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题所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写作不仅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途径。书面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工作不可缺少的本领。而且,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寻找写作内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单凭空想像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的习作主题为: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我首先给学生设计了一份关于周一到周日的课余生活记录表格,孩子们拿到表格后,让他们认真填写自已每天的课余生活是如何安排的,一周内自己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并写一写自己的收获和感受。在一周后的作文课上,我让同学们把填写完的表格在班里进行了交流汇报,同学们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兴致昂然地说着自己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谈着自己的收获与感受。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孩子们把自己有趣的课余生活写了下来。
二、写“下水文”,激发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和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这话是极有见地的经验之谈。老师如果坚持“下水”练笔,不仅能使自己得到提高,而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从而大面积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向师性经常写“下水”文,确实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二》的习作内容为:《我熟悉的一个人》。在部分学生写孩子的习作草稿中,几乎个个都是一样的描述。其实,人各有各的长相,各有各的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没有细致地观察,想当然地写。针对这一具体共性的问题,我首先从学生的习作中抄录几个片段让大家“认领”,由此让学生认识到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写的重要性。接着我朗读“下水”文,让学生猜猜老师写的是谁,并说出根据什么猜出来的。我写的学生是这样的:“个子不高,身体消瘦。他留着短短的平头,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对不大的眼睛,一笑起来就成了一条缝儿。鼓鼻梁,尖下颏儿。上课是总能积极主动,神采飞扬地回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我读了之后,学生们马上猜出我写的是谁。这时课堂气氛达到高潮,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练习说话——说特点猜人物。此时,正是孩子们最有话可说的时候,最有话可写的时候。于是,我提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让孩子写一写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的一个人,这个人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举出一两个事例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同学们热情地投入到了写作中。
三、利用多媒体,激发写作欲望实践证明:靠大谈写作意义、重要性之类的抽象道理并不能奏效,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新颖的事物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叶圣陶先生亦云:“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教学作文,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进课堂,创设良好的习作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下写作。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内容为:《心中的秋天》,写作前,利用双休日我先让孩子们通过观察秋天,感受秋天与其它季节有何不同?秋天带给你哪些感受?然后再画一幅你心中的秋天美景图,并在画面上配上自己喜欢的秋天的好词佳句。周一到校后,孩子们拿着画好的美景图在班上进后了展示评比,欣赏了同学们的美丽的秋景图,我又给孩子们播放了关于秋景的视频,还有我精心制作的课件,同学们兴趣倍增,即当写下了心中的秋天一文。
四、展示写作成果,激发写作动力强烈的成就感会给人于前进的动力。小学生好奇心强,又爱表现,教学中我利用他们这一特点,为学生习作创造展示的机会,共同分享他们的成果,使他们感受到写作的乐趣。例如,我利用黑板报不大的一块地方,开辟出一片“作文小天地”,让学生中一些优秀习作都有机会在园地中得到展示,满足小学生自我表现的心理。同时又做到定期更换,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们的写作积极性,有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做到人人有机会。每一期作文展示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评比,评选出“我是小作家”。被选上的学生喜形于色,深受鼓舞,没有被选上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另外,还让孩子们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及时上传到博客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快乐。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也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写作对他们来说,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总之,
在作文教学中,
只有努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才能使他们热爱写作、乐于写作。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在其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