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衣在古代叫啥?

古代的内衣叫啥,现在有古代内衣介绍的网站吗

古代的内衣,汉朝时称为心衣,宋代叫抹胸,清代就叫做肚兜,可以去百度上查一查,之前发现一个叫心衣的网站有这方面的介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03
亵衣 [xiè yī]
古代女子的内衣最早被称为“亵衣”。过腰、胸、肩等分别系带,是为了在流动中达到不同的‘塑身修形’效果。 袋口的拼接处,必须绣上小幅图案来遮住线的结点,保持画面完整,这便是所谓‘触景生情’”,且汇聚了绣、缝、贴、补、缀、盘、滚等几十种工艺,用以表达不同的主题。追答

《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之。”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女乃弛其上服,表其亵衣,皓体呈露,弱骨丰肌。”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三·籍没二相之害》:“其妇女自赵太夫人而下,始出宅门时,监搜者至揣及亵衣脐腹以下。”
茅盾《子夜》三:“她的紧裹着臀部的淡红印度绸的亵衣,全都露出来了。”

“袜胸”、“襕裙”、“合欢襕裙”、“诃子”等。古代妇女的胸衣,自后向前围束,下面有线,可以同时围系裙腰。清代又称肚兜。

《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侧手从抹胸里取出一个帖子来。”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今之袜胸,一名襕裙……即唐‘诃子’之类……自后而 围向前,故又名合欢襕裙。”
肚兜
明代之后,妇女已普遍有使用肚兜的习惯,当时叫“兜子”,俗称抹胸。是用交料两块,斜裁,上尖下平而成。清代的抹胸有两种款式,一种是短小贴身的,缚于胸腹之间,俗称“肚兜”。另一种是束于腰腹之间的,称为“抹胸肚”。《清稗类钞》记载:“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寒内侵者,俗称兜肚。男女皆有之”。

早在中国上古时期,就已织成最早的麻布,它的密度是10根/厘米,但那时内衣却与外衣无甚区别,只是原始的遮体、保暖之用。4000年前,麻布己达到了24根/厘米,随着嫘祖的丝织技术的传播,内衣日渐区别于外衣的功能,称之为抹胸及裹肚等。从《簪花仕女图》中的薄纱低胸绣花衫,我们看到了唐代女子的"亵衣";而《西厢记》中的宋代女子,则抹胸在内裹肚,一根幼带围颈,一块菱中遮胸,掩起千般风情,万种妩媚。但中国毕竟还是保守的民族,直至清朝末期随着洋纱洋布进入中国,西方的胸衣才真正演绎在中国女子的身型之上。

第2个回答  2018-09-03
古代内衣,较早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女性或小孩还有肚兜。
第3个回答  2018-09-03
亵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