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复蒸后会缩成一个很小的硬疙瘩是怎么回事?(馒头是酵面的)专业人士回答

如题所述

这种现象很多人都遇到过,农村俗称"鬼捏馍"。\x0d\x0a\x0d\x0a馒头发生抽缩的偶然性很大,规律性也不强,有时几个月也不会遇到一次,有时两三个馒头就会抽缩一个。总体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馒头发生抽缩的比例相对较高:一是用筋力强、质量好的面粉做的筋道、有咬劲的馒头;二是表皮光滑致密、内部组织细腻的馒头;三是在春秋季,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的时候。另外,从馒头抽缩的现象看,一是馒头抽缩的偶然性较大;二是馒头抽缩程度的偶然性很大。程度最轻的可能是表皮仅几个死面点,程度最大的可以将馒头完全缩成一块又黑又小致密的死面疙瘩。\x0d\x0a\x0d\x0a我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馒头抽缩是一个物理现象,影响馒头抽缩的主要原因是面粉本身筋力的强弱和馒头内外部的压力差。我们知道,面团通过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内部形成众多小气孔,持气面团经蒸制后进一步膨胀而制成馒头。面团的持气能力和面筋质量的高低以及加水量的多少密切相关,面筋质量越好越容易持气。如果面粉质量差、筋力弱则内部小气孔半径大、容易破裂形成大的孔洞,馒头中持气少;而面粉质量好、筋力强的馒头在膨胀过程中,内部小气孔破裂的概率较小,表皮很致密,气密性好。\x0d\x0a\x0d\x0a当蒸制结束打开锅盖时,气温骤然降至100℃以下,馒头中的水蒸汽迅速冷凝,导致馒头内部压力迅速降低,而此时外部气压仍为1个大气压,如果馒头内外气压不能迅速达到平衡,馒头势必要被大气压压缩,体积变小甚至完全被压成死面。由于筋力弱的面粉做的馒头发酵时过度膨胀,馒头内部结构粗、小气孔破裂,表皮裂口较多,容易形成连通内外的通道。在冷却过程中,随着水蒸汽冷凝,馒头内部压强降低,外部空气容易从馒头表皮的裂口沿着通道迅速将内部压力补充至1个大气压,使内外压强保持平衡而不易抽缩。而筋力较强时,形成的表皮光滑致密,内部气孔均匀不易破裂,表面裂口较少,所以形成的连通内外通道的概率小,而且极易在馒头收缩过程中被堵死,有时就会发生内外气压不能连通,在外部气压的压力下馒头出现局部或完全抽缩的情况。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时馒头容易抽缩的原因也在于此。\x0d\x0a\x0d\x0a只要针对成因采取一些简单的应对措施,就可以将馒头发生抽缩的概率降到最低点:\x0d\x0a\x0d\x0a1、使用锅盖留有气孔的蒸锅;\x0d\x0a\x0d\x0a2、馒头蒸好后,先将灶关至小火1-2分钟后再完全关灭,等待2分钟后掀开锅盖;\x0d\x0a\x0d\x0a3、当掀开锅盖时发现馒头有抽缩的趋势,马上用牙签或筷子往馒头上扎一下,或用手拍一下,一般就能避免馒头的进一步抽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9-13

是因为发酵后排气不充足。

馒头,古称“蛮头”,别称“馍”“馍馍”“蒸馍”,为”包子“的本称 ,中国传统面食之一,是一种用发酵的面蒸成的食品。馒头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是中国人日常主食之一。

馒头起源于野蛮时代的人头祭,传为诸葛亮征孟获时所发明,形状为人头形,尔后随着历史的发展演变,逐渐改为禽肉馅。但中国人吃馒头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彼时称为“蒸饼”。

三国时,馒头有了自己正式的名称,谓之“蛮头”,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记:“馒头本名蛮头,蛮地以人头祭神,诸葛之征孟获,命以面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

”馒头“一词最早单指含馅的馒头,今北人多称其为“包子”,”包子“一词始于宋代,“包子”和“馒头”的称谓,到清代才渐渐分化。而吴语区等地仍保留古称,将含馅者唤作“馒头”,如“生煎馒头”“蟹粉馒头”等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5
这种现象很多人都遇到过,农村俗称"鬼捏馍"。

馒头发生抽缩的偶然性很大,规律性也不强,有时几个月也不会遇到一次,有时两三个馒头就会抽缩一个。总体来说以下几种情况馒头发生抽缩的比例相对较高:一是用筋力强、质量好的面粉做的筋道、有咬劲的馒头;二是表皮光滑致密、内部组织细腻的馒头;三是在春秋季,特别是在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的时候。另外,从馒头抽缩的现象看,一是馒头抽缩的偶然性较大;二是馒头抽缩程度的偶然性很大。程度最轻的可能是表皮仅几个死面点,程度最大的可以将馒头完全缩成一块又黑又小致密的死面疙瘩。

我们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馒头抽缩是一个物理现象,影响馒头抽缩的主要原因是面粉本身筋力的强弱和馒头内外部的压力差。我们知道,面团通过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内部形成众多小气孔,持气面团经蒸制后进一步膨胀而制成馒头。面团的持气能力和面筋质量的高低以及加水量的多少密切相关,面筋质量越好越容易持气。如果面粉质量差、筋力弱则内部小气孔半径大、容易破裂形成大的孔洞,馒头中持气少;而面粉质量好、筋力强的馒头在膨胀过程中,内部小气孔破裂的概率较小,表皮很致密,气密性好。

当蒸制结束打开锅盖时,气温骤然降至100℃以下,馒头中的水蒸汽迅速冷凝,导致馒头内部压力迅速降低,而此时外部气压仍为1个大气压,如果馒头内外气压不能迅速达到平衡,馒头势必要被大气压压缩,体积变小甚至完全被压成死面。由于筋力弱的面粉做的馒头发酵时过度膨胀,馒头内部结构粗、小气孔破裂,表皮裂口较多,容易形成连通内外的通道。在冷却过程中,随着水蒸汽冷凝,馒头内部压强降低,外部空气容易从馒头表皮的裂口沿着通道迅速将内部压力补充至1个大气压,使内外压强保持平衡而不易抽缩。而筋力较强时,形成的表皮光滑致密,内部气孔均匀不易破裂,表面裂口较少,所以形成的连通内外通道的概率小,而且极易在馒头收缩过程中被堵死,有时就会发生内外气压不能连通,在外部气压的压力下馒头出现局部或完全抽缩的情况。季节交替温差变化大时馒头容易抽缩的原因也在于此。

只要针对成因采取一些简单的应对措施,就可以将馒头发生抽缩的概率降到最低点:

1、使用锅盖留有气孔的蒸锅;

2、馒头蒸好后,先将灶关至小火1-2分钟后再完全关灭,等待2分钟后掀开锅盖;

3、当掀开锅盖时发现馒头有抽缩的趋势,马上用牙签或筷子往馒头上扎一下,或用手拍一下,一般就能避免馒头的进一步抽缩。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6-12-13
因为水蒸气太多。追问

复蒸馒头没有水蒸气怎么蒸

第4个回答  2020-12-23

蒸花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