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时期的书院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唐代书院是官学系统的一部分,或者跟佛教寺院关系密切。北宋建立后,在士大夫的倡导下,民间书院出现了一个迅速发展的局面,有学者估计,北宋有书院一百所上下,超过唐至五代的书院数量之总和。其中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龙门书院、徂徕书院被誉为北宋“八大书院”。

南宋时,民间书院更是获得空前的繁荣,根据研究中国书院史的邓洪波先生统计,在两宋七百多所书院中(绝大多数书院诞生于南宋),民办书院占了八成以上,因而邓先生断言“宋代是民办书院主宰天下的时代”。朱熹无疑是推动书院发展的最得力者,在他一生中,创建书院四所,修复书院三所,并在四十七所书院读书、讲学。除了书院数目的增加,南宋书院还形成了以学术研究及讲学为核心功能、以学田为独立财政保障、并且具有学规、章程的学院之制。

因此,说宋朝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没什么错。那么为什么宋朝会成为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呢?主要的原因有几点:1、宋王朝重视文教。2、宋代文化环境比较宽松,士大夫可以自由办学。3、宋朝(特别是南宋)出现了一个致力于地方社会建设的理学家群体,他们在社会构建上有着超乎寻常的自觉。

因为看到乡官职役化、乡治败坏,北宋的吕大钧创设乡约,以期建立“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的礼俗秩序;因为看到官方救济体系(常平仓)不尽可靠,南宋的朱熹置社仓,成立民间社会的自我救济机制;因为看到官学的不足,理学家又投身于建设独立的书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30
书院的教育经费来源多样化。书院的经费,得到官府的资助也依靠民间自己筹集,主要靠学田供给。以白鹿洞书院为例,在南宋先后三次由官府增置学田。第一次在淳熙七年(1180年),始置学田870亩;第二次在淳熙十年(1183年),置办700亩;第三次在嘉定十四年(1221年),置办学田300亩。书院总共拥有学田1870亩。岳麓书院在绍熙五年(1194年),官府一次就拨给学田50顷,书院学生日给米一升四合,钱六十文。
第2个回答  2021-06-30
首先就是经费的来源是比较多的,而且也推行相应的讲会制度,然后采用的也是比较开放类型的研究或者是教学,而且管理制度也比较完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