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如题所述

  曹操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大军事家,曹操的兵法韬略,堪比韩信、白起,故有“谈兵者无过孙武,用兵者无过韩信、曹公”之说,且自创兵法,写下《孟德新书》,批注《孙子兵法》,可谓文武兼备,理论结合实战。所以诸葛亮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先帝每称操为能”,毛泽东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除此之外,曹操更是政治家、谋略家、文学家,建安“三曹七子”之首,其叱咤风云、临险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千古以来,除了毛泽东之外,少有其匹。

  大家更熟悉的评价是: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所谓“奸雄”,就是“奸而雄者”。像严嵩、秦桧那样,鬼鬼祟祟,偷偷摸摸,奸而不雄,就只能叫“奸贼”;像董卓那样,横行霸道,蛮不讲理,雄而不奸,就只能叫“枭雄”。枭雄这个词,也有多种解释。枭,本义是猫头鹰,引伸为首领、魁首、雄长,比如盐枭、毒枭;也引伸为骁勇、豪雄、桀骜不驯,比如枭 骑、枭将。所以,《现代汉语词典》对“枭雄”的解释,就是“强横而有野心的人物;智勇杰出的人物;魁首”。鲁肃说“刘备天下枭雄”(《三国 志•鲁肃传》),黄权说“刘备天下枭雄”(《后汉书•刘焉传》),便都是看出刘备乃“智勇杰出的人物”,骁勇、 豪雄、桀骜不驯;而我们把董卓看作枭雄,则指他“强横而有野心”。枭雄是“强横而有野心”,则奸贼就是“奸滑而有贼心”,奸雄就是“奸滑而有雄心”。奸雄者,奸诈而又豪雄也。那么,曹操是这样的人物吗?

  是。

  曹操从小就奸猾。他这个人,出身不好,家教不好,小时候的表现也不好。

  实际上曹操出生成长于一个宦官家庭。他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而曹腾则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大宦官,封费亭侯,任大长秋。大长秋是宦官中的大官,秩二千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省部级”。曹腾的为人,在宦官中算是相当不错,和士人的关系也比较好。他做过一些不光彩的事,也做过许多好事、大事, 所以《后汉书》中有传。但不管怎么说,曹操总归是宦官养子之子。这在当时,就要算作出身不好。但家境应该是好的,至少不缺钱花。曹操的父亲曹嵩后来官居太尉(名义上的全国最高军事长官),就是出钱一亿买来的。曹家既然这么有钱,曹操小时候就完全有可能过着纨袴子弟的生活。

  曹操受的家教可能也不怎么样。曹嵩对他这个儿子的教育,大约是很少过问的。曹操自己的诗说:“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所谓“三徙”, 是说孟子的母亲为了保证儿子有一个好的环境,不受坏的影响。竟三次搬家。所谓“过庭”,则是说孔子的儿子两次从庭院走过,孔子都叫住他予以教育,一次叫他学诗,一次叫他学礼。这样的事情,在曹操家里都没有发生过。看来,曹操小时候,父亲母亲都不怎么管教他。

  父母不管教,家境又不错,曹操便成为一个“问题少年”。《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曹瞒传》说,曹操年少时,“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他叔叔实在看不下去,常常提醒曹嵩应该好好管教一下这个儿子。曹操知道了,便想出一个鬼点子,来对付他那多管闲事的叔叔。有一天,曹操远远地见叔叔来了,立即作口歪嘴斜状。叔问其故,则答以突然中风。叔叔当即又去报告曹操。等曹嵩把曹操叫来一看,什么事都没有。曹操趁机说,我哪里会中什么风!只因为叔叔不喜欢我,才乱讲我的坏话。有这么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垫底,自然以后叔叔再说曹操什么,曹嵩都不信了,曹操也就更加胡作非为。

