了,后边证明更简便)
易证△AMC为等边三角形,
在△ABC与△MEC中,
CA=CM,∠ACB=∠MCE,CB=CE,
∴△ABC≌△MEC(SAS),
∴AB=ME,∠ABC=∠MEC,
又∵DB=AB,
∴DB=ME,
∵∠DBC=∠DBA+∠ABC=60°+∠ABC,
∠BME=∠BCE+∠MEC=60°+∠MEC,
∴∠DBC=∠BME,
∴DB∥ME,
即得到DB与ME平行且相等,故四边形DBEM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DBEM是平行四边形,
∴S△BDM+S△DAM+S△MAC=S△BEM+S△EMC+S△ACF
即S△ABC+S△ABD=S△BCE+S△ACF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0-27

  

  证明:在BB′上取点P,使∠BPC=120°,

  连接AP,再在PB′上截取PE=PC,连接CE,

  ∵∠BPC=120°,

  ∴∠EPC=60°,

  ∴△PCE为正三角形,

  ∴PC=CE,∠PCE=60°,∠CEB′=120°,

  ∵△ACB′为正三角形,

  ∴AC=B′C,∠ACB′=60°,

  ∴∠PCA+∠ACE=∠ACE+∠ECB′=60°,

  ∴∠PCA=∠ECB′,

  ∴△ACP≌△B′CE,

  ∴∠APC=∠B′EC=120°,PA=EB′,

  ∴∠APB=∠APC=∠BPC=120°,

  ∴P为△ABC的费马点,

  ∴BB′过△ABC的费马点P,且BB′=EB′+PB+PE=PA+PB+PC.


  考点名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和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度数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简写成“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3.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两条腰上的中线相等,两条腰上的高相等)。

  4.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垂直平分线到两条腰的距离相等。

  5.等腰三角形的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等于顶角的一半。

  6.等腰三角形底边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和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7.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8.等腰三角形中腰的平方等于高的平方加底的一半的平方

  9.等腰三角形中腰大于高

  10.等腰三角形底边延长线上任意一点到两腰距离之差等于一腰上的高(需用等面积法证明)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判定定理: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3.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分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