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新形势下乡镇的重难点问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6-19

一、正确认识乡镇工作的重要性

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稳定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就充分说明了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工作,巩固农村基础地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乡镇作为人民政权的基石,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和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紧密。乡镇干部作为稳固农村政权的骨干,直接担负着团结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发展农村、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乡镇政权和乡镇干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民心的向背、事业的兴衰。在很大程度上,人民群众就是通过乡镇干部的形象来认识我们的党,通过乡镇政权的执政能力来判断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各级领导务必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抓好基层,打好基础,充分认识做好乡镇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乡镇领导如何正确审视自己,找准发展路子,进一步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乡镇工作的难点及原因分析

1、工作环境差,工作待遇低。乡镇干部是“三苦”干部,生活清苦、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尤其是像我县这样的民族边远地区,乡域分布较宽,人口居住分散,下乡到村有时要走两天。再者,乡镇与县级机关之间在待遇、工作量、工作难度等方面有明显差别。乡镇干部整天早出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工作,但政治、经济待遇较县级机关更低,而且往往得不到上级领导的正确评价。乡镇干部对星期天、节假日的概念几乎是没有的,每天百事缠身,上管天,下管地,鸡毛蒜皮全管尽。工作稍落后,便要受到多个“婆婆”的批评和指责,容易两头受气。工作辛苦也就罢了,还往往得不到农民群众的理解和信任,乡镇干部成了“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而且由于工作直接面对群众,身处各类矛盾的漩涡之中,群众稍有不满,乡镇干部就是他们的直接发泄的对象.

“有吃有穿不怕你,出了问题要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你来硬的要告你,催粮催款不理你”就是农民群众对乡镇干部的态度的普遍反映。我县属国定贫困县,经济十分贫困,有些乡镇政府机关的基础设施甚至比一般的农民生活条件还要差,很难使干部做到“以乡为家”。没有一个良好、宽松的工作环境,使很多乡镇干部不安心干本职工作,乡镇干部思“城”心切,都想往城里、往机关跑,一些乡镇干部干不了几年就要求进城、进机关,有的乡镇领导甚至提出,到机关当个一般干部都行,甚至有些宁愿外出打工也要放弃这相对比较稳定的“铁饭碗”。由于上级领导只过问乡镇干部的作风、任务完成情况,不问工作背景,对他们的酸甜苦辣、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家庭住房等后顾之忧无人问津,因而导致乡镇干部工作中普遍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2、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众所周知,乡镇政府要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多项工作。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法律赋予乡镇政府履行职能的权力却越来越少,造成职权行使“虚化”和“悬空”。乡镇工作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农村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事无巨细,包罗万象,既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执行上级指令,又要尊重老百姓的意愿;既要改造旧环境求发展,还要维护稳定保平安等等。“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哪根拽得紧,就跟哪根转。由于国家体制和机制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市县一级条条块块分割过宽、过细,“衙门”、“婆婆”和“菩萨”过多,哪尊“神”也得罪不起,今天你来检查,明天他来验收,应接不暇,乡镇领导整天应付不完。特别是一些阶段性、临时性、突击性任务一茬接一茬,而且都要与工资、考核、奖惩挂钩,不搞不行。乡镇干部经常“跑断腿,磨破嘴”,不分昼夜也难以完成上级下达的诸多指标。这达标,那验收,样样都需要钱,庞大的招待费使得乡镇政府无法招架。凡事有考核,轻则受处罚,重则“一票否决”。 签不完的责任状、数不清的一票否决让乡镇领导胆战心惊,如履薄冰。有些乡干部很无奈地说:“乡镇干部真是忙,一票否决压脊梁。成天泡在乡村里,难有空闲难见娘。上面下面都得顾,忘我工作也无房”。这就是对当前农村基层工作难抓的最主要原因。

