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文修辞的古诗

并作简要说明

  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译:在明月下,在清风吹拂中,传来了鹊和蝉的鸣叫。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译: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译:向着窗户,对着镜子、梳理云一样的秀发,把黄花帖在脸上。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译:雄兔雌兔脚扑朔眼迷离。
  5、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译:湖光山色使鸟儿欢娱,使人心除去杂念。
  6、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在歧王宅里和崔九堂前,我们都经常相会。
  (一)、短语互文 就是一个短语中前后两部分的词语构成互文,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部分词语拼合起来。例如:
  1、去国怀乡。(范仲淹《岳阳楼记》)
  2、泉香而酒冽。(欧阳修《醉翁亭记》)
  例1“去国怀乡”是“去国去乡,怀国怀乡”的浓缩形式,可译为“离开国都家乡,思念国都家乡”;
  例2“泉香而酒冽”是“泉香冽,酒冽香”的浓缩形式,可译为“泉水和酒都很清香”。
  (二)、单句互文 即一个句子前后两部分构成互文。所谓单句互文者,即在同一句子中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补充是也。例如:
  3、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4、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例3我们应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理解,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怎么讲不通意思。
  例4由“秦时明月”和“汉时关”两部分组成,前者省“汉”和“关”,后者省“秦”和“明月”,可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隘”。
  (三)、偶句互文 指前后两个句子构成的互文,其特点是前后两个句子互相呼应,互相补充,彼此隐含,理解时必须把前后两个句子拼合起来。例如:
  5、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说》)
  6、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7、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例5这两句互文,不能说成“在东西呼叫,在南北骚扰”。应作:在东西南北叫扰乱,在南北东西骚扰呼叫来理解。这里的“叫嚣”和“隳突”,“东西”和“南北”是互相渗透,相互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例6是“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的浓缩形式。例7应理解为“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曾缘客开。”
  (四)、多句互文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句子中的词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例如:
  8、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对举互文,可理解为“(到)东西南北的集市上购买骏马、鞍鞯、嚼子、缰绳和长鞭”,表现出木兰征战前的紧张忙碌。

参考资料:http://www.ht88.com/article/article_4192_1.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7
1.朝晖夕阴。《岳阳楼记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晖”。“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2.秦时明月汉时关, (《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山关仍是秦汉时的山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

3.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其中“下马”与“在船”互补见义。言主人下了马来到船上,客人也下了马来到船上。
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其中“烟”与“月”互补文见义。即“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并非“笼寒水”的只是“烟”而无“月”,也并非“笼沙”的只是月而无烟。

4.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其中“栗”与“惊”互补见义。即“使深林与层巅战栗而震惊”,并非栗的只是深林,惊的只是层巅。
第2个回答  2021-10-09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主人下马客在船
第3个回答  2009-03-07
木兰诗中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其实是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将军和壮士十年归
琵琶行中的“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主人和客人下面,主任和客人上船”
第4个回答  2021-01-14
只要写两件事的,就是互文修辞手法的古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