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工资、物价都上涨明显!那,为什么粮食价格涨幅却不是很大?

如题所述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逐渐改善,相应的工资、物价都处在一种明显上涨的幅度,可为什么粮食的价格却一直处在一个平稳的价位,涨幅却不大?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其实粮食的价格并非没有上涨,而是它上涨的幅度较小跟上涨的速度较慢。

可是中国粮食价格为什么涨幅不大?反之,我们却总是抱怨,猪肉、牛肉等其他商品的价格在上涨?


这是一个经济学问题。粮食价格不涨的主要原因是粮食在国民生计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我们常讲“民以食为天”。可想而知粮食在百姓生活中的重要性。大米、小麦等这些粮食在我们餐桌上都会有,如果有一天吃不上了,我们心里就会慌。我们可以一天不吃猪肉、不玩手机,可是几天不吃饭,生命就结束了。

刚性需求的商品一般价格变不了

粮食是刚性需求,不可或缺。我们每天都会吃粮食,这是我们的主食,几乎不可变。在疫情期间,中国有些地方出现了“抢粮热”,一大群人涌上去抢着买,甚至有些超市的大米也被抢购一空。和以前的“抢盐热”如出一辙。食盐和大米一样,都是百姓的必需品。一旦缺盐,人的身体就会出现问题。

而猪肉、鸭肉等就不一样。就比如去年非洲闹猪瘟,猪肉需求量下降了,民众转而将消费放在了猪肉的替代品——鸭肉、鸡肉等。我们可以看见猪肉、鸭肉这些都是可以有替代品(鸡肉、鱼肉等)替代的,和刚性需求的粮食有所不同。

粮食一般是供大于需。我们都知道供给大于需求,粮食价格才比较低且相对稳定,让老百姓都能买得起。比如,我国持续几年都粮食增产,国内的人口也增长了,依然是粮食供给大于需求,依然是可以使粮食价格变动不大的。还有让我们放心的一点是,国库的粮仓存粮够百姓吃上14个月,这种存粮措施也有效地在供需上控制了粮食物价。

政府在发挥着宏观调控的角色

政府一直是控制物价的重要角色。农民种大米、小麦等这些粮食,可是他们没有决定价格的权利。粮食价格的确定是由生产部门决定的。也就是说,政府起发挥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此外,粮食的进口和出口也是由政府控制。中国一直依靠本国生产粮食,实现自给自足,限制粮食进口,保障国家安全。商务部也发言,粮食自给率比较高,粮食进口占消费量的2%。

而这也正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讲过:“市场经济有两只手,一只是市场的手,一只是政府的手。”像粮食这么重要的物质,如果任由市场定位调节,后果不堪设想。政府是必须发挥作用,维持粮价的平稳。

在生活中,我们消费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了以上的论述,相信大家心里应该清楚了。粮食价格基本是不变的,我们大可放心。在国家出现一些公共安全紧急情况的时候,面对抢米、抢盐这种现象,我们要理性看待。到底要不要去抢购这些物质。实际上,我们更应该相信国家,会进行市场调控。更何况,以我国当前的经济,即便公共危机,也不会出现粮荒。我们是不必惊慌的。

至于其他物价水平有变化,我们就可以控制自己的消费开支,适当选择替代品。因为每个人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不能总是购买高价格的产品。比如说猪肉价格上涨了,我们就买鸡肉、鸭肉代替。

此外,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消费水平。有人会抱怨我们的消费能力怎么没有变,工资的变动跟不上物价的飞涨。这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主要是市场的供需变化,主观因素是我们的工种、我们的能力、岗位等。但更多的是,我们要从自身去找原因,在工作上,我们要争取进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能力,到上游去搅动一番,而不是整天怨天尤人。这样做,我们就可以在提升生活品质的同时,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1
因为国家一直都在对粮价进行宏观调控,所以粮食价格一般很难长时间出现大幅度波动的,即便偶尔有一些无良炒家把粮价炒高了,也持续不了多长时间,因为很快国家队就会抛售粮食低价砸盘以维持物价。
第2个回答  2020-10-02
粮食是刚性需求,不可或缺。粮食一般是供大于需。粮食价格稳定,才能让老百姓都买的起。其中政府也在发挥着宏观的调控角色。
第3个回答  2020-10-02
因为粮食是保证人们生活最基本的东西。民以食为天不是说说而已的,一旦粮食价格疯涨,会引发动乱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