3、乡镇班子不稳定。由于《组织法》规定,乡镇班子的任期是三年,而通常是第一年“看”:调查了解,熟悉情况;第二年“干”:理清思路,确定目标;第三年“换”:本来应该是大干快上,加快发展,但因为又面临着换届,很多乡镇领导又只有等待观望,得过且过了。加之,近年来,干部交流轮岗的力度较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变动频繁,致使乡镇经济发展的决策还未来得及实施,或刚刚实施就调离,决策落实不了,规划实现不了。而新上任的领导又另起炉灶烧上“三把火”,这样就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延滞了经济发展步伐。

4、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乡镇一级政府财力单一,特别对我县这样的国定贫困县而言,财政收支矛盾尤为突出,广大农民基本解决温饱,至今尚未彻底摆脱贫困,乡镇又实行财税包干制,要完成任务才能得到工资,乡镇工作困难重重。乡镇领导要突出政绩,又必须在任期内争取项目和资金来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地方经济。由于项目资金的审批程序繁琐,使用管理严格,运转周期较长,很多工程就只有靠借、贷、要,这样虽然政绩出来了,但给乡镇遗留下了许多隐形债务。甚至为了维持正常的公务开支,乡镇政府只好经常向老百姓伸手,向老百姓“挤”,这是导致当前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的重要因素。笔者曾下乡搞调查研究,全县49个乡镇,只有10%左右的乡镇因经济条件较好,能基本上保证按月发薪,其余的均不能按时、足额给职工兑现,最长的有连续8个月没有领到一分钱,干部怨声载道,百姓苦不堪言。由于经济困难,乡镇政府根本无力解决农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更别说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了。农民增收难、债务偿还难、财政平衡难这“三难”是制约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因素。

5、乡镇干部身份复杂,违法行政难以有效遏制。现在中央提倡“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依法行政强调得特别严,它虽能规范干部的行为,也有利于干部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是法治手段不配套,人治手段违法,行政手段又无用,乡镇领导经常处于“早起来丈夫怪罪,晚起来婆婆怪罪”的两难境地而无计可施。且乡镇干部的身份难以准确定位,实际工作中“被迫”身兼数职,不仅是乡官还是税官、警官甚至是法官,在没有任何执法权的情况下要管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处理纠纷,还要发展公益事业和地方经济,而且在不少工作中直接点名要书记、乡长挂帅,一把手负总责。由于少数乡镇干部法律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具备,为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就难免出现违法行为,与群众发生冲突和矛盾,这就直接造成了群众与乡镇政府的对立。近年来媒体上经常披露基层干部违法行政受处罚的典型案例,受处理的几乎是乡镇一级,乡镇干部在农民心目中形成了“上级干部爱民如子,基层干部视民为草”的印象,得不到广大群众和社会舆论的理解和支持。

6、农民对基层政权的依赖逐步削弱。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取消,政务公开全面实施,农民对乡镇政府的依赖性大大降低。客观地讲,除了征收超生费及办理有关证明外,乡镇政府巳无多大行政安排职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在经济非常贫困的地方更是难上加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无所不能”的形象,也让不少乡镇干部产生一种大权旁落、今非昔比的失落感。如今农村就流传着这样的思想:土地到户不靠你,大小事情不怕你,有了问题就找你,不来解决就骂你,要钱要粮不给你,你逼急了就告你。这是乡镇工作难以开展的客观反映。

三、搞好乡镇工作的对策与思路

1、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搞好乡镇工作,责任在党委,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领导要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乡镇工作的重要意义,把它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抓实。要发扬党管农村工作的优良传统,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抓乡镇工作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乡镇工作的新路子。针对少数干部在一个地方不安心,思“迁”、思“调”的问题,要在乡镇领导班子

及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大力掀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苦干实干带群众致富”的学习热潮,以“三个有利于”和“发展才是硬道理”为标准衡量一切工作,秉承“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切实增强乡镇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思想。乡镇领导既要在届期内出成绩、出政绩,又不能留“尾巴”、留“后遗症”。通过学习,要求乡镇干部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袭和干扰,切实转变乡镇机关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切为群众服务,开拓创新,廉洁自律,勤政务实,苦干实干,带领群众早日奔上小康。

