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嫌性别教育太早,坏人可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一个个令人心痛的悲剧,让我们对性教育越来越重视。可是,别忘了还有同样重要的性别教育(gender education)。
性别教育缺失的结果也许不会像性教育那么猝不及防,但会有同样的心痛和悔不当初。
我们都知道,英文中的性教育,主要从性的生理层面展开,而性别教育,则是从性的社会层面展开。
性别教育主要帮助孩子懂得性别的社会性含义,比如社会文化对男女差异的理解,社会文化所期望的男\女性行为方式等等。
通过合适的性别教育,孩子会学着认同自己的生理性别、表现出与生理性别相匹配的行为方式,正确理解并尊重性别差异、平等对待异性。
男女性别由遗传决定,但他们表现出来的性别角色,却是从儿童时期成人影响、教育的共同结果,不一定与遗传保持一致。
培养孩子悦纳自己的身体与性别。
所谓悦纳就是孩子能够喜欢能够接纳。所以在家庭中家长要注意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特征,身体结构是什么样的,然后要让孩子在了解这些知识的基础上,又能够喜欢悦纳自己的身体与性别,这样使得孩子能够形成阳光的自信的人格特征。
教育孩子尊重异性的性别与特点
家长要允许并帮助孩子了解异性,因为这是一个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必要步骤。家长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有好的婚姻、好的伴侣,就要从小教孩子学习了解异性,只有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尊重,也才能跟异性更好的相处。而且有些孩子小的时候了解了,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就不至于偷偷的去探索。教育的核心目的是让孩子学会欣赏异性的优点,同时又认识到异性的不足,学会理解,能够与异性平等的相处。
学会爱惜身体,健康生活。
要树立平等的性别观念,才能用自我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己,才能更珍惜自己的身体,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家长要给孩子讲授健康生活的知识、树立健康意识、经常夸夸孩子的身体和性别,这样他才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比如妈妈可以跟孩子说,我女儿身材真好或者家里有闺女真好,闺女是个小棉袄。这些都是对孩子性别的认可,孩子也会在生活中更珍惜自己的身体与生命,珍爱作为男孩或者女孩的各种体验,主要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格特征。
鼓励孩子与异性交往。
家长如果过度干预孩子和异性交往,孩子就会想办法躲着家长去了解异性和异性交往。如果家长能够在孩子小的时候就鼓励他们和异性交往的话,孩子在跟异性交往中就会了解到另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也是孩子未来跟异性能够很好的相处、合作的基础。核心的目的是希望孩子在交往中了解异性,学习与他人交往的方式,形成互助、赏识的人格特征。
在家庭教育中让孩子学习与异性交往的基本礼仪。
其实男女在性格、个性、情感、做事方式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男女生交往是需要学习的,也需要懂得交往的礼仪,所以家长就要教孩子跟异性交往的度。
比如有一些玩笑是不适合在异性面前过度开的;在异性面前不要过度的暴露;要举止文雅、文明等等都是孩子要注意的。通过基本礼仪的培养,是要把孩子培养成文明社会高素质的一员,使女孩更温婉,男孩更儒雅,形成优雅大气的人格特征。
让孩子了解青春期的发育的规律。
比如关于单相思、同性恋、月经,还有遗精等等话题,只要是孩子想了解到的,家长都可以用平和的心态去跟孩子交流,通过让孩子了解青春期的发育规律,让孩子用喜悦的心情迎接青春的到来,用快乐的体验来感受青春,形成担当、独立的人格。
性别教育还要让孩子学会预防性骚扰和性侵害。
家长要帮助孩子了解性骚扰和性侵害的常见形式,教孩子防范的方法和技能,这也是性别教育的重要的内容。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隐私部位哪些是不可以被外人碰到的;什么人更容易成为侵犯者;什么地方会更不安全;侵犯者一般都用什么样的手段······这些要让孩子提前了解到,他才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我们常说的性骚扰和性侵害也不是光针对女孩的,男孩子也要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也需要自我保护,因为有的时候他们也会成为被侵害的对象。
家长还可以教孩子一些防身的方法或者防身的意识,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孩子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更安全更和谐的与异性相处,形成自尊自爱的人格特征。
前言: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实孩子在幼儿阶段已经有了性别角色认同,即能够具有判断男生和女生的知觉和意识。所以,孩子在这时候就应该有一门课程由父母进行性别教育。
根据孩子本身所具备的能力,他们的知识储备不足,社会阅历也浅薄,所以要根据他们的情况来制订性别教育内容。在小学教育这门课程中也强调过,性别教育要用孩子的视角进行展开教育的方式。