  曹操的哥们儿袁绍、张邈等人,大约也是同类角色。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胡闹,事情做得十分出格。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说,有一次,一家人家结婚,曹操和袁绍去看热闹,居然动念要偷人家的新娘。他俩先是躲在人家的园子里,等到天黑透了,突然放声大叫:有贼!参加婚礼的人纷纷从屋里跑出来,曹操则趁乱钻进洞房抢走了新娘。匆忙间路没走好,袁绍掉进带刺的灌木丛,动弹不得。曹操急中生智,又大喊一声:贼在这里!袁绍一急,一下子就蹦了出 来。

  显然,青少年时代的曹操,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儿,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鬼点子和坏主意层出不穷。这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是一个调皮捣蛋、不守规矩的人,也是一个奸诈狡猾、诡计多端的人。所以《三国志》说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因此许多人没把他放在眼里(世人未之奇也),甚至鄙视他(薄其为人)。比如南阳名士宗世林,就自称有“松柏之志”,坚决不和他交往(见《世说新语•方正》)。

  然而有一个人却十分看好曹操,他就是当时的太尉桥玄。桥玄认为曹操是难得地人才,将来平定天下,非操莫属,因此竟以妻儿相托。桥玄说: “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材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这话是记载在《三国志》正文的,应该靠得住,也有道理,因为曹操并非一般地流氓地痞或纨袴子弟。 孙盛的《异同杂语》说他“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有一次行刺宦官张让时,竟能舞短戟全身而退。这说明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雄心勃勃的 人。既雄心勃勃,又奸诈狡猾,十分符合“奸雄”的定义。

  那么,曹操自己怎么看?

  曹操自己好像也很认同“奸雄”这个评价。这个评价是许劭给出的,而结交许劭则是桥玄的建议。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人, 是当时最有名的鉴赏家和评论家。他常在每个月的初一,发表对当时人物的品评,叫“月旦评”,又叫“汝南月旦评”。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从此进入上层社会。曹操自然也希望得到许劭的好评。但不知是曹操太不好评,还是天机不可泄漏,无论曹操怎样请求,许劭都不肯发话。最后,许劭被逼得没办法,才冒出这么一句:你这个人呀,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大笑而去。

