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念头来了怎样转换

如题所述

因为在禅定中(就是通常人说的打坐),念头是最大的障碍,会时时来干扰你的清修,那么我们就要学会如何摈除它,因此,“佛”在这里指的是“好的念头”、“魔”在这里指的是“不好的念头”,你在打坐中,并不是想起了佛就是好事,因为佛这样也是一种念头,是杂念,所以无论想起了什么样的事情,都必须排除掉。
我师父教我一个很好的法子,就是在打坐中,无论起了什么样的念头,一旦察觉,就想象中举起一只手喊道“妄想妄想妄想!”,然后就回到当下了,师父说,念头也不是坏事,现在的杂念,也是你成就的资料,师父将我们的觉知比喻成“猫”,杂念比喻成“老鼠”,刚开始的时候,猫很小,所以经常被老鼠拖着跑(杂念纷纷),但慢慢的,猫会长大,会看着老鼠,会抓老鼠,会将老鼠吃光,这样慢慢的,修行就会达到很高的境界。师父是这样教我们的:
  所谓“念”,指的是我们内心因境、因情等各种不同的状况而浮现出来的念头,这些念头既是入门时的大障碍,也是修成以后的资粮。其次,你要了解什么叫做“觉”,这里特指“觉知”,但是觉知很难解释,师父惯用的方法就是叫我们把手放在背后,五指伸开又合拢,如是数次,然后问我们,为何看不到却知道手掌的状态呢?这就是“觉知”了。所以,觉知是我们意识中那一点不排除任何事物、任何状态,能够包含一切的明性,师父把“觉知”比喻成猫,“念头”比喻成老鼠,整个禅定的过程就是一个猫捉老鼠的过程,即觉知与念头博弈的过程。刚开始禅定的时候,觉得很累、腿疼,因为觉知很弱,念头很强,是“小猫捉大老鼠”,经常被老鼠拖着到处跑,这个层次就叫“粗念住”;等到了后面,猫长大了,对付老鼠就不费力了,只需盯着老鼠,老鼠就乖乖的了,这个时候就进入了禅定的“细念住”境界,禅定就会满心欢喜,不累也不烦躁了(这就是传说中的“禅悦”)。如何鉴别呢?通常以2个时辰也就是4小时为依据,禅定4小时以上不觉疲倦者,细念住的境界就到了。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下面几句话就好理解了:
念起即断——念头一起来,就停住,掐断它(像猫发现了老鼠,一爪子就按上去逮住它);
念起不随——念头一起来不要跟着念头走(刚开始小猫会被大老鼠拖的团团转);
念起即觉——念头一起来就要发现它(像猫随时注意老鼠的动静);
觉之既无——保持自己的觉知,念头就渐渐的木有了(像大猫盯着小老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