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贮藏过程中常见的生理病害有哪些?

如题所述

(1)黑心病

该病是鸭梨最重要的贮藏期生理病害,雪花梨上也称褐肉病,长把梨、莱阳茌梨、香梨、安久梨、八月红及冷藏后的黄花梨也有类似的病害。在鸭梨上表现为心房组织变黑色,心部和近心的果肉组织变苦。在雪花梨上表现是果肉组织变为褐色、果肉发绵,严重破坏了果实的原有风味。这两种病害都是由缺钙引起的一种生理性病害。由于缺钙而导致果实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酶促褐变,形成黑心和褐肉。在鸭梨上首先从心室近萼洼一端的心皮或维管束组织开始褐变,逐渐蔓延至整个果心。轻度发病的心室仍保持白色,严重发病的整个果实完全变黑。雪花梨褐肉病变从果肉组织开始,果肉组织变成红褐色,果实硬度明显降低,肉质发绵,严重发生的整个果肉组织成褐色,个别果肉组织呈轻度木栓化状态。

防治措施:①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②适时采收。采收时间过晚会加剧黑心的发生;③鸭梨和雪花梨入库时要注意缓慢降温,在15~20天时间内将库温降至4℃。④生长期连续喷施硝酸钙和S-81,可明显减轻发病;也可梨采后用2%~6%CaCl2浸果5~10分钟;⑤加强通风换气换气,控制贮藏环境中CO2浓度在1%以下,贮藏后期氧12%~13%,CO2控制在0.3%~0.6%为宜。也可采用低乙烯气调贮藏。

(2)黑皮病

梨果在贮藏期,果皮表面产生不规则的黑褐色斑块,重者连成大片,甚至蔓延到整个果面,只为害果皮,基本不影响食用,但影响外观和商品价值。鸭梨的发病高峰多在翌年的3~4月份。除鸭梨外。茌梨、黄花梨、八月红、南果梨也有类似病害。预贮温度过高容易发生黑皮病。采后梨果筐内发汗结露,也会加重发病。

防治措施:①适时采收,采后及时入库预冷,防止露天推放温度过高。②用乙氧基喹溶液浸果或用经乙氧基喹处理过的包装纸包果,可显著减轻病害发生。

(3)CO2中毒症

中国梨对环境中CO2较为敏感,CO2过高会导致梨果肉和果心褐变,并产生酒味,后期果肉产生空洞。低氧也会造成生理伤害。鸭梨在0.6%CO2+7%O2条件下贮藏50天,组织开始产生褐变。

防治措施:加强库内通风换气,库内放置干石灰,吸收多余的CO2,贮藏环境以O212%~13%、CO2低于1%以下为宜。

(4)冷害

果肉组织失水坏死,呈水渍状腐败。同时诱发果肉所带的腐烂菌的活动,加快果实腐烂。梨的平均冰点是-2.1℃,但实际温度要高于此温度,一般中国梨、日本梨等脆肉品种的适宜贮藏温度为0℃,而西洋梨适宜的贮藏温度为0~1℃。温度过低就会发生冷害。鸭梨过快降温出现的黑心也是一种冷害。因此果实入库(窖)降温不要过快,贮藏时也要防止局部温度过低而受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