  这就是曹操了。他大气、深沉、豁达、豪爽、洒脱、风趣、机敏、随和、诡谲、狡诈、冷酷、残忍,实在是一个极为丰富、多面,极有个性又极富戏据性的人物。所以,曹操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坦诚的一面。他的奸与诚统一于“雄”,他的善与恶也统一于“雄”。曹操的人性中是有恶的,所以我不称他“英雄”而称他“奸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03-30
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各家对曹操的说法不一,以下资料仅供参考,真要了解曹操,那还得靠自己的判断了)
曹操,字孟德,是汉魏之际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曾做出了特别的贡献。
西元155年,曹操诞生与一个属于宦官集团的大官僚家庭,这个家庭的特殊背景对曹操的仕途和思想影响很大。西元174年,曹操任洛阳北部尉。西元177年,任顿丘县令、议郎。178年,受事件影响,被免官,180年复职。
西元184年,黄巾起义,曹操任骑都尉,因为战功升为济南相。188年任西园新军典军校尉。189年,曹操回家起兵加入关东联军讨伐董卓。192年,曹操任充洲牧,受降青州黄巾军30万,组成了曹家军的主力,开始了与军阀的兼并战争。
西元196年,曹操西迎汉帝,迁都许昌,执掌朝政。实行“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军资”的政治、经济两大策略,运用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打败杨奉、张扬、袁术、陶谦、袁绍、刘表等豪强,接纳黄巾军余部和张燕的黑山军,平定乌恒,逐步统一了黄河流域,在邺城建起了新的大本营。
西元208年六月,曹操任丞相。九月,南下,占领荆洲,十一月与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会战中失败,退回北方。西元211年,出兵关西,击败了马超等人的叛乱。西元213年,进魏公,215年,进攻汉中的张鲁,并逼降张鲁。216年,晋魏王。从209年到217年,四下巢湖, 遏止了孙权的北犯。219年5月,与刘备在汉中交战不利,放弃汉中,11月,与孙权联合,在荆洲的襄阳击杀关羽,稳定了西南防线。
西元220年二月,病故于洛阳,终年66岁;10月,儿子曹丕代汉称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
曹操执政期间,代表中小地主集团的利益,锐意革新;抑制豪强势力的发展,打击拥汉反曹派;主张唯才是举,重用有真才实干的文人武士;调整赋税,恢复盐铁官营;兴修水利,组织军民屯田。增加粮食,发展经济;重视教育,移风易俗。是混乱的局势安定了下来,使残破的北方城乡改变的面貌。
曹操亲自参加并指挥了大小近50次战役,既打硬仗恶仗,又打智仗巧仗,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他整理了孙武的《孙子兵法》,写了大量的军事理论着作。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是“重战”、“慎战”、建立强大的军队、保障充足的给养、以法治军、赏罚分明、灵活运用机动的战略战术等,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光辉杰作。
曹操武艺高强、博学多才、擅长书法、围棋、通晓音乐歌舞和工程技术。在文学上,以四言诗见长,悲凉慷慨,气势宏伟;散文多是政令军策,意到笔随,简洁明快。还借政治地位倡导文学,奖励作家,尊重创作个性,开展文学评论,是建安文学的领袖。
曹操的从政治理国家的思想是法表里,诸家杂糅。以强权政治和仁义道德相结合等。在思想上,以务实闻名。
曹操一生顺应时代的潮流,以其非凡的文治武功为自己树里了丰碑。他性格多变,所以很多人,尤其是文人认为他是绝世之奸雄,也有人说他是绝代鬼才。曹操是个永远值得争论的名字。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史上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著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曹操对周文王情有独钟,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的功业与周文王有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后世儒家美化为“圣德之君”,曹操却被视为“汉贼”,周瑜就说曹操:“虽名托汉相,其实汉贼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敌,当然不会说曹操好话。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虽然有不少污点,但他的一生,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为吸引人才不遗余力;为发展文化,精心创作。他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体现了政治家的情怀。曹操始终是的理想主义者,又具有坚定的实践精神。

