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1、二十弱冠

古代中国男子二十岁算成年,行"加冠之礼",以示成人。在此之前都是梳发髻,也称"总角"。

《诗经·氓》中有云: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这里的"总角"就是代指小时候,儿童时期。等到二十岁加冠之后,行冠礼,就成为成年人了,故称"二十弱冠"。

2、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立”指的是可以将自己的志守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志于学”的那个阶段。“立”指的是已经将五经学完了。古代的人三年学一经。十五到三十刚好十五年,可以学完五经。皇侃认为贯通五经就是孔子认为的“立”。

3、四十不惑

古汉语中是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就不会因为无知困惑,对人生有一定的把握和理解,也指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4、五十知天命

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天命”,上天的旨意或命令,引申开来,指必然性或命运。人生已经过去一大半了,大体基本轮廓依稀可见,无论是学识,还是阅历,以及自制力,都到了最高境界,基本的方向应该不变了。

扩展资料:

年龄其他称谓:

1、喜寿

喜寿是七十七岁。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

2、白寿

指九十九岁。即“百”字少一横为白字。故借指九十九岁。

3、茶寿

茶寿指一百零八岁,以茶喻长寿,和茶树的寿命分不开。茶树的寿命是非常长久的,若无人为破坏和水土流失等环境变化因素直接影响,茶树一般是不会老死。而有的茶树树干即是枯死了,被锯掉枯枝后,只要下几场雨,不久后又会在树头长出新的枝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弱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而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十不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知天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2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因为身体还不够健壮,又称弱冠,而立就是指人到了30岁就小有成就,有了自己的地位与威望。人到了40就会有成熟的想法,会变得理智。知天命就是认为成事在天,50岁的老人对事情不在有所追求,对荣辱不再关心。

第2个回答  2021-03-11

1、二十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2、三十而立:指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3、四十不惑:指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4、五十知天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出自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当然这是按古代人的寿命和观点来提醒人生短暂,激励人要抓紧生命中的宝贵时间。
望采纳 谢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02-2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