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是如何从一日两餐演变成现在一日三餐的?

如题所述

在过去人们一天只吃两餐,早上大概上午十点左右吃一餐,下午五点左右再吃一餐。可能有些人会很疑惑,这样不是会很饿吗?其实也不一定,因为人的身体如果适应了两餐,可能也就能够满足日常需求了。

一直到明清,很多人都还保留着两餐的习惯。但是有一部分人开始了加餐的日子,大致是两类人。第一类人是做体力活的人,因为每天工作很累,吃两餐肯定是不饱的。第二类就是有钱人,因为有钱所以可以任性。

加餐就是在两餐中间再多吃一餐,或者是吃一些小点心。到了明朝的时候,江南一代逐渐富裕起来,人们都开始过上了好日子。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开始逐渐都普及三餐了。最开始的时候是在官宦之家两餐中间加一些小点心。

后来到了普通人家,甚至是雇佣工人家,都能够做到一日三餐。但是这种情况也仅仅只是在富裕的江南能够实现,其他的地方依然还是保持着两餐的生活习惯。

到了清朝的时候,人们开始都想要变成一日三餐。因为夏天的天亮的时间比较长,工作的时间也比较长。如果只吃两餐的话,那么根本就饿得受不了。而冬天天气又非常冷,不吃点东西手脚都要冻僵了,根本不足以维持一日的能量。

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就开始逐渐调整一日吃三餐。到了民国的时候,大家就基本都已经适应了一日三餐的生活。这样的习惯也就一直保留下来了,直到现在。

如果现在一日只吃两餐的话我们会觉得很奇怪,甚至有些人晚上还要再吃一顿宵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2-06
古人是发现一日两餐的时候身体很不好,所以呢,渐渐变成了现在的一日三餐,果然身体素质越来越好。
第2个回答  2020-02-06
以前没有电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白天的时间是特别短的所以一天吃两顿饭,有了电灯之后人们的工作时间变长了,所以需要吃三顿饭。
第3个回答  2020-02-06
古人有个习俗叫过午不食,所以古代人一天就两顿饭,随着后来知识的不断积累,一些学者觉得一天三餐才符合人的身体规律,慢慢就变成一日三餐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