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第一位专权的宦官,土木堡之变的主导者,使明朝由盛转衰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王振,蔚州人,具体生年不详,在宫中历经成祖朱棣、仁宗朱高炽、宣宗朱瞻基和英宗朱祁镇四位皇帝。英宗即位后,他开始参知政事,并在公元1442年后,权势日盛。英宗称其为"先生"而不名,公侯勋戚则呼其为"翁父"。他开启了明朝宦官弄权的先河,专政七年间,排除异己,陷害直臣。正统十四年,他挟英宗亲征,兵败于土木堡,英宗被俘,他为乱兵所杀。

王振是自愿进入宫中的。他自幼饱读诗书,却怎么考也考不中,只好在乡间教书。当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后,杀死了皇宫中大部分宫人和宦官。随后又征召宫人,以填后宫之缺。王振就利用这个机会,怀着个人目的,自愿"净身"进入皇宫当了宦官。

明朝开国后,朱元璋为了防止宦官专权,严禁宦官参与朝政,甚至都不允许宦官读书识字。朱棣即位后,将一些宦官倚为心腹。不过,这时的王振,还是一个普通的宦官。朱瞻基(明宣宗)即位的第一年,在宫内设立了内书堂(内书堂实际上是宦官学校,学生是十岁以下的小宦官)。王振识文解字,就因此当上了小宦官的教师。可以说,在一群没文化的宦官中,王振这个读书人,简直成了鸡群中的凤凰。而且,他为人谦和,知书达理,很快就赢得了宫人们的尊敬,都称他为先生。

一次,宣宗来到内书堂,见王振教书殷勤,便命王振去侍奉太子朱祁镇,任其为东宫局郎。虽然东宫局郎只是教太子识字,陪太子玩耍而已。但是,这可是取悦日后皇帝的好机会。王振认真侍奉太子,逐渐取得了太子的欢心和宣宗的信赖。尤其是太子朱祁镇,对王振非常亲近,随着宫人一起称王振"先生"。

公元1435年正月,宣宗病亡,九岁的太子朱祁镇继承皇位。王振随着太子的登基,捞到了司礼监事这个官职。司礼监是明代宦官二十四衙的中枢机关,总管宫中的宦官,手握宦官升迁谪降大权,同时还替皇帝管理各种奏章文书、传达谕旨。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实行中央集权最彻底的一个朝代。自从朱元璋罢免丞相之后,皇帝就集大权于一身。但是,朝廷政务繁忙,不是皇帝一人所能管得了的。所以,司礼监就成了要害部门。王振入掌礼监后,大耍两面派手法,表面上装得俯首帖耳,对太皇太后和三位辅政之臣毕恭毕敬;背地里却交朋结党,为干政弄权做准备。

王振当上司礼监不久,奉命带领朝中文武大臣到朝阳门外观看武将比武。王振想借这个机会试验一下自己的权力,就在奏报成绩的时候,把他的亲信纪广报了比武第一名。这件事情并不算太大,但它的成功,却标志着明代宦官干政弄权由此开始。

不过,这件事在朝臣中引起强烈反响。没多久,朝臣的议论传到了太皇太后张氏耳中。正统二年正月的一天,太皇太后召见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胡淡五位重臣,严肃地训示英宗皇帝应该与五位大臣商议行事。训示过英宗,太皇后命王振上殿。王振进入殿中,俯伏在太皇太后脚下,太皇太后声色俱厉,斥责道 “王振,你侍侯皇帝起居,多行不法,有违大明祖制,罪在不赦,今日当赐你死!”话音刚落,就有几名侍女将利刃架于王振脖子之上。王振吓得魂不附体,连连求饶。英宗见状,也吓得直打哆嗦,急忙跪下替王振求情。五位大臣见英宗跪在地上,也都随之跪下。过了许久,太皇太后才开口饶过王振一命,并要求他以后不许干预朝政。从此以后,太皇太后常常派人到内阁查问,如果发现王振所做的事情是没有经过阁臣决定的,就严厉地责斥他。王振也很机敏,吃了太后一次斥责后,便藏起狐狸尾巴,不再私自妄为。但是,由于他所处的地位重要,一些善于阿谀奉承的官员,为求个人前程趋附于王振门下,使王振在朝中的势力日重。王振也在这期间,采取慎密的手段,背着太后和阁臣,把几个亲信安插入阁,都没有引起什么风波。

公元1440年,辅政阁臣杨荣病亡。两年后,太皇太后因病亡故。而此时只有杨溥还在朝中,但他也因年老力衰,无力再过问政事。新选入阁的大臣马愉、曹鼐、陈循等人,资历轻浅,左右不了朝中局势。而且,已经十六岁的英宗办事无主见,事事依从王振。这样一来,王振如蛰醒的毒蛇,抓住这一机会,利用有利的条件,加紧控制朝政大权。

