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期 使宦官专权达到高峰的一位宦官是谁

明朝中期 使宦官专权达到高峰的一位宦官是谁

  【明朝中期】 使宦官专权达到高峰的一位宦官是刘瑾。

  书宦王振

  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吸取以往历朝历代宦官祸国的教训,在建国之初对宦官作了种种限制,规定不许宦官识字,不许兼任外臣,任职不许超过四品,并在宫门外立一铁牌,上书“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因此,明初对宦官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朱元璋去世后,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继而从侄子手中夺取了皇位,宦官在其中曾起到不小的作用,因而他对宦官多所任用,宦官的地位也逐渐有所提高。到明宣德年间,宫中正式设置了宦官学校“内书堂”,选一些聪明伶俐的小太监入堂读书,并派大学士任教。由此,许多宦官能够粗通文墨,有的甚至能够通古晓今,拟旨援笔立就。每当皇帝沉湎酒色玩乐之时,皇帝便会让侍候左右的司礼监太监替他批复奏章,日久成例,称为“批朱”。如此一来,司礼监的地位越来越高,权力越来越大,逐渐凌驾于内阁之上。伴随着宦官权势的进一步扩大,明英宗时期就出现宦官王振专权的局面。
  王振是山西蔚州人,入宫前就曾读过书并当了几年的教官。据称其任职数年,毫无建树,为逃避罪责而自行阉割入宫,后来被派到东宫,陪太子朱祁镇读书。这时的太子还是个小孩子,对王振既敬重又害怕,称他为“先生”而不名。王振也深知自己身边的孩子就是将来的大明皇帝,因此竭尽全力讨好太子,挖空心思地讨太子喜欢。两人形影不离,关系十分密切。此时的司礼监太监已是位高权重,并时常代皇帝批朱。但时任掌印太监的刘宁偏偏不识字,明宣宗因见王振娴于文墨,便常让他代笔。后来宣宗考虑到刘宁不识字是个大问题,便另任其别职,由王振取代他任司礼监掌印太监。
  西厂汪直
  (15世纪-1487年),是明朝成化年间的知名宦官,首创西厂,广西桂平西北大藤峡人,瑶族。
  汪直初为宪宗宠妃万贵妃身边的小内侍,后被委派伺察刺事而受到信任。
  成化十三年,汪直得到明宪宗的宠信领新设特务机构西厂,权势远在锦衣卫和东厂之上。成化十五年,宪宗又诏令汪直训边,得以监管指挥九边兵马。而与万贵妃垄断朝纲,时人戏称“天下只识汪太监”。汪直揽政期间,独掌西厂,爪牙遍布全国,任意罗织罪名,屡兴大狱,肆意横行,士大夫“益俯首事直,无敢与抗者”,“先后凡六年,冤死者相属。”。
  内阁首辅商辂陈汪直十一罪,并说服内阁大臣万安、刘珝、刘吉等内阁重臣,加上九卿项忠等亦弹劾汪直,兼之宪宗在太监阿丑做一场《醉酒》戏突显汪直权大,宪宗知其意,当日罢黜西厂。虽然汪直不再掌管西厂,但仍然受宠,遂诬陷商辂收授指挥杨晔贿赂,而御史戴缙再次歌颂汪直功劳,请恢复西厂,商辂于是力求离去。商辂既去,士大夫更加俯首侍奉汪直,没有再敢与之抗者了。
  明宪宗时期,皇帝昏庸,万贵妃势大,汪直因受到万贵妃信任权势熏天,为其在宫内宫外的耳目。官员们害怕它,以至于见到他要下跪磕头。民间舆论称这一时期:“只知有汪直,不知有天子。”
  立地皇帝刘瑾
  被人称为“立地皇帝”的刘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阉。他在明武宗统治前期完全操纵了明朝的大权,擅权乱政、排斥异己、祸国殃民,胡作非为之事不可胜数。
  公元1505年,太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刘瑾在武宗做太子时就备受宠信。武宗上台后耽于享乐,疏远托孤重臣,宠信刘瑾、马永成、高凤等八位宦官,这八位宦官得以欺上瞒下,任意妄为,成为为祸人间的“八虎”。
