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个修行佛法的具体实践问题,学佛的同修请进!

我是学佛的,我想问一个关于修学实践的具体问题:
《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应该如何将这句话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呢?举个例子,比如说自己在吃饭时,这时应该如何用心呢,我不想想事情,因怕自己起心动念,又不敢什么都不想,因怕著于空,而且什么都不想时感觉很痛苦,起心动念不可,什么都不想也不可,到底这时该如何用心呢?请大家针对我提出的具体问题,帮我解决心头疑惑,阿弥陀佛,感激不尽!!!
请具体回答:我吃饭时 到底是应该心有想还是心无所想?到底是应该心有念还是心无所念?也就是说,自己在吃饭的那段具体时间,我们的心应该处于一种什么状态?谁能告诉我真正的不执着,具体怎么讲,在真正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用心?

应无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实相境界。既悟实相无相,一无所得,还有什麽我执、烦恼、生死、无明可住?若执著无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当知真空不空。云何不空?空寂灵知,起用自见。用云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云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愿无尽之菩萨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无我心。如是等心,皆是无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净心,亦即是佛心。而众生所生之心,乃贪心、我执心、贡高心、差别心,乃至八万四千烦恼心。如是等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业识心,亦即是众生心。

末学曾想,娑婆世界的一切我都不应该去执著,而他方世界的一切我也不应该执著,那么虚空法界的一切我都不应该执著。如果执著于任何一物的话,岂不是等于放弃了整体虚空法界?如果不执著于一物的话,乃至于不执著此一念的话,岂不是等于我的心与虚空法界等同了吗?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末学对这句话的一点理解。以下逐句解答楼主的疑惑。“我不想想事情,因怕自己起心动念”不想事情,时时处处处于定中是需要功夫的,静定功夫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更多的锻炼。在末学看来,如果怕想事情而起心动念的话,莫如念佛,以一念代万念。“又不敢什么都不想,因怕著于空。”如果真的能做到“什么都不想”,倒算是功夫,观察你“什么都不想时感觉很痛苦”可知,你并没有达到“什么都不想”的境界,并没有体悟到空性,所以也不需要害怕执著于空。“到底是应该有念还是心无所念?”其实,在凡夫的境界来说,要想做到“什么都不想”,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一起心动念,必落于执著,只有体悟到空性才能真正做到“什么都不想”,而又不落于“无想定”。想要体悟到空性,最直接者莫过于参禅,最简便者莫过于念佛。根据楼主的情况,如果参禅可以参“吃饭是谁”的话头,如果念佛则一口默念一声佛号,久而久之,功夫纯熟,必然有所收获。

另外,关于吃饭,禅宗大德虚云老和尚有一则公案。一日,用斋时分,老和尚问弟子说:“你们吃饭,可知饭菜是什么味道?如果尝到饭菜的味道,那便是妄想,如果不知道饭菜的味道,那你就是木头。”实相如何,与师兄共同参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8-04-28
要做到这句话,首先要“无所住”才行,这可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做不到就不要勉强了,《金刚经》是讲给上根之人听的,中下根性的人是没有办法一下子做到的。就像六祖慧能大师所讲的,他老人家所度的众生都是上上根性的人。因为禅宗顿悟法门只有上上根性才能成就。
末法时期,罕有上上根性之人,直接读《金刚经》,很难做到,最好还是走神秀大师的路,渐渐修行,逐渐开悟,这才是契机之道。
“末法时期,净土成就”,连禅宗的大德广钦老和尚尚且劝弟子们修念佛法门求生净土,这才是最保险的修行之路。
下面是几个净土宗的网站,楼主可以先了解一下:
www.honghuashe.com
www.amtb.cn
www.amtbcollege.org
第2个回答  2008-04-27
佛在心中莫浪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只向灵山塔下修

佛都在每一个人自己的心中 个个心中有佛 照后世禅宗所讲 心即是佛 佛即是心 不是心外求法 以佛法来讲 心外求法都属于外道
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三个字—善 护 念
在金刚经的开头有这样一句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 只树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 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世尊 食时 著衣持钵 入舍卫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 次第乞已 还至本处 饭食讫 收衣钵 洗足已 敷座而坐
这本经记载的佛 同我们一样 照样要吃饭 照样要化缘 照样光著脚走路 脚底心照样踩到泥巴 所以回来还是一样要洗脚 还是要吃饭 还是要打坐 就是那么平常 平常就是道 千万记住金刚经开头佛的这个榜样 这个精神
善就是 好好的照顾自己的思想 心念 意念 譬如现在我们学佛的人 有念佛的 能念南无阿弥陀佛到达一心不乱 也不过是善护念的一个法门 我们打坐 照顾自己不要胡思乱想 也是善护念 一切宗教的修养方法 都是这三个字 金刚经重点在那里?就是善护念
说到善护念 我们晓得佛经 佛学里三十七道品菩提道次第 修大彻大悟的方法中 有个四念处 就是念身 念受 念心 念法 念心是四念处里非常重要的 随时念这个心 知道了这个念头 就是善护念 我们的这个身心很重要 念身 此身无常 念心 我们思想是生灭的 靠不住的 一个念头起来也立刻就过去了 去追这个念头 当它是实在的心是错误的 因为这个思想每一秒钟都在变去
真正的学佛困难在什么地方呢 就是 善护念 这三个字也就是金刚眼
「云何应住」这个心住不下去啊!
须菩提提出的这个问题 是开始学佛遭遇到最困难的问题 也就是心不能安 佛告诉他 就是你问的时侯 已经住了 就是你问的时侯 已经没有妄想烦恼了 这个意思有一个比方 当我们走在街上看到稀奇事物的时侯 就在这个时侯,我们的心是住的喔!像普通讲的楞住了 这一段的住 虽不是真正佛法的住 但当这个心理现象 受到突然刺激的时侯 好像凝定住了 这是假的心住 不是心安的住 可是从这个现象可以了解 心的住确实有「定」的道理
「应如是住 如是降伏其心」 你那个时侯 已经安住了 不过刹那之间你不能把握而已 因为它太快了 如果你能够把握这一刹那之间的安住 就可以到家了 这个是重点 整个金刚经全部讲完 就是教我们如何住 也就是无所住 不须要住 所以大乘佛法 如何才能安住 无所住即是住 拿禅宗来讲 住即不住 不住即住 无所住 即是住
所以人生修养到这个境界 就是所谓如来 心如明镜 此心打扫得乾乾净净 没有主观 没有成见 物来则应 事情一来 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 今天喜怒哀乐来 就有喜怒哀乐 过去不留 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第3个回答  2008-04-27
'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把持自己的心,专心做事,吃饭时就想把饭吃了,不管饭菜好不好,不着急不拖拉,不去想其他事情,吃完就可以放下了。
'不起心动念'是思想不开小差。
'不执着'是不钻牛角尖、不一根筋,而不是什么都不想,无所用心、茫然若失。
都是一致的。
第4个回答  2008-04-27
"又不敢什么都不想,因怕著于空"...ans:"什么都不想"是答案...尽量试著去做~做多少 算多少...
but 不要太高估你自己~"一直甚麼都不想"没几个人办的到~没几分钟 杂念又出来了...(我说了重话~请原谅)...
"而且什么都不想时感觉很痛苦"...ans:这是修炼中难度最高的一关=>孤独关...(解决的方法:慈悲别人~自然就会忘了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