宫门口那块高三尺,铸有 "内臣不得干预政事" 的铁牌是太祖朱元璋所立,一直是王振望而生畏的利剑。太皇太后故去不久,王振便命人摘去铁牌。同时,他大力在朝中各要害部门安插亲信,将死心踏地投靠他的徐晞提升为兵部尚书,借以控制国家军政;把侄儿王山、王林分别破例提升为锦衣卫指挥同知、指挥金事,便于更有效地掌握锦衣卫;又以心腹亲信马顺、郭敬、陈官、唐通为骨干,大搞特务统治。从而,在中央逐渐组成了一个以王振为核心的阴谋集团,其势力不断扩张。

为了达到把持朝政的目的,王振一方面蒙骗英宗取得宠信;另一方面则打击朝中正直忠良之臣。正统八年四月,翰林侍讲刘球见英宗不理朝政,上疏英宗,提出十条治国安邦的建议。王振读过奏章之后,发觉言中有讽刺、批评他的味道,顿时恼怒。他扣下奏章,指使心腹锦衣卫指挥彭德清,诬告刘球奏疏诋毁王振,王振即下令逮捕刘球入狱。为了打击朝中正直势力,王振决意杀刘球以儆效尤,暗中指使马顺潜入狱中,将刘球肢解碎尸。大理寺少卿薛暄与王振本是同乡,但他为人正直,就不与王振交往。王振得势后,薛暄在朝上见到王振也不俯首拜揖,这使王振大为恼火,记恨心头。

当时,京城有一武官病亡,其妾岳氏长得十分标致,王振的侄儿王山要将岳氏夺为己有,武官之妻出来干涉。王山心生毒计,与岳氏密谋,诬告武官之妻毒害亲夫,将其逮捕,交都察院审讯。正巧薛暄审理此案,发现事实不符,将原告驳回。王振借机唆使党羽弹劾薜理审案受贿,将薛暄入狱,问成死罪。薛暄临刑之时,他的几个儿子争着代父受刑,王振的仆人和侍郎王伟也出来为薛暄申辩。薛暄才免于一死,被罢官削职,回乡为民。当时的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上疏请改国子监,英宗让王振查看。李时勉不向王振献媚,按照朝廷规定接待,王振以为是对他的大不敬,便寻机报复。李时勉令人修整国子监前古树枝叉,以方便诸生列班。结果王振抓住此事诬陷他擅自砍伐文庙古柏私用,将其下狱。并且指使人制造重百斤的枷具,让李时勉戴枷站在国子监门前示众。李时勉披枷在烈日下连哂晒三日,被折磨得气息奄奄。国子监诸生目睹此景,义愤填膺,集众三千余人于朝门外为李时勉喊冤叫屈。后宫太后得知此事,下旨释放李时勉,李时勉这才免遭一死。监察御史李铎,偶然遇到王振,没有跪拜施礼,被王振流放到铁岭卫服役。驸马都尉石璟,在家中责骂使役宦官。这等驸马府内私事,本与王振毫无关系。可王振却以为物伤其类,硬说石璟是指桑骂槐,将其投入锦衣卫大牢。与王振有隙的户部尚书刘中敷、侍郎吴玺、陈瑞,在长安门被王振所使之人毒打。如此等等,凡是王振觉得不顺眼的朝臣,都被治以罪名,不是下狱,就是贬出京城。

王振满以为采取高压手段,便可以使朝臣们俯首帖耳,任他摆布。可是,他的倒行逆施,更加激发了朝廷臣僚对他的怨恨。就在王振洋洋得意、胡作非为之时,宦官张环、顾忠和锦衣卫卒王永,怀着对王振的不满,以匿名信散发京师街头,揭露王振恣意弄权的罪行。王振如临大敌,急忙命令手下特务侦察此事是谁人所为。经过一番折腾,终于查出是他身边人所为。王振将张环、顾忠、王永处以死刑,并令宫中所有宦官到刑场观看,以儆效尤。

此时的英宗皇帝,昏庸闭塞,将王振的所为视为是巩固其江山社稷的必要手段,不仅不责问王振,反而更加依赖他。朝中公卿勋戚,见英宗如此赏识王振,都畏其淫威,尊称其为"翁父"。正统十一年(公元1446年)正月,英宗对王振大加褒奖,赏赐白金、宝楮、躲币等物。王振的权势达到炙手可热的程度。一些无耻之徒,为升官发财,便不择手段地向他献金进财。每次朝会,地方官吏进京必晋见王振,送上财礼。送礼多者,一次达千两以上。王振用受贿之财,建造田庄,修建宅第,仅蓄养好马就有万匹。

