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性体是什么意思?

如对无记得解释是:谓事物之性体中容,不可记为善,亦不可记为恶者。

在佛教中,体性指实体,即事物之实质为体,而体之不变易称为性,故体即性。若就理之法门而言,佛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俱舍论卷十三(大二九·七一上):‘体性是善,犹如良药。’体是本体,性是本性。体与性,同体而异名。

《体性》篇出自《文心雕龙》第二十七篇,是刘勰风格论的主要内容。从作品风格(“体”)和作者性格(“性”)的关系来论述文学作品的风格特色。

扩展资料:

佛教中的自性和空性

自性即人们心中本来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体(法身)。佛教里的毗卢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称为大日如来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来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个心中的太阳。

空性即名佛性,简名为空,或名为佛、第一义、涅槃、圆觉、虚空、真空、真如、本质、真心、法身、自性、心性、如来藏性、菩提、太极等名,异名虽多,实相不二,法界一如!

世界构成之四大元素,皆以它为根本,空性运动,则能变化出四大元素的现象,进而形成世界,现象是虚假的,所以必须以不断运动才能维持,并且无常败坏,只有空性才是唯一的真实,空性即是本质,空间的基本构成元素,因不能以肉眼而见,佛故概说为虚空,而不是虚无。

它非有非无,动则能显一切万物之相而非有,静则如太空而无一物亦非无,不堕有无生灭之道,能周而复始,流转不息,故名太极。

公历纪元前后,印度佛教开始由印度传入中国,经长期传播发展,而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汉传佛教(汉语系)、藏传佛教(藏语系)和云南地区上座部佛教(巴利语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体性

百度百科-空性

百度百科-中国佛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6
  体性指实体,即事物之实质为体,而体之不变易称为性,故体即性。若就理之法门而言,佛与众生,其体性同一而无差别。
  俱舍论卷十三(大二九·七一上):‘体性是善,犹如良药。’体是本体,性是本性。体与性,同体而异名。
第2个回答  2013-01-10
元音老人:
心既如斯,性又是何物呢? 性是生起心的根本,是心的本原。现代学说认为,它是生起心的能量。没有它,对境生不起心来。我们之所以能对境生心,全是它的作用。它是无形无相的,所以眼不能见,但它能起种种作用,故确实是有。古人比为色里胶青,水中盐味,虽不可目睹,但事实上确实在起作用,在佛经上它有很多异名,如一真法界、真如、如来藏、佛性、真心、大圆胜慧等等。只因众生迷而不觉,不知有此妙体,无始以来,只与生灭和合,变为妄心。故心性原是一物,如水之与波,不是两回事。现在世界得以飞跃前进,全靠自动化,而自动化又靠热能,无有热能,即无动力;无有动力,一切都是静止的,死的。同样,我人之所以能思考、工作、创造发明等,也靠体内的动力,而这动力就是性的作用。所以性虽不能眼见,但确实在起一切作用,犹如电虽不能目见,而一切照明、发动等等都是它在起作用。佛经内称性是体,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但宗下常两者混用,称心为性,称性为心,我们只要洞悉它们的底蕴,搞清它们的分野,也就不至为之混淆惑乱了。
第3个回答  2020-01-10
中国佛经大多采用古文,古文中的字有多种含义,就连作者本人也无法定义这个字的最终含义!性与体,在佛学中,一个指看不见的属性,一个指看的见的物体,两者可合二为一,也可单独描述!放在不同的词句中有不同的定义,这些都是后世佛教论师的杰作!
第4个回答  2013-01-10
性相不二,觉者见相即见性,性体是众生本具之不生不灭的佛性。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