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 是什么意思呀

如题所述

1、二十弱冠

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2、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

3、六十花甲

花甲即一甲子。由天干、地支组合,每一干支代表一年,六十年为一循环。因干支名号错综参互,故称花甲子。后称年满六十为花甲。花甲也指年月、时代、年纪、年岁。

4、七十古稀

古稀,指七十岁。古稀的意思是原有古来稀少,由于古代医学技术不发达,能够活到七十岁的老年人比较少见,因此用古稀来形容七十岁。唐·杜甫 《曲江》诗之二:“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因用“古稀”为七十岁的代称。

5、八十耄耋

耄耋(mào dié):八九十岁。

七十曰耄,头发白耄耄然也。 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后用耄耋指代八九十岁。

扩展资料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男孩7岁称韶年。

男孩10岁以下称黄口。

男孩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男孩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7岁称髫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女孩16岁称碧玉年华。

女孩20岁称桃李年华。

女孩24岁称花信年华。

女子出嫁称摽梅之年 。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诠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09-04
弱冠 是古代男子的成年礼 好比女子十六及笄 表示成年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做弱冠,后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冠礼 就是指把头发束起来 不在梳孩童时的双鬏
而立 指年至三十,学有成就。后来用“而立”指人三十岁通俗来讲就是三十岁后就要有自己的学术体系了,有自己的威望了。
  三十而立——人在三十岁时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四十不惑——人到了四十岁就没有什么可以顾虑、疑惑的了。(有一种没有选择和后退的心理)   
五十知命——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  古人的一种说法,形容人到了五十就要一心一意滴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行
 
六十花甲——六十在阴历来算,已经天支地干一个轮回了,要认老了。  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另外花甲也是软体动物蛤蜊的别称。 
七十古稀——七十就已经是糟老头了,人生快到头了。 古稀”是中国人自古指七十高龄的说法。它源于唐代大诗人杜甫《曲江二首》诗,杜甫吟咏道:“人生七十古来稀。”一千二百多年前的杜甫慨叹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耄耋 八九十岁。耄,形声字,上形下声,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语出《汉·曹操·对酒歌》:“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第3个回答  2011-09-04
古代男子20岁加冠,就是成年,三十岁是而立之年,事业应该有点成就了,四十岁正在探寻人生,五十岁就活明白了,60岁一甲子轮回,能活到70的人很少,80·90就更不容易了
第4个回答  2011-09-04
总的意思是:就是不断的学习,到了什么岁数就该知道该干学习什么样的知识了,即使到了随心所欲的时候,也不能超越“礼”的准则,无论怎么学这都是正道(仁、义、礼、智、信 做人的准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