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一书二体”的特点

以简答题形式的答案最好

纪昀批评《聊斋志异》“一书而兼二体”,主要是指摘传奇式的志怪,认为“燕昵之词,�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以闻见之”。(《姑妄听之》盛时彦跋引纪昀语)他在《滦阳续录》写成后更进一步申述为作叙事之文,应“不失忠厚之意,稍存劝惩之旨”,“不颠倒是非”,“不摹写才子佳人”,“不绘画横陈”。(《滦阳续录跋》)可见他是要小说有忠厚劝世之意义,摒除描写男女爱情的笔墨。这样,他著《阅微草堂笔记》也就只能是向笔记杂录靠拢,丢弃了《聊斋志异》的文学精神和艺术境界。
一书而兼二体 用传奇法以志怪 神怪、梦幻的艺术形式化 狐鬼花妖的人情化和意象性

《聊斋志异》总共近五百篇,体式、题材、作法和风格多种多样,思想和艺术境界是不平衡的。就文体来说,其中有简约记述奇闻异事如同六朝志怪小说的短章,也有故事委婉、记叙曲微如同唐人传奇的篇章。清代学者纪昀讥其“一书而兼二体”,鲁迅称之为“拟晋唐小说”,都是指的这种情况。就取材来说,其中有采自当时社会传闻或直录友人笔记者,篇首或篇末往往注明某人言、某人记;也有就前人的记述加以改制、点染的,如《种梨》原本于《搜神记》中的《种瓜》,《凤阳士人》与唐人白行简的《三梦记》基本情节相同,《续黄粱》显然脱胎于唐人传奇《枕中记》等;还有并没有口头传说或文字记述的依据,而是完全或基本上由作者虚构的狐鬼花妖故事,如《婴宁》、《公孙九娘》、《黄英》等等。应当说这后一类多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什,足以代表《聊斋志异》的文学成就,体现了出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而胜于六朝志怪和唐人传奇的创作特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1-15
《聊斋志异》结合了传奇的有意作文与志怪的选材形成了“传奇而以志怪”的特色。

如何有意,表现在一下几方面。

(一)有意作文的态度。

一则街巷之谈,只是饭后茶馀的谈资,娱乐性占主导,谈不上有意。将这些街谈巷议搜集在一起晋六朝志怪小说也多为简短的笔录,或相信确有其事而记,或为宣传宗教迷信而录,没有实质的精神可言,《聊斋志异》虽同样为神仙狐鬼精魅作文,已大不同于晋六朝志怪小说,蒲松龄赋予书中故事,人物以崇高的理想、情感,以作家统一的价值观观照这些搜集而来的故事,是一种创作,为追求艺术真实的创作。

唐人“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好奇之外,还为骋才。蒲松龄喜人谈鬼,兴趣而外,他还“妄续幽冥之录”,但他的心中有理想,理想在现实世界里得不到实现,他把一腔愤怒熔铸到每个故事,每个角色的塑造中去,唐人传奇是对晋六朝小说秉笔直录的一变,《聊斋志异》保留了志怪小说的形骸而有了自己的精神内核,虽然是蒲松龄,却继承了传奇小说的创新精神。

(二)真、善、美的价值观

晋、六朝志怪小说里的狐精多是为害于人,而唐传奇《任氏传》却以曲折丰富的情节,生动的细节描写塑造了光彩夺目的狐精形象,《聊斋志异》有许多篇什叙述狐女故事,而这些故事明显受《任氏传》的影响,所不同的是唐代的真、善、美以现实为基础而《聊斋志异》是一曲理想之歌的多重奏。

(三)无论传奇;《聊斋》,写奇;写怪,都折射现实世界。

传奇写奇人奇事,想像力再延伸也脱不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虚构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社会环境都是按照现实生活的标准来描写,反映人在现实生活中追求的理想,折射社会的文化、习俗等等,《聊斋志异》故事虽不不脱志怪小说中的神仙狐怪鬼魅。却是按照蒲松龄理想中的形象来塑造,正、反形象鲜明,明确表明了作家立场,折射现实世界的黑暗和作家的失望之情。

唐人传奇与〈聊斋志异〉及现实世界的距离虽有远近,但都有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

(四)故事结构和语言的创新性

唐人传奇在初期虽仍带有六朝志怪余风,但已有意识地在结构上进行创新。如《古镜记》便把好几个故事以一种平行的关系衔接起来展现一个神奇的故事,到传奇兴盛的中唐时期,拼凑的痕迹消退,转而注重细节的刻画和故事的一曲三折。《聊斋志异》继承了这一创新精神,甚至有的故事中,人物退而成为次要因素,情节变得更加重要。

传奇是因其有意为文成为晋志怪小说后一变,这个有意直接地表现为小说的语言特色。鲁迅称之为“叙述宛转,文辞华艳”,区别于六朝之粗陈梗概,《聊斋志异》更是以简洁的文言,一个字,三两个词便能将一个人物的心境,精神气质展露无疑。

参考资料:http://wuyulantian.blog.sohu.com/59737571.htm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