  凶狠狡诈的刘瑾是“八虎”之首。刘瑾专搞一些声色犬马的勾当,投武宗之所好。胸无大志、厌倦朝事的明武宗乐得逍遥,对大臣们费尽心机书写的奏折,仅画上“闻知”二字,再无回音。武宗在刘瑾等人的纵容下纵情淫乐,连例行的上朝之事也行同儿戏。刘瑾被升为内官监,总督团营,控制了兵权,为其后的专权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祸民矿监税使
  明朝的万历皇帝特别热中于钱财的积累,是历史上有名的唯利是图的皇帝。万历年间皇宫一连发生几次火灾,迫切需要大兴土木、重建宫室。再加上皇室挥霍无度及由边境吃紧而导致的军费不断增加,国库入不敷出的局面越来越严重。为了积聚尽可能多的钱财,万历皇帝到处搜括,并借用宦官“开发”了许多赚钱的门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向各地派遣矿监税使。当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许多地区的经济都非常繁荣,万历皇帝派遣大批矿监税使到各地明火执仗地掠夺财富,由此,宦官在经济领域内横行肆虐,给社会各阶层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派往各地的宦官通常采取如下手段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其一,干预税务征管。明初就曾设个别的宦官核实税务,到万历时宦官们已控制了各地的税务机关。宦官们用增税、滥税的方式大肆搜括银两,在沿江、沿河、道路桥梁处都设置了重重关卡收税,而且多多益善。多如牛毛的税收使商家已无利可图,商家纷纷停产,经济几乎陷入停滞。
  其二,宦官督查矿业开采。明中期后,矿冶采炼业需求增多,获利甚丰。万历年间全国的矿厂几乎都由宦官控制。宦官们及其随从出任矿使后往往与地方地痞无赖相勾结,在地方上欺压官民、掠夺富户、为非作歹。并把掠夺的巨额税额私自截留,中饱私囊。有人统计,万历二十年到三十三年,矿使向国库上缴银两三百万两,私自截留所得八九倍于上缴之数。矿监肆无忌惮地盘剥,经常激起正直官吏、倾家荡产的富户及无以为业的贫民的变乱。
  其三,宦官控制了国家的岁办、采办、皇店。岁办指各地每年上贡的土特产。采办是根据皇室需要向地方征纳、采购和督造的物品。宦官们担任岁办、采办的督造之职,对业主们百般刁难。如江西景德镇的陶瓷户、苏州的织户,都因为宦官的勒索而无利可图,进而关门歇业。孙隆督造浙江,数年内即盘剥机户数百万。皇店是皇家开的由宦官经营的商店,其收入归内库。宦官们把皇店作为自己发财的途径。他们以经营皇店为名,开设私店牟取暴利。这种依仗国家势力进行的垄断性经营,对民间的商业活动危害更大。
  其四,宦官经营仓储。明代仓储有中央和地方两种。宦官们逐渐控制了对仓储的管理,并巧立名目。如规定商人交物品时需要包装物品,以防物料损坏。宦官们提高包装物品的费用,有时商人支付的包装费超过物料的价值。工科右给事中王元瀚曾上书揭发:“商人每年纳钱粮,都苦于宦官收取的铺垫,有许多富余之家,竟因铺垫而破产,因不堪其苦而投河悬梁者,也不在少数。”贪污仓料也是宦官们敛财的重要手段。
  九千岁魏忠贤
  “万岁爷”是封建社会皇帝的专有称谓,王公贵族有时被称为千岁。作为一个太监,能被称为仅次于皇帝的九千岁,这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只有明朝的大宦官魏忠贤一人曾经做得到。