2、稳定乡镇干部队伍,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要保持乡镇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主要领导干部的调整不能过于频繁。除了任届期满,或班子极不团结,或个别领导干部能力水平低、素质差外,在任期内(宪法修改后应为五年)一般不宜对班子和领导干部作大的调整,也不宜把这个乡镇的领导调到另一个乡镇去交流使用,要尽量在本乡镇使用(特别是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以保持乡镇经济发展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各级各部门要在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乡镇干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报道为主,多宣传先进乡镇的典型经验和优秀乡镇干部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都理解和支持乡镇工作。

同时,要把对乡镇干部的关心爱护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并贯穿在干部的思想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激励约束的各个环节之中。结合本地实际,适当提高乡镇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对乡镇干部的住房、家属调动、子女入学、医疗保险等方面也要给予关心和照顾,使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干部感到政治上有盼头,事业上有奔头,经济上有想头,工作上既有压力,更有动力。让乡镇干部思想顺心、生活舒心、工作安心,满腔热忱、认真负责地做好本职工作。

3、给乡镇干部松绑减压,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乡镇工作千头万绪,任务非常繁重,县上各部门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合理调整和安排各项工作,严格控制非生产性任务下派,减少基层工作压力。各部门制定出台政策要注重配套衔接,增强可操作性,在下达各项指标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乡镇的承受能力,量力而行,不能急功近利、操之过急,把所有矛盾都推到基层,要更多地为乡镇工作任务的完成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上级党委、政府要适当压缩或取消一些不必要的达标升级、检查评比活动,对乡镇工作的检查考核要简化程序和办法,重点考核工作实效,不能单纯强调投入、装备。

禁止多头检查,慎用、少用“一票否决”。各部门及对口联系单位不得在乡镇乱吃乱喝,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强行向乡镇摊派报刊、书籍,为乡镇压缩不必要的开支。这个会那个会,这个应酬那个接待,党政正职不参加,就说你不重视,就要挨批评。所以,还要尽量压缩文山会海,减少乡镇政府迎来送往和不必要的应酬活动,切实给乡镇领导松绑减压,使之从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抓经济、搞建设、谋发展,这是基层干部的强烈愿望,必须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4、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加快经济发展是解决乡镇工作难的根本途径。目前,乡镇一级政权的行政职能发生转变,市场手段和服务功能逐渐增强,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正逐渐成为乡镇工作的主题。乡镇政府要把主要精力用于搞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指导、服务和管理,强化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的功能,发展公共福利事业,维护市场秩序。乡镇领导要针对新时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找准工作重点,调整工作内容,改进工作方法,带领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

乡镇干部要学习和掌握市场知识,自觉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围绕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县级有关部门要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和支持,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生产潜力,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制定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扶贫开发、财政税收等政策,用政策引导乡镇发展。同时,要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培植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增加农业税收,扩大基础财源。根据我县实际,各乡镇要大力发展具有雷波特色的优质脐橙、茶叶、青椒、莼菜、竹笋等项目,促进县域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5、密切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大力号召全县乡镇干部开展知民情、化民怨、帮民富、暖民心和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送法律的“四民四送”活动,做到从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架起干群之间的“连心桥”。乡镇工作主要就是面对农村、农业和农民,乡镇干部无论时间多紧,任务多重,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村组和田头地角,同农民讲政策,听农民心里话,帮农民办实事,体察群众的想法,倾听他们的意见。

对农民群众拥护什么、反对什么、忧虑什么、盼望什么,领导干部应做到心中有数。干部心里有群众,群众心里才会有干部。只有干群关系融洽了,才能取得农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工作才能打开新局面。同时,还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和法规,集中人、财、物力,解决工作中的难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工作中的难点,往往是工作得以突破和推进的关键;群众关心的热点,常常是大局稳定与否的“晴雨表”。当前要积极按照中央安排部署,稳步推进和巩固“费改税”的成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为农民集中精力抓发展、奔小康创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6、建立健全制度,科学规范乡镇工作。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要运用好约束机制,紧紧围绕人、事、物建立健全一整套管理制度,强化对干部、财务、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健全《机关管理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民主生活制度》、《目标考核制度》等,使对乡镇干部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