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加标点的文言文原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7

1. 全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诗词有哪些

苏幕遮 [宋]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我国最早的古书是没有标点的。

大约在汉代,开始使用句读。到了宋代,开始使用圈点。

到了明代又出现︴和‖,分别用来表示人名和地名。这些简单的符号可以看作是我国传统的标点符号;但它是很不完备的,长时间里也没有得到广泛使用。

进入20世纪,一些学人开始向国内介绍欧美最通行的一些标点符号。并根据古代的句读符号,参考西洋方法研究制定出了适合中国文字需要的我国最早的新式标点符号。

1919年4月,以胡适为首的六教授提出《方案》,要求 *** 颁布通行“,。;:?!——()《》”等标点。

11月底,胡适对上述方案作了修改,把原方案所列符号总名为“新式标点符号”,此年被批准。 1920年2月2日,北洋 *** 教育部发布第53号训令——《通令采用新式标点符号文》,批准了由北大六教授联名提出的《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方案》。

我国第一套法定的新式标点符号由此诞生,成了语言文化发展史上值得记录的一笔。 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方面对原标点进行了研究整理,1951年9月,中央人民 *** 出版署公布了《标点符号用法》。

共列标点符号十四种,包括句号、逗号、顿号、分号、引号、冒号、问号、感叹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专名号、书名号、着重号。 20世纪60年代,汉字文稿的书写和出版物的排印由直行改为横行,某些标点符号的用法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有必要对原规定进行整理。

1987年初,国家语委成立《标点符号用法》修订组,约请专家对原《用法》进行1990修订。1990年3月,国家语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联合发布了修订后的《标点符号用法》,共列标点符号16种,增加了连接号、间隔号。

此后,在听取各界意见后,国家语委、新闻出版署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共同决定将《标点符号用法》制定为国家标准,并于1995年12月正式发布。 。

2. 从没有标点原文到我们现在看到的古文,谁为其加注了标点

你提的问题很有可研讨性。

古人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现在我们看到的古文中的标点符号是后人加的,这个后人也就是1919年新文化运动之后,从西方引进了新式标点符号后加上的。从前孩子们学古文,要学句读(逗),也就是在没有标点符号的情况下去断句。既然是后人加的,不是原作者自己点的标点,那就有可能与作者要表达的原意有出入,所以提出异议是很正常的,而批判态度更应该是提倡的,理发标点只要能自圆其说,说得通就行。比如《曹刿论战》中,很多版本都是“登轼而望之”(登上车前横木向远处望),而其实应该是“登,轼而望之”(登上战车,扶住车前横木向远处望)。后一种更情理一些。

3. 标点符号是从什么时候才出现的(古文无标点)

古时候写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读起来很吃力,甚至产生误解.到了汉朝才发明了“句读”符号.语意完整的一小段为“句”;句中语意未完,语气可停顿的一段为“读”(念,相当于现在的逗号).宋朝使用“.”,“,”来表示句读.明代才出现了人名号和地名号.这些就是我国最早的标点符号.1919年国语统一筹图备会在我国原有标点符号的基础上,参考各国通用的标点符号,规定了12种符号,由当时教育部颁布全国.建国后,出版总署进一步总结了标点符号的用法规律,于1951年刊发了《标点符号用法》,同年10月政务院作出了《关于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指示》.从此,标点符号才趋于完善,有了统一的用法.1990年4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新闻出版署修订颁布了《标点符号用法》,对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又作了新的规定和说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