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射线金相学 马氏体与奥氏体间的取向关系[3]

如题所述

在深入理解了马氏体的结构及其高硬度特性后,科学家们开始关注其如何在淬火急冷过程中由奥氏体转变而来。1930年,Kurdjumov在Sachs的指导下,通过X射线研究1.4%C钢的马氏体相变,首次提出了著名的Kurdjumov-Sachs取向关系。这一理论指出,奥氏体与马氏体之间的密排面和密排方向都是平行的,这为马氏体相变的两步切变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


随后,众多金相学家沿着Kurdjumov和Sachs的足迹,继续探索马氏体相变的取向关系。例如,西山在Fe-Ni合金中,Greninger和Troiano在高镍钢中发现了新的取向关系、惯态面以及其他晶体学特性。研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有色合金甚至氧化物中的马氏体非扩散型相变取向关系,如W.G.Burgers对锆从体心立方到六角密堆相变的研究。同时,Mehl及其合作者在30年代开始研究魏氏组织中的取向关系,随后扩展到钢中的珠光体与贝氏体中,铁素体与渗碳体的取向关系,对奥氏体分解的晶体学机制有了更深的认识。


自此,取向关系的测定成为了研究固体相变不可或缺的一部分。Kurdjumov和Sachs因此被誉为X射线研究相变的先驱,他们的工作开启了这一领域的新篇章。


扩展资料

金相学是研究金属材料组织的一门学科,其通过对金属材料的宏观和微观组织的研究,进一步探索金属材料各个晶体(相)或晶体群的含量、大小、形状、颜色、位向和硬度。1912 年Laue 等发明X射线衍射之后,从Bragg 父子把它应用到金属及一些简单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测定开始,X射线金相学有了很快发展。二十年代,金相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得以迎刃而解。到了四十年代,不但开始用富里叶分析研究金属冷加工产生的晶粒碎化及晶格畸变(1948) ,并已出现“金属的结构”(C. S. Barrett ,1943) 、“X射线金相学”(A. Taylor ,1945) 等专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