  魏忠贤是无赖出身,为逃脱赌债而自阉入宫。魏忠贤大字不识一个,是彻头彻尾的文盲,但他博闻强记,尤善逢迎拍马,为人更是猜忌残忍、阴险毒辣。皇长孙朱由校的乳母客氏荒淫而狠毒,客氏深知朱由校是未来的皇帝,因此非常卖力。按惯例当皇子停奶后乳母应当离宫回家,但因朱由校过分地依赖客氏,尽管朝臣们多次上奏要求客氏离宫,但善于笼络皇子的客氏还是得以继续留在宫中。甚至当朱由校之母去世后,客氏竟然取代了朱由校母亲的角色。当时明宫中盛行宦官与宫中女子结成假夫妻的行为,称“对食”,魏忠贤即与客氏结成了对食。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后,客氏备受宠信,被封为奉圣夫人,其家中子弟被任命为锦衣千户。大字不识的魏忠贤也因客氏的关系而一跃成了司礼秉笔太监。客、魏两人沆瀣一气、横行无忌,共同把持宫中大政,对他们的行径不屑一顾的太监、宫女,包括皇帝的妃嫔皇后,都受到其胁持或迫害。
  客氏与魏忠贤的专权与熹宗怠于朝政密切相关。明熹宗生性好动,爱好骑马、泛舟、演练。魏忠贤投其所好,从各地选大批上好的马匹供皇帝骑乘,以至于皇宫成了跑马场。魏忠贤还常带皇帝到北海泛舟,有时自己与客氏充当船夫。魏忠贤还挑选甲士万余人在宫中列阵,宫女与宦官也都加入阵中,早晚操练,号称内操,皇帝如同将军指挥打斗,玩得不亦乐乎。荒废朝政的明熹宗还善于木工制作和土木工程,经常在宫中从事这类工作。对皇帝秉性深知的魏忠贤专挑皇帝专注于木工活时请皇帝示下,皇帝总是不耐烦地把决定权交给魏忠贤,这正好给了他为所欲为的时机。在皇帝的纵容下,掌握大权的魏忠贤忘乎所以,每次出宫都浩浩荡荡,声势浩大,官绅士人则须跪在道路两旁,高呼九千岁。
  在熹宗执政初期,东林党人在朝中有很高的地位。叶向高、杨琏、左光斗等东林党人都是朝廷的重臣。东林党人是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主的一个政治集团,他们反对矿监、税监的掠夺,主张广开言路,实行改良。魏忠贤要达到操纵政局的目的,必须把东林党人赶尽杀绝。他首先指使亲信制造了汪文言案,企图借此罗织罪名,陷害东林党人。时任御史的东林巨子杨琏上奏,疏参魏忠贤为害朝廷的二十四条大罪,其奏章条条有据,义正词严,脍炙人口。但是熹宗深受魏忠贤与客氏的迷惑,不仅未谴责魏忠贤,反而指责杨琏捕风捉影,大胆妄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1-10
  是刘瑾。刘瑾被人称为“立地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阉,他在明武宗统治前期完全操纵了明朝的大权,擅权乱政、排斥异己、祸国殃民,胡作非为之事不可胜数。
  刘瑾(1451—1510),陕西兴平人,本姓谈,六岁时被太监刘顺收养,后净身入宫当了太监,从此改姓刘。
  弘治年间犯罪赦免后侍奉朱厚照,博得明武宗的宠爱,数次升迁,官拜司礼监掌印太监。掌权后趁机专擅朝政,作威作福,鱼肉百姓,为“八虎”之首,时人称他为“立皇帝”,武宗为"坐皇帝"。刘瑾被捕后,从其家中查出金银数百万两,并有伪玺、玉带等违禁物。他被认为是当时的“世界首富”。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刘瑾被判以凌迟。
第2个回答  2016-01-08
你指的是魏忠贤吧
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第3个回答  2016-01-08
魏忠贤魏忠贤(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隶肃宁(今河北沧州肃宁县)人,汉族,原名李进忠。由才人王氏复姓,出任秉笔太监后,改名魏忠贤。明朝末期宦官。明熹宗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朱由检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肃清。
第4个回答  2016-01-08
八虎之首刘瑾,人称“立皇帝”,而武宗被称为“坐皇帝”,此人专擅朝政,欺上瞒下,被捕后查抄出来的家财真的是比国库还富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