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请有哪些礼仪?

如题所述

宴请的礼仪有:

座次:基本上按照以右为尊的原则,将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右侧,次主宾安排在主人的左侧。参加人数较多的宴会,主人应安排桌签以供客人确认自己的位置。 

入座:主人或者长者主动安排众人入座;来宾在长者或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入座时,男士 为身边(尤其是右边)的女士拉开座椅并协助其入座。 

体态: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跷腿,不抖动腿脚,也不可任意伸直;胳膊肘不放在桌面上,也不要向两边伸展而影响他人。 

交流:宴请是一种社交场合,在餐桌上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也不要敬酒;宴会上应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避免涉及死亡、疾病等影响用餐气氛的话题。 

布菜:主人可为身边的客人布菜。布菜应使用公勺或公筷。布菜时要照顾到客人的饮食偏好,如果客人不喜欢或者已经吃饱,不再为客人夹送。

敬酒:主人先为主宾斟酒,若有长辈或者贵客在座,主人也应先为他们斟酒。主人为客人倒酒时,客人以手扶杯表示恭敬和致谢。首次敬酒由主人提议,客人不宜抢先;敬酒以礼到为止,各自随意,不应劝酒。 

散席:一般由主人表示结束宴会,主人、主宾离座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开。 

特别注意:

用餐时,注意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在品尝菜肴后再决定是否添加佐料,未尝之前就添加佐料被视为对烹调者的不尊重;夹菜应看准下筷,不宜随意翻拣;小口进食,避免大口嚼咽;切忌用手指剔牙,可以使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牙签使用后折断放在接碟中。

筷子不能一横一竖交叉摆放,不能插在饭碗里,不能搁在碗上。

若不慎将汤汁、酒水溅到他人衣物上,应表示歉意,如对方是异性,不必亲自为其擦拭,请服务员帮助即可;如吃到不洁或有异味的食物,不要大呼小叫,应取用餐巾纸吐出包好后处理掉。

结账时,应避免争抢付账;未征得主人的同意,不宜代付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6

第2个回答  2020-10-06

第3个回答  2018-03-08
一、餐桌礼仪餐桌上有许多应注意的礼仪,而这些礼仪常被忽视。(一)就座和离席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坐。2、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3、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4、坐姿要端正,与餐桌的距离保持得宜。5、在饭店用餐,应由服务生领台入座。6、离席时,应帮助隔座长者或女上拖拉座椅。

(二)香巾的使用1、餐巾主要防止弄脏衣服,兼做擦嘴及手上的油渍。2、必须等到大家坐定后,才可使用餐巾。3、餐巾应摊开后,放在双膝上端的大腿上,切勿系人腰带,或挂在西装领口。4、切忌用餐巾擦拭餐具。

(三)餐桌上的一般礼仪1、入座后姿式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得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2、用餐时须温文而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的塞,食物末咽下,不能再塞入口。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11、好的吃相是食物就口,不可将口就食物。食物带计,不能匆忙送入口,否则汤汁滴在桌布上,极为不雅。12、切忌用手指掏牙,应用牙签,并以手或手帕遮掩。13、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呕气。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14、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忌劝酒、猜拳、吆喝。15、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16、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计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反使对方难为情。17、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之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18、如系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19、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倘发现尚未吃食,仍在盘中的菜肴有昆虫和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20、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餐巾亦应折好,放在桌上。2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22、在餐厅进餐,不能抢着付帐,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抢付帐。未征得朋友同意,亦不宜代友付帐。23、进餐的速度,宜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2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破坏欢愉的气氛。二、宴客礼仪

(一)座位的礼仪一般的宴会,除自助餐、茶会及酒会外,主人必须安排客人的席次,不能以随便坐的方式,引起主客及其他客人的不满。尤其有外交使团的场合,大使及代表之间,前后有序,绝不相让。兹就桌次的顺序和每桌座位的尊卑,分述如次,以供读者参考。

(二)桌次的顺序一般家庭的宴会,饭厅置圆桌一台,自无桌次顺序的区分,但如果宴会设在饭店或礼堂,圆桌两桌,或两桌以上时,则必须定其大小。其定位的原则,以背对饭厅或礼堂为正位,以右旁为大,左旁为小,如场地排有三桌,则以中间为大,右旁次之,左旁为小。