正统十一年 三月,巡抚山西、河南的于谦进京见驾,朋友们劝其带些礼物拜见王振,以免招来灾祸。于谦谢绝朋友的好意,两袖清风进入京城,没有给王振送礼。王振指使爪牙李锡诬于谦对皇帝不满,投其入狱,判以死刑。山西、河南两地官民闻讯,万余人两次赴京要求释放于谦。王振见民心不可违,释放了于谦,罢免其巡抚之职。两地官民再次赴京请愿,于谦才得以官复原职。

正统十四年正月,瓦刺派使者入明朝贡马,王振私自削减来使赏赐,并将马价压为原来的五分之一。瓦刺使者含怒而去。此时的瓦刺已具有一定的势力,其太师也先得知明朝欺其使者,在七月纠集各部兵马,向明朝问罪。也先率两万铁骑,凶猛南下,明朝守卫西北的将士连连失利,军事重镇大同受到威胁。边防告急的文书不断飞报京城,王振自作聪明,鼓动英宗皇帝统军亲征。英宗听信王振之言,头脑发昏,不与群臣商讨,轻率决定率领五十万大军奔赴前线。二十三日,大队人马行至宣府,前线传来警报 阳和失守。随驾大臣替英宗担心,请皇帝不必再前进。王振大怒,当着英宗的面辱骂进谏大臣。

八月初一,英宗的征讨大军到了大同。然而,这五十万大军,一路上连遭风雨,粮饷不足,沿途已有许多士兵饿倒。所以,士兵怨声载道,士气低落,纪律混乱。进入大同后,英宗和群臣庆贺一番,王振劝英宗下令续继北进,追击撤退的瓦刺军。王振哪里知道,明军压根就没有与瓦刺军交战,顺利地进了大同,不过是中了也先诱敌深入之计。王振的同伙、镇守大同的宦官郭敬告诉王振 瓦刺军非常厉害,万不可贸然北进。王振闻听,第二天忙传令撤出大同。不过,王振为了炫耀权势,令退军取道紫荆关,以便让英宗和众大臣到他的家乡蔚州,看看他富丽堂皇的宅第和广阔的田庄。大军刚走了四十里,王振忽然想到,数十万大军缺乏粮草,到达蔚州,一定会破坏他田庄。于是,他立即改变主意,火速令大军改道东行,向宣府方向撒退。

瓦刺军见明军不战而遁,奋起追击。明军争先恐后,撤退车马将士拥塞道路,自相践踏,狼狈不堪。十三日明军退至狼山,被也先的骑兵追上。朱勇率三万人马抵御瓦刺军,掩护英宗撤退。朱勇陷入瓦刺军重围,三万人马被杀戮殆尽。当日午后,英宗到达离怀来县城二十里的土木堡,若继续前进,入城坚守等待援兵,或许不会出现大的差错。可是王振发现一百余辆辎重车落在后面,车上装有他搜刮到的大量财物,为使自己财物不受损失,他下令兵驻土木堡。明军刚在土木堡扎下营盘,瓦刺军就开始包围土木堡。第二天,英宗想走,为时已晚,瓦刺军完全控制了交通要塞。土木堡地势较高,没有水源,数十万士兵饥渴难忍,挖地两丈不见泉水,军心自乱。

也先只有两万骑兵,不敢贸然进攻。于是,他派使者到明军中找王振谈判,王振立刻派人到也先营中商定讲和条款。也先假意退兵,王振不知有诈,传令军队移营找水。当数以万计的明军离营到南边十五里远的河中汲水时,瓦刺军突然发起攻击,两万铁骑,如虎入羊群,明军束手无策,自相践踏,半数兵士惨死在瓦刺军的刀剑马蹄之下。

英宗见瓦刺军凶猛袭来,势不可挡,顿时六神无主,索性下马盘膝而坐,束手待擒,遂被瓦刺军俘虏。王振早被吓得魂飞魄散,当想寻机逃命之时,被英宗护卫将军樊忠赶上,骂道 “我为天下击此贼子!”手起锤落,将王振打死。

土木堡一仗,明军死伤几十万人,损失二十万骡马;英宗被俘,随驾的五十余名官员战死。

八月十六日,消息传到京城,朝野慌乱,群臣伏阙大哭。皇太后下诏让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监国。群臣面奏朱祁钰,历数王振罪行,请求诛杀王振家族及其死党。马顺还想耍往日威风,叱责群臣,结果被群臣当即打死。愤怒的臣僚还当场打死了王振另外两个爪牙毛贵和王长,并把三具尸体送到东安门外示众。朱祁钰下令将王振家族不分老幼,一律处斩。

王振权重一时,干尽坏事,最终落得祸灭九族的下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