通常,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可以从生理角度出发,让孩子了解不同性别的差异,其次,通过不同性别的孩子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性别教育。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样能够发现,大部分男孩喜欢蓝色,女孩喜欢粉色,这就是差异。
我们要明确自己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的目的,通常来说,进行性别教育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区别自己和他人的性别,其次就是增强自己的保护意识。
像幼儿园就会有一门班会叫作《身体里的小秘密》,老师会指导学生通过这门课深入了解性别的知识,其次,也会收获一些能够保护自己的知识。让学会学会保护自己的私密部位。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性侵的行为已经扩散到幼儿,所以,即使是小孩也应该对性别有所了解,这也就是孩子需要进行性别教育的必要性。
近年来关于儿童性侵害的案件频繁发生,中国著名儿童性教育研究专家胡萍老师曾在她的《善解童贞》一书中提到:幼儿在三岁左右时,可以通过自己的性器官与异性性器官的不同来确认并理解自己的性别。
因此,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想要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那么就务必关注他们的性成长,希望通过我们的教育让我们的孩子学会爱自己并且提高对自我的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
结语:
生命越小,越值得我们呵护,所以,要想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环境,首先得让孩子学会自我防护。希望这个社会能够多点光明和正能量,给孩子的童年多点幸福感。
🙋♀️ 🙋♂️
女孩迷上奥特曼;男孩喜欢公主裙......宝宝的这些日常行为喜好,会让家长担心和不安:“假小子”没女孩样儿,怎么行!儿子将来会不会不够阳刚?孩子的性取向,会不会有问题?……
其实,孩子的喜好与性别意识没有绝对的关系!那么今天就来聊聊——孩子的性别教育,该怎么进行?
性别认知是孩子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性别教育不仅仅有利于普及孩子的性常识,而且能够让孩子更好地学会保护自己。而这一项教育需要家长们把握住时机,从小抓起。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下如何抓好孩子的性别教育吧。
很多家长会认为孩子还小不宜过早灌输性别意识。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对于自己的一切都会感到好奇。只有让孩子懂得了性别认知,才能对自身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可避免孩子由于好奇而犯下错误!
❗ ❗ 那么,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性别教育?
🔻 1.用健康的情绪让孩子了解性别意识
很多家长提及性别教育总会畏畏缩缩地并为此感到不自在。这样的情绪会不自觉地感染到孩子,以至于孩子一提到性别教育就会本能的抗拒。这样的情况下便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性别意识。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不妨用一种积极健康的态度为孩子普及基本的性别常识。孩子在你积极的感染下也会欣然接受这样的教育!
🔻 2.普及孩子性别的区别认识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互动接触并没有过于明显的性别局限意识。因此,家长可寻找适当的场合让孩子明白男女有别。当然,家长也不要过度刻意的去局限孩子的交往。不过在孩子的交往过程中,家长可强调男孩要有男子气概礼让、保护女孩,女孩要温柔体贴些。在这样的教育下孩子会更好地为自己定位。对性别概念有个更加明确的认知。
🔻 3.切勿过分的定义孩子的不良行为
孩子没有过多成熟的是非道德观,他们的很多行为往往都是无心之举。因此,家长不要过分的定义孩子的行为。例如,有的男孩子会因好奇而去掀开女孩子的裙子。虽然这在家长看来是很不雅的行为,然而,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确实出于好玩。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要以孩子的角度给予思考讲解,而不是过分的指责。要正确判断孩子的行为,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
🔻 4.为孩子塑造良好的性别成长环境
现今,不少家长反映自家的小男孩子缺乏男性气魄而女孩子却更加的汉子气。事实上,这跟他们彼此成长的环境息息相关。由此可见,孩子的成长环境对其影响十分重要。如若家中是女孩子,家长可以为其准备芭比娃娃之类的玩具,男孩子便不要接触过多公仔反之宜接触多些汽车玩具等。
💗💗💗
正确教育孩子的同时,成人之间也应消除性别歧视、刻板偏见,才能真正实现性别平等。
对孩子最好的性别教育,就是父母共同的爱和陪伴!
· 性别教育是什么?简单来说,性别教育就是让宝宝知道自己是男还是女。你可能还想问,让孩子建立性别意识有什么用?所谓男女有别,无论哪种社会文化,都对男孩和女孩有着不同的要求,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正确的性别角色,可以帮助他发展出适合自己性别的个性风格。
所以,为了让孩子日后以正确的性别角色更好地融入与适应社会,性别教育需要我们重视起来。那么,孩子到底需要怎么样的性别教育呢?
