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晚年为何要和有恩于自己的曾国藩彻底决裂?

如题所述

左宗棠还曾经两次“大骂”曾国藩

太平天国的首都被湘军攻陷后,左宗棠和曾国藩两人的交情也随之走到了尽头。他们两个晚清顶梁柱式的人物在一起共事了十余年,这期间左宗棠能从一个幕僚(师爷)成长为封疆大吏(浙江巡抚),离不开曾国藩的大力举荐,两人从密切合作、书信来往不断到彻底绝交,其实只为了一件事——关于太平天国幼主洪天贵福的下落。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湘军攻陷天京后,曾国藩为部下请功时上奏朝廷说洪天贵福在宫中自焚而亡,但左宗棠却不知道从哪里得到准确消息:洪天贵福并没有死,而是逃出了天京,后来被太平军将领黄文金迎入湖州,并以此为由弹劾曾国藩,说他犯了欺君之罪。此举无疑让一向以“圣人”标榜自己的曾国藩一时间很难堪,虽然清廷念因为其功劳最终没有治罪,但他和左宗棠之间的嫌隙由此正式升级为彻底决裂。

当然,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两人之间其实早就有了嫌隙,洪天贵福之事只是最终由量变转为质变的一个导火索而已。左宗棠一向豪迈自负,恃才傲物,但在科举场上却屡遭挫折,自乡试中举后,六年里三次上京会试均未上榜考上进士,一气之下,便从此放弃科举,回家一心研究“经世之学”。相比之下,曾国藩的仕途可谓顺风顺水,28岁中进士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很快就成了朝廷的二品大员——礼部侍郎。这样的经历也造就了左宗棠敏感、冲动的性格——生怕因为自己的出身低而被人看不起。

一次,总兵樊燮(xie)拜访湖南巡抚骆秉章(左宗棠为其幕僚)时,认为左只不过是个幕僚,拒绝对他行礼,但左认为樊燮轻慢了他,对着樊燮就大骂:“王八蛋,滚出去!”弄得身为二品总兵的樊燮极为难堪。回去之后,樊燮总觉得咽不下这口气:“伊区区廉尔,可气焰如此!”意思就是说,左宗棠区区一个举人,气焰竟然如此嚣张,于是就狠狠地向朝廷弹劾了左宗棠,要不是后来胡林冀、郭嵩焘等人的全力营救,左的性命可能都很难保全。

左宗棠敏感至此,和其长期打交道的曾国藩即便慎之又慎,也难免会触动他那根敏感的神经。一次,曾国藩给左宗棠的公文中用了“右仰”这样的客套话,左看了以后非常不快:“他写了‘右仰’,难道要我‘左俯’不成!”两人嫌隙由此产生。

同时,左宗棠还曾经两次“大骂”曾国藩。第一次是曾国藩首次和太平军作战失利时要投水自尽,左闻讯后大骂曾国藩“不忠不义”,一次失利竟然就如此不负责任。第二次是曾国藩在江西和太平军作战时老打不开局面,又恰逢父亲去世,于是干脆回家奔丧——也就是“撂挑子”不干了,左宗棠得知后,又痛骂他“非礼非义”,国事如此,竟然如此不识大体,要先处理家事,简直就是“不仁不义”。虽然事实证明两次左宗棠都是对的,但如此不给曾国藩留情面,左难免也有“太过”之嫌疑,还好曾国藩并不计较,直到出现了文章前面提到的洪天贵福事件。

现在看来,左宗棠之前的一些“过分”之举,其实都是为了让曾国藩变得更好更强,所以曾也不予计较。但洪天贵福之事却是弹劾曾国藩“欺君之罪”,弄不好可真是要杀头的,这次曾国藩终于彻底“忍无可忍”,从此决定彻底和左宗棠决裂。好在他们两个同为朝廷的股肱之臣,并没有因私废公,左宗棠平定西北时,曾国藩不但“出钱出力”——筹备军饷,不留余地,还“出人”——推荐原湘军悍将刘松山率部随之西征,后来不管是平定陕甘,还是收复新疆,刘松山部战功最甚。

两人的恩怨直到曾国藩去世才算烟消云散。曾国藩去世时,大家都认为左宗棠肯定不会前来致祭,结果左却差人送来了挽联。正在众人以为左可能又要“出言不逊”时,挽联内容的揭晓终于让众人松了一口气。因为左宗棠的挽联是:“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算是左宗棠对曾国藩一生的盖棺定论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09
左宗棠为人骄傲自负,对于任何人也是低看一眼的,对于曾国藩的才能左宗棠更是看不上,认为他只会笼络人心罢了。
第2个回答  2020-11-09
因为左宗棠的性格和政见与曾国藩不合,最后到了晚年,左宗棠和有恩于自己的曾国藩彻底决裂。
第3个回答  2020-11-09
还能为什么,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价值观出现了差错,一个为国,一个为自己,肯定走不到一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