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中,怎么样去看待:对、错、是、非这样的问题?

如题所述

对错是非是人的分别心造就的,有了分别就会有执着,有了执着就会有妄念,所以佛学就是教育大家放下分别,放下执着,放下妄念,达到金刚经上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境界,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自性,才能摆脱天地阴阳的束缚,才能脱离六道轮回,了却生死,到达不生不死,清净极乐的彼岸。追问

人活于世,芸芸众生,按照佛家说的,没有对错,没有是非,只有放下,求的内心自在;但,什么事情是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当做,什么事情又不当做?

追答

善心感应善缘,恶念感应恶缘,有分别采用善恶,有善恶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要不思善,不思恶,古语云“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即是说要随缘而不攀缘,表面上在做事,内心却是不起念头,外部为五欲六尘所转,内不被七情所惑。做什么不重要,以什么样的心做才重要。

追问

没有了对错、是非、善恶,就没有了遵循;起心动念,要遵循哪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31
是非、善恶、真假等等判断,都是针对某种时候某种情况,仅仅针对特定的表现而有的定义。但定义是死的,现象是变化的。在实际生活中同一件事换个角度看则各有各的因和缘。很多表面上的表现,并不一定代表未来的发展结果。出于好心一样可以做出错事,执着某些认识的“是”未必就所作所为一定是“是”,某些所谓“对”的理解却会在因为时间地点甚至空间的转移而成为“错”。
任何简单说是或者非都是值得怀疑但却是不能否定的,因为评价自有评价的动机和理由。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正,什么是邪……这些是从正见而来的分辨,是知道世间诸法相的表现和运行,是明白正常生活的道理,因此属于正思维。是与非、善与恶、好与坏、正与邪等的延伸,演变成非此即彼的截然对立,则成为分别心的错误了。
一切事物都是需要通过中道来理解应化,这就需要有正确的“分辨”能力,知道如何保证“中观”而不落入“分别”的边见和邪见,而生起错误的执著。
所以佛法是中道来观察,是解释而不是评价,要脱离非此即彼的偏执才可以真正全面理解事物本身。一切执著都是苦恼之源。
第2个回答  2011-12-31
一切事,皆是事。没有你,也一样会发生,会发展,会消失。
所有事,皆平等,客观,无善恶,对错,是非。
只是你有缘遇到,事对你产生影响,才会有善恶,好坏,对错,是非,羡慕嫉妒恨等等情绪产生。
佛告诉你,你心里太多自我,欲望,偏见,执著,才会有对错是非。
求佛之人,必须看到人的空本性,放下贪著,才能看到真平等,真客观。
第3个回答  2011-12-31
佛教有世间的是非标准,就是业果的取舍。
痛苦发生的时候,不会因为您说空说不执著,就不存在了。
佛教也有出世间的是非标准,就是一切的教法和证法。
无论我们如何夸耀自己修行的法门如何高深,但戒定慧的支分没有具量生起的话,佛果也是没法证得的。
第4个回答  2011-12-31
皆空.
空中没有对、错、是、非这样的问题.
然后, 皆大欢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