我们应该剥去对曹操的种种歪曲之词,还原真实的曹操。可以说,他是一位对中国历史有重要贡献的政治家,胸怀博大的理想主义者。用《三国志》作者陈寿的话说:“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乃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枭雄,曾高调放话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表现出了极端自私自利的人生态度。但纵观曹操的一生,不管是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中,还是“挟天子令诸侯”的政治生活中,曹操大多数时间还是表现得极为豁达大度的,好像正应了那句“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古语。当然,最能表现曹操襟怀大度的事情,是他把自己三个女-儿都送给了汉献帝刘协做嫔妃。古往今来,能将自己的三个女-儿一起打包嫁给一个男人的事情似乎并不多见。那么,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为什么将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他的胸襟果真如此得豁达大度吗?这桩三-女-嫁一男的婚事究竟暗藏了什么玄机呢?
据对《三国志》、《后汉书》等有关史料的考证,可以得知曹操有六个女-儿。大-女-儿曹宪,人美气高。公元213年与二妹曹节、六妹曹华一起入宫服侍汉献帝刘协,次年封贵人,一生-无子。二女-儿曹节,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与姐姐曹宪、妹妹曹华一起嫁给汉献帝,翌年被封为贵人,不久被立为皇-后。后来汉-献帝被废为山阳公,曹节被封为山阳公夫人。景元元年,即公元260年,曹节病逝,仍以汉朝的礼仪合葬于献帝的禅陵,谥号献穆皇后。三女儿清河公主,为刘氏所生,同母兄长曹昂,长大成人后嫁给夏侯敦的次子夏侯茂之妻。夏侯茂好色花心,多蓄伎妾,清河公主因此与之长期不和。四女儿安阳公主,嫁荀彧之子荀恽为妻。五女儿金乡公主,尹氏所生,嫁给何晏为妻。何晏,乃何进之孙。其母尹氏,后改嫁成为曹操夫人。因此,何晏与金乡公主是同母兄妹。 六女儿曹华。建安十八年,和大姐曹宪、二姐曹节一起嫁给了汉献帝,第二年,被封为贵人。
曹操六个女儿就有三个被打包一起送给了汉献帝为妻妾,而且六女儿曹华还是一名情窦未开的幼-女?曹操这事做得不免令后人摇头:堂堂魏王府难道真的招不到女婿了吗?其实,曹操嫁女之时,汉献帝身边还有一位伏皇后。这位伏皇后是汉献帝的第一位皇后,进宫已经二十四年了,那时的汉献帝年仅十岁,好不容易熬到皇帝成人了,自己也人老珠黄了,这时偏又被曹操“一个大礼包”送到皇帝身边三名“花季-少-女”,这让伏皇-后心绪不宁,耿耿于怀。她知道祸根源于曹操,便决定尽快除掉这直接威胁自己皇后地位的曹操,于是秘密修书给自己的父亲故屯骑校尉伏完,信中假传皇帝“圣意”,说皇帝怨恨曹操枉杀董贵人及国丈董承,委托伏完找机会除掉国贼曹操。
在曹操的众多眼线的监视下,伏皇后的密信走了光,欲除“二-奶们”的举动连累父-亲掉了头,全家兄弟、族人百余口一起送了命。伏皇后没想到自己操之过急的莽-撞举动让曹操轻易获得消灭政敌的把柄,当然,她自己也预料到-等着自己的是什么了。曹操既然送女儿们入宫,又哪会容忍中宫之位旁落她人?本来早就想找茬替自己女儿们扫清“进步”障碍了,现在的皇后其实是自己撞进网来。此时的曹操并无废帝自立之心,想干掉皇帝自己做,看来他非要赔上自己三个女儿的目的,大概自己为了就是能做“太上皇”。他早已把的那个皇帝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自己能做周文王即心满意足。俗话说,“一个女婿半个儿”,曹操现在将三个女-婿集汉献帝于一身,那汉献帝还不就等于曹操的一个半儿子了吗?这样看来,曹操已经成了一个半太上皇了,那还用得着篡位当皇帝?
事实上,曹操远比太上皇威风厉害,太上皇也不见得随-便诛杀自己的皇后儿-媳-妇,曹操杀起-这位皇后儿媳妇来连出面都懒得出,现在不是当初亲自入宫杀董-贵妃的时候了,现在的魏王曹操只需要动一动嘴皮,或眨一眨眼-睛就自有人一切搞定!当时,曹操派华歆带兵入宫搜捕伏皇后。伏皇后自己做了什么自己清楚,惊恐之下便藏进了夹壁墙中,被华歆提-着头发揪出,皇后披头散发光着脚拉皇帝的手,哭求汉献帝相救,然而此时的汉献帝却无可奈何。也许,此时的汉献帝心里正算着一本帐:曹操杀了我两个老婆,却给我送来三个媳妇,现在还净赚一个媳妇,何况还是三个年轻貌美的换两个人老珠黄的!当然,这也许是曹操心中的一本帐:我杀了你两个老婆,送给你三个媳妇,这也算仁义之尽了吧! 伏皇后被幽闭丧命,就连所生的两个皇子也被砍了头,现在内忧扫除,中宫已虚,皇-后的座位给曹操的女-儿腾出来了。建安二十年正月,曹操把自己三个女-儿中的二-女曹节扶为皇后。现在曹操不仅是天下九-州的实际上的龙头老大,连六宫之主也姓了曹,曹操当上了皇帝的岳父、岳父、岳父!太上皇的位置从此更加稳固,不可动摇!其实,此时的汉献帝不但救不了伏皇后,甚至有可能自己的性命难保,他不得不乖乖地听任曹操的随意摆布,去做曹操的“女-婿”。曹操成为了汉献-帝的岳父后,自然就可以更加顺意地操掌朝政,此时刘氏的江山实质上变成是曹家的江山了。
由于曹操嫁女不是为女-儿日后的婚姻生活是否美满幸福着想,而是出于自私自利的目的考虑,所以他的女-儿们虽然表面上是嫁给了九五之尊的皇帝,而实质上皇帝也并不是她们的如意郎君,她们婚后的生活怎么可能是感情融恰,甜蜜温馨的呢?不说姐姐曹宪,也不说妹妹曹华,就说贵为皇后的曹节。她进宫嫁给汉献帝乃是曹操用压力“逼进”的,而汉献帝又是亲眼看着伏皇后是怎样被曹操害死的,他能不恨曹操吗?那么,曹操的女-儿曹节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会如何呢?而她们夫妻俩的感情又会怎么样呢?可以断定,她们俩人之间肯定不会有真诚的感情和纯正的爱恋可言。公元220年,汉献帝被曹丕废为山阳公,曹节也就失去了皇后之位,很自然她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痛苦的。据《后汉书·皇后纪》记载:“魏受禅,遣使求玺绶,后怒不与。如此数辈,后乃呼使者入,亲数让之,以玺抵轩下,因涕泣横流曰:‘天不祚尔!’”从曹节这讲话和这表现中实可窥见到她的痛苦情状,她对曹家给她带来不幸是深怀不满的。公元234年,刘协去世,曹节后来一直守寡了二十六年。可见徒有皇后之名的曹节,其婚姻其实是很悲苦的。贵为皇后的曹节如此,而她的姐姐曹宪和妹妹曹华的婚后生活就更不用说了。

