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金相学 间隙化合物[4]

如题所述

在金属材料中,像碳和氮这样的间隙原子不仅能够形成固溶体,如在γ-Fe中的碳化物,它们还能生成间隙化合物。这一事实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被证实。Arnold对合金钢中的碳化物进行了化学分离和成分分析,Bain在1923年通过X射线研究确认了高速钢中的Fe3W3C具有面心立方点阵,并将其与高速钢的优良性能,如红硬性,联系起来,将其称为高速钢碳化物。然而,当时并未测定其具体结构。


瑞典Westgren学派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对过渡族金属碳化物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合金钢的金相组织有所阐明。Hagg,该学派的研究者,还探讨了过渡族金属的氮化物、硼化物和氢化物的晶体结构,于1930年总结出一个经验规律:如果间隙原子半径Rx与过渡族金属半径RM的比值小于0.159,化合物结构相对简单,否则则复杂,这就是著名的Hagg定则。


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于碳化物对合金钢微观结构的影响,如不锈钢的晶间腐蚀问题,通过生成Cr23C6导致晶界铬含量降低,Ti和Nb的添加可形成TiC和NbC,防止碳的析出,防止晶界腐蚀。高速钢中的碳化物,如Fe3W3C、Mo2C和VC,对提升钢的切削性能至关重要。随后,以WC为基础的硬质合金被开发,添加TiC或TaC可进一步增强其切割性能。几十年来,合金钢中的碳化物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随着科技的进步,间隙化合物的意义日益显现。除了极高的硬度,它们还具有超导性、热电子发射和抗氧化烧蚀等特性。特别是氢化物,作为新型储氢材料,其单位体积内的氢储存量甚至超过固态氢,这些建立在20世纪20年代间隙化合物晶体结构基础上的新材料发展迅速,为工业和技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扩展资料

金相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组织的一门学科,其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组织的研究,进一步探索金属材料各个晶体(相)或晶体群的含量、大小、形状、颜色、位向和硬度。1912 年Laue 等发明X射线衍射之后,从Bragg 父子把它应用到金属及一些简单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开始,X射线金相学有了很快发展。二十年代,金相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到了四十年代,不但开始用富里叶分析研究金属冷加工产生的晶粒碎化及晶格畸变(1948) ,并已出现“金属的结构”(C. S. Barrett ,1943) 、“X射线金相学”(A. Taylor ,1945) 等专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