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弘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3

1. 文言文《公孙弘》的翻译及注解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①,字季。

少时为薛狱吏②,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③。

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④。养后母孝谨⑤。

建元元年⑥,天子初即位,招贤良文学之士⑦。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 新注 为博士⑧。

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⑨,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⑩,有诏征文学,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11)。

弘让,谢国人曰(12):“臣已尝西应命(13),以不能罢归(14)。愿更推选(15)。”

国人固推弘(16),弘至太常。太常令所征儒士各对策(17),百余人,弘第居下(18)。

策奏(19),天子擢弘对为第一(20)。召入见,状貌甚丽,拜为博士。

是时通西南夷道(21),置郡,巴蜀民苦之(22),诏使弘视之。还奏事,盛毁西南夷无所用(22),上不听。

①齐:指战国时齐国旧地;而菑川国则为汉朝初年的封国,建都于剧县(今山东寿光);薛乃汉代县名(在今山东滕县南)。按剧县与薛县相距甚远,故前人疑此处有误,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史记考异》说:“菑川本齐故地,《史》言菑川又言齐者,当时通俗之称,扁鹊言‘臣齐勃海秦越人’,与此一例,非《史》之误。

《汉志》菑川国祗三县,无薛县,然《高五王传》,青州刺史奏菑川王终古禽兽行,诏削四县,安和薛县不在所削之内。《汉志》郡国领县若干,皆元、成以后之制,未可据以驳传也。”

此言可信。②狱吏:负责监狱的官员。

③牧豕:放猪。海上:海边。

④《春秋》杂说:“解释《春秋》的各家学说。按《春秋》为孔丘所著鲁国的编年史,后为儒家经典之一。

因原著简约,不易详知,遂有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等为之作注,加以解说,另成三书,即《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这里的“杂说”当指此。

⑤孝谨:孝顺谨慎。⑥建元: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一个年号(前140—前135)。

⑦贤良文学: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有时简称“贤良”和“文学”。建元元年的十月,由武帝亲自招考贤良文学,董仲舒等一百余人前来应考。

⑧博士:学官名。知识渊博,学有专长者得任此职,以备天子所用,或传授弟子。

文帝时就已设《诗经》等博士,武帝建元五年乃设五经博士。⑨上意:皇上的心意。

⑩元光:汉武帝第二个年号,(前134—前129)。元光五年即公元前130年。

(11)推上:推举。(12)让谢:退让谢绝。

(13)西应命:到西边的长安去接受皇帝的诏命。(14)以:因为。

罢归:罢官归来。(15)更:改。

(16)固:坚决。(17)对策:指应考的贤良文学等人回答皇帝所提的治国方策。

(18)第:名次。(19)奏:进。

(20)擢:提拔。(21)通西南夷:武帝元光年间,唐蒙和司马相如等出使西南夷,夜郎等归附汉朝,汉在上述地区设立犍为郡等。

详见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22)苦:感到困苦。

(23)盛毁:极度诋毁。 弘为人恢奇多闻①,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②,人臣病不俭节③。

弘为布被,食不重肉④。后母 新注 死,服丧三年。

每朝会议,开陈其端⑤,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⑥。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⑦,辩论有余⑧,习文法吏事⑨,而又缘饰以儒术⑩,上大说之(11)。

二岁中,至左内史。弘奏事,有不可,不庭辩之。

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12),汲黯先发之(13),弘推其后(14),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15),至上前(16),皆倍其约以顺上旨(17)。

汲黯庭诘弘曰(18):“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

弘谢曰(19):“夫知臣者以臣的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20)。

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元朔三年(21),张欧免(22),以弘为御史大夫。

是时通西南夷,东置沧海,北筑朔方之郡。弘数谏(22),以为罢敝中国以奉无用之地(23),愿罢之。

于是天子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24)。发十策,弘不得一。

弘乃谢曰:“山东鄙人(25),不知其便若是,愿罢西南夷、沧海而专奉朔方(26)。”上乃许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27),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

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28)。

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且臣闻管仲相齐,有三归(29),侈拟于君(30),桓公以霸,亦上僭于君(31)。

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此下比于民。今臣弘位为御史大夫,而为布被,自九卿以下至于小吏,无差,诚如汲黯言。

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32),封平津侯。

①恢奇:雄伟奇异。②称:说。

病:短处、毛病。不广大:指心胸狭小。

③俭节:即“节俭”。④重肉:两种肉菜。

⑤开:开始。陈:陈说。

端:头绪。⑥面折庭争:通“面折廷争”,当面驳斥,在朝廷争辩。

⑦行:行为。敦厚:忠厚。

⑧辩论:指言辞。⑨习:熟悉。

文法:法律条文。⑩缘饰:装饰。

儒术:儒家思想和治国主张。(11)上:皇帝。

说(yuè,月)同“悦”。下文“天子常说”之“说”同此。

(12)请间(jiàn,涧):请求分别进见皇帝。间,间隔。

(13)先发之:先提出问题。(14)推:推究。

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