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将裁员称为「毕业日」,你还见过哪些花样百出的裁员方式?

大厂裁员前赴后继,继阿里、腾讯之后,京东集团加入裁员大军。

现在不少互联网大厂裁员,入职互称“同学”,离职被称作“毕业”,最近京东将最近的裁员成为“毕业日”,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除了京东,我觉得阿里和华为的裁员方式最让我觉得花样百出。

一、阿里的“向社会输出人才”的裁员方式

马云在阿里巴巴二十周年庆之际曾说:“未来阿里巴巴每年将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如今,“向社会输出”真的来了。

3月13日,“阿里裁员”“腾讯裁员”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社交平台信息,阿里巴巴裁员包括MMC(社区电商)、飞猪等业务。尽管外界对飞猪裁员情况及裁员比例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飞猪当前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在聚焦电商主营业务的情况下,阿里还能拿出多少决心和资源继续支持这几年始终处于疫情阴影下振作乏力的飞猪。对于被迫“向社会输出人才”的人员,对于他们按照阿里一贯的做法,他们可以拿到N+1的赔偿,对于这些有着阿里工作背景的人员离开阿里团队应该也会有不错的工作机会。但是在当前疫情的各种不确定因素以及大厂裁员的浪潮下,他们的前途也许是未知的,没人在意他们为什么要离开。

二、华为“放弃平庸的员工”裁员方式

如今的华为,对于国人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商业上、科技上成功的企业,而是中国人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一种精神代表。

华为对于员工的要求做到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就是花天价挖技术人才,和自己培养人才,刚毕业的高才生都能拿到年薪200万。第二个极端:拿出10亿赔偿金裁掉7000多几乎全是35岁以上的员工。

对此任正非解释说:“为什么要裁掉有经验的老员工,不能让他们干到退休呢?华为不会对你的工龄实施保护,只对你的贡献进行保护。”

华为将岗位分出:职员类,专家类,管理类三类:

第一职员类:不受年龄限制可以干到退休,因为他们有经验;

第二专家类:也就是华为的研发队伍,因为华为不是收容所,只要你研发的产品适应不了社会的变化,你个人就要被强行淘汰出局;

第三行政管理类:主管每年强制末位淘汰10%,即使你再优秀也不行,因为公司要补充新鲜管理血液。

对于华为的做法,引发了众网友的激烈争论,公有理婆有理,各有看法。对于企业来说不优胜劣汰,怎么保持企业竞争力?对于员工来说超过35岁就要被优化,又有种卸磨杀驴的意味。

总而言之,职场很残酷,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提高自己反脆弱的能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4-01

1、单刀直入式

最简单的裁员,就是单刀直入。人事直接找你谈话,劝你主动离职,并且给你两种选择方案。

方案一:你自己主动离职,被裁的员工自己主动提离职,公司可以协商给你一定的经济赔偿,或者有的公司根本就没有经济赔偿。但是,你离开后可以开具“个人主动离职” 证明,在你今后找工作的过程中,前公司还会积极配合背调,助你入职下一家。

方案二:公司把你辞退离职,按照相关制度,公司需要对你进行一定的经济赔偿,但是会开具“辞退离职”,在今后的背调中,虽然没有明说,后果也不言而喻了。

面对这样的职场“潜规则”,如果你没有将整个的谈判过程进行录音,很有可能会面临有苦难言、进退两难的境地。  


2、一锅端式

  这种就比较简单粗暴了,就是将整个部门或者项目组全员优化掉。比如小编所知道的一家公司,直接是将2021年某个项目组直接拿掉,后续项目也没有维护了,整个团队直接被撤走。