参考资料:网络资料

第2个回答  2011-03-30
我认为历史上的曹操是一个奸雄,他有英雄的特质,他奸诈狡猾,我对他最深刻的印象是他说的一句话:“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负我。”这句话真是狂妄自大,但也坦白,他从不隐瞒自己的缺点,他死前还为那些姬妾的后半生考虑的很周到,他死的时候还是丞相,并没有称王称帝,他不在的话,不知有几人称王,几人称帝。我很欣赏曹操,却不喜欢他。
第3个回答  2011-03-30
曹操de历史评价
史书评论
“明略最优”、“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后汉书·许劭传》,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作“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三国志·武帝纪》陈寿)
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王沈《魏书》)
古今评说
孙权评价曹操:“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钟嵘:“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
唐太宗说曹操:“临危制变,料敌设奇,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
元稹评价曹操:“曹瞒篡乱从此始”——《董逃行》
王安石赞曹操:“青山为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麒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馀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刘知几评价曹操:“罪百田常,祸于王莽。”——《史通·探赜》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品三国》:“曹操的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体现出曹操的大气与自负,就不谈国家大事,不说豪言壮语,就说些小事,你们把我怎么样,你们说我是小人就是小人又怎样,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才不在乎你们怎样评价我呢。我就是这样的人。”
第4个回答  2011-04-03
我认为曹操是个好将领,只是后人把他贬低啦!曹操终就是曹操改变的不是他本人而是古往今来对他的看法。不过很多人都随波逐流! 鲁迅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毛泽东说:“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易中天《品三国》:“曹操的遗嘱‘分香卖履,留恋妾妇’体现出曹操的大气与自负,就不谈国家大事,不说豪言壮语,就说些小事,你们把我怎么样,你们说我是小人就是小人又怎样,我曹操就是曹操,我才不在乎你们怎样评价我呢。我就是这样的人。” 这些名人说了这些好话可以看出他不是 一般人。证明他有才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