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一日三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如题所述

中国人的一日三餐是从汉朝以后开始的。

在秦朝和汉朝以前,因为农业不是很发达,并且粮食很有限,所以人们一天当中只吃两顿饭,第一顿饭是在太阳移动到东南方向的时候开始进餐,第二顿是在下午四点左右的时候开始进餐。

到了汉朝以后,一天只吃两顿饭的习惯慢慢演变成了一天当中吃三顿饭或者四顿饭,并且汉代的时候早饭也被成为寒具。

扩展资料:

一日三餐的注意事项:

1、少量:不要为了杜绝浪费而吃剩饭,宁可做饭、点餐时注意控制分量。不要吃太快,导致下丘脑还没有反应过来产生饱腹感,结果吃撑了。不要化悲痛为食欲,生气时大吃一顿;不要饭后吃水果,要在两餐之间吃。

2、少油:烹调时少放油,少吃高油的煎炸类和加工食品。

3、少糖:少吃零食,零食多数含糖。控糖期很想吃甜食,可用甜水果代替甜食,禁忌所有含糖饮料。

4、少酒:尽量不喝酒,尤其是啤酒热量特别高;通常比较“香口”、重口味的下酒菜也要少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日三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管住嘴” 牢记八要点 一日三餐怎么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8-14
现代人都习惯于一日三餐,实际上秦汉以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有限,即使两顿饭也要视人而待。《墨子·杂守》说,兵士每天吃两顿,食量分为五个等级。第一顿称“朝食”或“饔”,在太阳行至东南方(隅中)时就餐。第二顿称“飧”或“食”,在申时(下午四点左右)进餐。对于进餐时间,古人讲“食不时不食”(《论语》)。在不应进餐的时间用餐,被认为是一种越礼的行为或特别的犒赏。如《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而下令“且日享士卒”,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

汉代以后,一日两餐逐渐变为三餐或四餐。并且,三餐开始有了早、中、晚饭的分称。早饭,汉代称为寒具,指早晨起床漱洗后所用之小食。至唐代,寒具始有点心之称。《能改斋漫录》云:“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已有此语。”至今,我国许多地区仍称早饭为早点。午饭,古人曾称之为“中饭”或“过中”。

一日两餐时,人们认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飨而始”(《孟子·滕文公上》),用过飨食,便意味着一日时间的流逝。而今天人们常用“一日三餐”之词来表示对时光的不同情感,其中包括惜时者的感慨。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7-08-14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饮食习惯和那时的国情是分不开的
早上一大早出来种田,得先吃点东西
干了一上午,累了,得补充营养
一下午过去,肯定也是又类又饿,得吃晚饭

一日三餐,对于有工作要做,空闲比较少的人来说是合理的补充能量的方式

少吃多餐对减肥和健康都是有好处的
科学家的试验显示,将同样多的食物分成五次以上吃完者,比起一日三餐来,养分摄取少受损失,但体内产生的热量却要少得多,有助于保持体重适中。 究其奥妙在于每餐进食量减少,可降低血中胰岛素水平,从而增加脂肪酸的燃烧。
中医也主张少吃多餐。孙思邈就说过:“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意思是说,人宜少食多餐,不宜一顿吃得很多。
第3个回答  2021-11-03
汉代汉文帝刘恒时期,因和平时日长久粮食多有富余,甚至出现了谷贱盛世的情况,汉文帝为了防止谷贱伤农,采取输粟纳爵的政策拉升农粮价格。因为汉代政策和以前的朝代不一样,属于较为亲民的策略,民众负担较过去大幅降低,每天吃三顿饭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
第4个回答  2007-08-13
有了足够的吃的的时候开始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