💡 性别教育从何时开始最合适
孩子们对 “男女有别”这个概念的认识真的比家长们想象得早多了。“女人=留长发和穿裙子高跟鞋,男人=短发和穿裤子”的概念大概会持续到3岁左右,然后孩子才能逐渐明白,原来性别是不以外形为转移的。所以性别教育越早越好,我们可以从宝宝出生后就开始引导。
💡 性别教育该怎么进行
性别教育,是让孩子悦纳自己的性别,以及学会如何对待异性。而孩子对于自己性别的认知完全来自于父母的引导。爸爸妈妈无意的差错,可能会形成孩子的误解。
1. 从生活细节入手
爸爸和妈妈在各方面不同的要求和教养的方式,会促进宝宝性别定向和性别角色行为的形成,使他们渐渐地具有特定的活动倾向性。一旦男宝宝和女宝宝的活动倾向出现后,我们可以继续通过各种方式予以强化,例如:
宝宝一出生,父母会给男孩子选择蓝色,上面带有小汽车的图案的衣服。而会给女宝宝选择粉色,带有心形图案的衣服。(男孩并非不能穿粉色,女孩也未必不能穿蓝色,但更适宜性别特征的服饰和颜色会引导孩子未来正确地明晰性别)
爸爸带儿子洗澡,妈妈帮女儿洗澡,让宝宝认识到:男孩长大会变成爸爸这样的男人,女孩长大会变成妈妈这样的女人。我们也可以利用洗澡这个直观的场景告诉宝宝,哪些地方不允许别人看和摸。学会保护自己,也是性别教育的重要一环。
2. 强化个性特点比性别特征更重要
性别有男女之分,但是性格上优势没有男女之分。
我们的生活中,也不乏文静内向的男生和果敢开朗的女生。比如,一些优秀男性,或者别人家的老公,他们的性格会有一些所谓“女性特色”细腻温柔,愿意照顾人,对待工作更加细致,甚至在厨艺和带孩子上比妈妈还更加出色。当然,很有“男孩子气的”女性形象也屡见不鲜:她们的性格果断勇敢;她们在生活中富有激情,职场上能打爱拼;她们不迷信“女人只用负责貌美如花”。
我们给孩子建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固然重要,但强行给宝宝的性格贴上所谓的性别标签,刻板地定义男孩该做什么,女孩该做什么显然同样有弊端,很可能会限制孩子的行为和天赋的发展。
· 我们要像对待一个成年的男性或女性一样来对待孩子。孩子们需要清晰明确的性别教育,并且接受教育的时间越早越好。
我一直认同一句话:性别为了区分厕所和保护隐私!
大概是通过父母对于自己的称呼?
女孩子唤作小公主;男孩子唤作大英雄。
大概是通过父母买给自己的衣服?
女孩子穿得美美的很温柔;男孩子穿得酷酷的。
大概是通过自己的头发的长短?
女孩子留着长长的头发扎小辫子;男孩子短短的头发干净利落。
认识身体和保护身体
当孩子们记事起,作为父母或者监护人就应当教孩子认识自己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隐私部位?
我们的身体上有哪些敏感不可碰的部位?
我们怎么样才能更熟练地运动各个身体部位?
例如手可以干嘛不可以干嘛;我们的腿和脚可以干嘛不可以干嘛。
当然,教孩子正确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是必要的不可缺的: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自己的器官?
我们应当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和敏感部位?
例如嘴,眼睛,鼻子嘴巴还有自己的生殖器官。
正确的性别认知
正确的性别角色认知更有助于孩子保护自己的。例如:
女孩子要穿裙子,要遮挡的部位自然而然就知道了;
男孩子一定要穿裤子,那么就知道上半生可以不穿,下半身一定要穿;
到了一定的年龄,孩子的异性父母不可以帮孩子洗澡,不可以陪孩子睡觉。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与异性是要保持一定的距离的!
开篇我也说过,性别只是为了区分男女厕所和保护自己!
无关恋爱与婚姻,性别无关爱情。
当性别观念根深蒂固之后,打破世俗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们在适当时间也要告诉孩子,喜欢和性别无关。
我是男孩子,我也可以喜欢男孩子嘛?当然可以!
我是女孩子,我也可以喜欢女孩子嘛?当然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