这类裁员往往有着断臂求生、亡羊补牢的气势。速战速决,也不拖泥带水,其实对于被裁员工而言,或许会来的爽快一些,如果能拿到裁员补偿,那就更好了。

3、设立制度式

设立一些莫名其妙的工作规章制度,让人完成不了,或者无法忍受,最终员工自行离职。这样既避免了劳动纠纷,又无需进行经济赔偿,也是一些企业的常用手段。

比如目前小编所了解到的南昌某保险公司,就设立了一些堪称离谱的工作制度。在新增加的工作规章制度中,包括了:衣服外套不能放置在桌椅靠背上、员工上班坐姿必须端正、下班不能准时打卡(必须在公司加一会儿班才能走)、厕所洗手台水渍要擦干净……以上制度均设立了扣款,如果没有做到,多则100元,少则50元进行扣款。哦不,该公司美其名曰“乐捐”制度。


  在网络上,小编也看到了一些公司设立了体能测试项目,其中包括:耐力跑(男子1000米 女子800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俯卧撑等。考核方式堪称奇葩,最终也无非是为了达成裁员的目的。  

  4、转岗式

把员工转岗到别的工作岗位,如果该员工无法忍受,或者无法完成新岗位的工作,就会主动提出离职申请。如果该员工很快适应了新岗位,则刚好达到了公司优化的目的。  

  5、关店式

  关店,是很多中介机构裁撤的主要方式。


今年,南昌的知名教育机构“一书阁”品牌直接倒闭。全国门店在一夜之间关门,员工直接失业,因涉及的退款金额重大,多地公安机关都介入了。

这件事在年中引起了不小的波动。今年的双减政策下,类似一书阁这样一夜覆灭的教育机构真的不少,员工“讨薪无门”,家长“退款无路”,空有一书阁老板发在微信公众号上的一纸“道歉信”,令人唏嘘。


  7、缩减福利式

这招比较常见了。以前一直有的某种福利,突然就断了。最简单的例子,就比如早晨供应、下午茶福利等等。

员工一直享受的福利突然断了,可能会早晨心里上的落差感,尤其是这时候如果再加强别的工作制度,比如突然加紧考勤管理制度,那么肯定会有一部员工自提离职。

  8、直接放假式

疫情期间史上最简洁的裁员大招:放长假。这招真是非常好用,简单省事。


放假,意味着没有工资,或者是只发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小编有个朋友,本来在上海工作,离过年还有一个月时,公司就发布了放假制度。原因是现在公司没有业务需要做了,大家都各自回家过年,假期长达一个半月。

工资缩减至最低的基本工资,对于需要养家糊口的成年人而言,相信很多人心里都会有主动离职的打算了。

  9、降薪式

比如华北某房企在裁员前,第一步先出台全员降薪30%的政策。


这算得上是攻心策略了。简单、直白地告诉你,现在公司有困境,全员降薪。如果你能接受,那么大家一起共渡难关,未来还给你涨回去。如果接受不了,那么就自行离职。这里面最恶心人的就是,若员工服从降薪,那么需要签署主动降薪申请书,实在是好手段。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80%以上被裁人员表示“败下阵来”。

  10、拖薪式

这和降薪有点不谋而合的意思。就是故意不按时给员工发工资,小编有个朋友就亲身面临过。财务说公司账面上没有钱,老板诉苦,本来是15号发工资,慢慢拖成20号、25号、30号。员工心里就会打鼓:“这家公司是不是快不行了?”


再踏实的员工,也熬不住月月拖欠工资的公司。没有工资就没有安全感。员工慢慢产生了离职跳槽的想法,继而主动提出离职。

第2个回答  2022-04-01

现在不少互联网大厂裁员,入职互称“同学”,离职被称作“毕业”,最近京东将最近的裁员成为“毕业日”,引发网友关注和讨论。除了京东,我觉得阿里和华为的裁员方式最让我觉得花样百出。

一、阿里的“向社会输出人才”的裁员方式

马云在阿里巴巴二十周年庆之际曾说:“未来阿里巴巴每年将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如今,“向社会输出”真的来了。

二、华为“放弃平庸的员工”裁员方式

如今的华为,对于国人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一家商业上、科技上成功的企业,而是中国人自强不息,顽强奋斗的一种精神代表。

职场很残酷,优胜劣汰是必然的,只有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提高自己反脆弱的能力。

第3个回答  2022-04-01

从公司毕业!?你经历过吗?