(三)席次的安排宾客邀妥后,必须安排客人的席次。目前我国以中餐圆桌款宴,有中式及西式两种席次的安排。两种方式不一,但基本原则相同。一般而言,必须注意下列原则:1、以右为尊,前述桌席的安排,已述及尊右的原则,席次的安排、亦以右为尊,左为卑。故如男女主人并座,则男左女右,以右为大。如席设两桌,男女主人分开主持,则以右桌为大。宾客席次的安排亦然,即以男女主人右侧为大,左侧为小。2、职位或地位高者为尊,高者座上席,依职位高低,即官阶高低定位,不能逾越。3、职位或地位相同,则必须依官职传统习惯定位。4、遵守外交惯例,依各国的惯例,当一国政府的首长,如总统或总理款宴外宾时,则外交部长的排名在其他各部部长之前。5、女士以夫为贵,其排名的秩序,与其丈夫相同。即在众多宾客中,男主宾排第一位,其夫人排第二位。但如邀请对象是女宾,因她是某部长,而这位先生官位不显,譬如是某大公司的董事长,则必须排在所有部长之后,夫不见得与妻同贵。6、与宴宾客有政府官员、社会团体领袖及社会贤达参加的场合,则依政府官员、社会团体领袖、社会贤达为序。7、欧美人士视宴会为社交最佳场合,故席位采分座之原则,即男女分座,排位时男女互为间隔。夫妇、父女、母子、兄妹等必须分开。如有外宾在座,则华人与外宾杂坐。8、遵守社会伦理,长幼有序,师生有别,在非正式的宴会场合,尤应烙遵。如某君已为部长,而某教授为其恩师,在非正式场合,不能将某教授排在该部长之下。9、座位的末座,不能安排女宾。10、在男女主人出面款宴而对座的席次,不论圆桌或长桌,凡是八、十二、十六、二十、二十四人(余类推),座次的安排,必有两男两女并座的情形。此或然无法规避。故理想的席次安排,以六、十、十四、十八人(余类推)为宜。11、如男女主人的宴会,邀请了他的顶头上司,经理邀请了其董事长,则男女主人必须谦让其应坐的尊位,改坐次位。以上是席次安排的原则。由于席次安排尊卑,宾客一旦上桌坐定,看看左右或前后宾客,尊卑井然。当晚餐准备就绪,在没有助手的时候,第一道菜(如果不是热菜)应当提前摆在桌上,这样女主人就可以和客人一起入座。如果人不多,女主人可以高声宣布开始用餐,人比较多的时候,可以让来宾相互通告入座。安排客人入座是很有学问的,男主人应引着最尊贵的女士走进餐厅,并让她坐在他的右侧。特别尊贵的客人,也可以是最年长的女士,或久未造访的朋友。次重要的女客人应该被安排在男主人的左侧。女主人通常坐在桌尾,重要的男客人应该坐在她的左侧。必须注意的是男女客人要均匀地安排,并且尽量让夫妇分开坐。
第4个回答  2017-12-30
饭桌上的礼仪
饭桌上的文化.就是[饮馔文化"的通俗叫法.在老北京.不同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家宴是指家族自己过节和各种喜庆活动而设的宴席,宾宴是宴请亲戚朋友的宴席,便宴是家常便饭.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内容的饭桌文化.
[礼"是指饮馔的礼节和礼仪.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礼节.仪式和个人的礼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长"(家长.长辈)为主.宾宴要以[客"为主.因此.就形成了许多规矩约束家人.尤其对孩子们的约束更加严格.
礼有形式之礼和待侍之礼.形式之礼是指礼仪的形式和氛围所体现的礼.比如宴请场所的选择.礼仪的档次.环境的营造.用具的准备.都要体现对客人的一种尊重.待侍之礼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礼节.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长为先.师为先.远为先的原则.即按辈分排座.家庭教师要优先入座.远道而来的亲戚朋友要优先入座.对待家境贫穷的亲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顾.主人在席间与其交流的时间要长些.敬酒次数要多些.并有意识地向客人介绍他们的[绝活"如棋艺.书法.唱功.以获得众人的赞赏和尊重.同时严格要求管家和仆人不准慢待这些人.
虽然每次宴请视客人身份和礼仪风俗的特点.在饭菜种类.质量档次.饭庄的选择上是有区别的.但绝不能让客人挑出[不是"来.在宴请中的祝词.敬酒.交谈.进餐.辞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礼节.
开宴前主人要将重要宾客介绍给大家.并致简明热情的祝词,开宴时主人要亲自斟酒.按顺序向长辈和客人敬酒.不能强求,主动替不胜酒力的客人喝酒.并向客人致意,向宾客敬菜时.要注意客人的饮食爱好.次数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则会让客人尴尬,主人要注意席间相互交流的广泛性.不要热此冷彼.如有女宾.更要注意谈话内容和对女宾的尊重,主人不能先于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辞宴,主人要陪主宾.漱口.净手后到另座饮茶.