在我们的常识里,毕业是校园的独家回忆。但出人意料的是,在互联网大厂,竟然也会有“毕业”这一说法。

近日有网友晒出B站的“毕业证书”,公司把裁员信写成了毕业日事宜指引,内容是离职相关的注意事项。将裁员称为「毕业」,这真是大厂留给员工的最后一丝体面!

其实,裁员不过是大厂的日常操作,但不同于其他公司的是,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方式可谓花样百出,你都见过哪些花式裁员?一边裁员的大厂却总是不断招新又是为何?年轻人争抢着去的大厂真的那么好待吗?


美化的裁员,这样的毕业你要吗

“恭喜毕业”。

想想被裁还要接受这样的“毕业祝福”,即使是被美化了的裁员,也依然让人高兴不起来。这次,B站的裁员不仅美其名曰“bilibili毕业日”,还给出了一份“贴心的”毕业指南。

不过,这并不是第一个“创新”的大厂。此前,京东的裁员信被网友晒出,叫做“毕业须知”,开头写着“毕业快乐!恭喜您从京东顺利毕业!感谢一路相伴!”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看到才知道,原来大厂不只是在工作上争雄称霸,内部运作上也花样百出。除了“毕业”,我们还搜集了大厂在裁员上“起过的美名”:

裁员的冷酷,文字与形式的美化终究是掩盖不住。

对于频繁更新换代的大厂,裁员不过是家常便饭。据悉,2021年下半年起,字节跳动、百度、美团等大厂纷纷裁员,进行业务调整,裁撤不赚钱的业务。今年3月以来,京东裁员重灾业务区的裁员比例在10%-15%,优化规模在400-600人。想在大厂持续生存,似乎没那么容易。

然而,大厂裁员不耽误招新。招募广告、人才市场,大厂的橄榄枝从未停止向新人抛出。小米,腾讯,字节,拼多多都在裁员同时各个招聘平台的招聘信息也没有断过。

毕竟是行业的大佬,不断更新、不断优化,不过是大厂为了实现自己的高收益,跟上互联网变化莫测的节奏罢了。一边裁员一边持续招揽人才,大厂的换血和一般公司天差地别......

第4个回答  2022-04-01

调岗。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调岗。当公司不再需要你所在的岗位时,或者需要精简你的岗位人员时,公司一般会对“优化对象”进行调岗。调整后的岗位一般是“杂多乱”且无发展空间的闲职;工作一段时间后,你发现此岗位完全偏离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甚至超出你可承受的压力范围,所以你不得不提出离职。

严考核。倘若你拒绝了调岗,公司一般会对你实施严格的考核,而且你的考核肯定是不满意的结果。这当中会对你布置大量高要求的工作,哪怕你稍微出错,你的上级就会揪着不放,一次次的面谈,;连续多次考核不通过,且有象征性的培训或调岗后,企业便会有合理的理由与你接触劳动关系。更多的是劳动者出于身心的压力,会主动提出离职。

如果你内心强大,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你都挺过来了;但为了逼迫你个人离职,这个时候部门会选择孤立你。你会发现,早上互相的问候都没有人回应你,重要的工作或会议没有你,吃午饭的时候没有人和你一起,没有人和你沟通,没有人和你微笑,这也是所谓的心理攻击。所以你工作不可能开心,唯一打破僵局的办法是,辞职走人。在工作中,无论你做什么,做的如何,总是否定你,总是会鸡蛋里面挑出骨头;否定你的一切价值,让你觉得你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不断的践踏你信心,蹂躏你的自尊,从而使得你不得不离职走人。

降薪。降薪这一步一般是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公司才会使用。因为谈降薪等同谈辞退,同样会以你前期的考核为依据。当然,企业也会想出各种各样的招数,比如把你推荐给其他公司,让你被挖;主动给你放假,让你休息等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