大户人家做饭时.要求厨师盛盘上菜时盘子四周不能有菜渍.上菜要用双手端盘.端碗.手指不能抠在盘沿和碗边上,盛饭.盛汤.倒茶时不能太满.斟酒要满.但不能溢出,倒茶的动作要规范.切忌将碗盖扣在桌子上.茶壶嘴对着客人,倒茶后要后退一步再转身离去,给客人上烟时要用盘子端给客人.切忌用手递烟.不要用一根火柴给数人点烟.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灭火柴和随意扔掉火柴梗.不准当着客人扫地.掸桌子.尤其不准将茶水泼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训斥孩子和仆人,主与客的孩子发生争执.主人要将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谁是谁非.都要向对方表示歉意.但不能当着客人面教训自己的孩子.否则客人会感到不自在.
宾宴一般也是不让孩子参加的.记得小时候家宴时.要求孩子们要做到懂规矩.尊敬人.讲礼貌.有教养.有三个不准:吃饭时不准出现喧哗声.碗筷碰击声.更不准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准吧唧嘴和出虚恭.二祖母说吃饭时听到吧唧嘴的声音让人作呕.吃饭时出虚恭令人难以忍受.并让吃噎着连续打嗝的孩子主动下桌.不准拖拉椅凳以免发出刺耳的声音.这就是不准出声的要求,二是不准[下嘴".长辈不动筷子孩子们是不能先夹菜的.不准将嘴填得满满的.不准狼吞虎咽.不准站起身来夹菜.够不到的菜可示意长辈给夹.不准用筷子在菜盘中乱挑乱翻.不准边吃边用双眼紧盯着桌上的菜.不准用筷子指人.不准将不爱吃的东西和口杂牙秽扔在或吐在地上.不准掉饭粒.揭馒头皮和剩饭要将饭碗扒拉干净.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将筷子直插在饭碗中,三是绝对不准孩子喝酒.当年两个祖母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乐乐.在饭桌上玩些游戏.输了要出节目.吃完饭还要让孩子们比比谁的饭碗和桌面最干净.席间温馨的气氛十分浓厚.
[孝"家宴时讲究要尊重长辈.要尽孝道.
小时候入席时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瘫痪.不能参加但要给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发话[都来坐"时.大家才按排行顺序入座.年纪小的孩子们要另桌而食.几位大妈和我母亲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后给布菜.斟酒.倒茶.递毛巾.
两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给几个儿媳妇点她们最喜欢吃的菜.以犒劳她们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称犒劳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严.在饭桌上大家要观察两位老太太的情绪.情绪不好时.必须按规矩办事.敬酒.说个奉承话都不能少.用词要有长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谨慎.情绪好时.二老也谈笑风生.拉拉家常夸夸对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时会发话:[大伙儿在一块就是图个乐.还那么规矩干什么?"这时大伙才会放松.气氛和谐愉快.大人们还要领着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给老人问好.姐姐会讨老人的欢心.从兜里掏出几粒花生豆或糖块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兴得合不拢嘴.对外孙女赞不绝口.二祖母更随便一些.会到孩子们桌前逗逗孩子.还让孩子夹点菜喂到自己口中.孩子们也特别高兴.大家就是在活跃融洽的气氛中享受着天伦之乐.
这种[孝"不只是晚辈对长辈的敬.尊.也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因此.晚辈就更加敬重长辈更加孝顺老人.在每个人的心中铸就了真诚的孝道.
[德"是一种品行.在家族的饮馔中有[让.度.俭"的要求.
[让"是要求大家相互谦让.不要好吃的抢着吃.要先让别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气.要做到让为先,[度"要求喝酒吃饭要有度.不能暴饮暴食.更不能劝酒无度.置人于醉.[俭"是要节俭.不能浪费.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费粮食.两位祖母经常嘱咐设宴不要铺张奢侈.宴席结束后.都要将没动过筷子和未曾上过桌的菜带回家.
[教"是饮馔方面的家庭教育.通过口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继承了家族中的老规矩和礼俗.在与家庭教师共同用餐时.祖母总是要求几位教师给孩子[训话".并根据社会时尚向孩子们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现象就去指点一下.让孩子们知道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寓教于吃中.
在礼.孝.德.教的影响下.孩子们养成了较好的饮食习惯.进而形成了礼重形式.孝重心理.德重行为.教重继承的饭桌文化.而这些.也是老北京文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