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如题所述

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即使叫学生硬着头皮写下去,也只不过是东拼西凑、草草了事而已。学生怕写作文,就是对写作不感兴趣。试想一下,一桩很有兴趣的事,哪个不想去做?哪个又不愿意去做?要写好作文,就得使学生感兴趣,我认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
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例如学习描写一种水果(苹果),可以让学生观看关于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苹果生长过程
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状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学生对苹果有更深的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写作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喜爱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
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二、切合的命题,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农村学生不像城市的学生见识多、广、新、奇。所以,在教学中命题要符合农村学生的实际,不要拿适合城市学生的命题给农村的学生写,
否则学生就无话可写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认知能力,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才能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教师在命题和选材上都要尽量
贴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色,紧扣“农”字出题,写出农村的特色。比如农村的人和事,素材很多:收麦子、喂猪、养鸡、赶集等等。这些农家人、农家事、农家景都是他们亲眼目睹的、熟悉的、易于理解的和感兴趣的真人真事。只有写他们观察到的实景实物,才能写得真实、具体、生动,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三、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习作中用几种动物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动物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动物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
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
比较充实生动。四、鼓励学生积累语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可以布置学生每
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
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五、讲评以激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使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无济于事。”小学生对获得成功并能带来愉快的事情感兴趣,因此我们的作文要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激励学生,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即使是一个符号或许是一个字,也要给予肯定,让他们体验到更多的成功喜悦。评改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抓好讲评,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同桌互读互评、小组集评、范文宣读、优秀作文展、学习园地好词好句好段选登等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议、欣赏、修改,习作,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之,增强小学生的写作激情,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思维能力,
是全面发展小学生智力的核心,是培养建设人才有基础。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然从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思维能力,使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语言文字充分地表达出来,这样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肯定会能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23
一、积累素材,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写作的过程,是观察、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学生害怕作文,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学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

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触动了学生的写作灵感,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了自己的灵魂。

三、合理评价,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在作文批阅过程中,不仅要合理评价,更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给予更多的鼓励,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0-23
写作兴趣,实际说到核心,应该就是表达的欲望是否强烈。一个孩子如果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有话想说,也有话愿意说,那么他就会对写作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抛开天赋这个因素,在目前的语文教育上,写作教学是最为缺失也最为薄弱的一块。经常能看见,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还有孩子不会阅读,还有孩子不会写作。追寻原因找下去,实际上是因为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过于呆板,严重地破坏了语文的美感。
我觉得在写作教学上,只谈初中的语文教学,我目前执教初中几年,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跟你分享。
一,不妨从最基础的开始,组词,造句。这些是表达的基础,工具书比如新华字典或是现代汉语词典一定要有。让孩子们养成遇到不会的字词查字典的习惯。你从字词入手,选词填空是个不错的训练方式,让孩子逐步去懂得在语言表达中词语该如何选择与运用。
词语在写作上的运用,几个基本的要求:准确,生动,形象 ,能够勾起读者最直观最生动的想象。
你也可以举些例子来说,比如不好的,比如好的,分析给孩子们听,并让他们直观感受什么样的词语运用才叫好,怎样运用词语不是正确的。
二,造句 其实是写作最基础的开始。
我觉得我小学老师做得很好的一点,就是鼓励孩子组词造句,一方面增加了词汇量,一方面也训练了写作。
不妨让孩子学着去造句,你可以挑选些你觉得不错的词语,让孩子们去查含义,完了之后再进行造句。在造句的过程中,去挑选些写得不错的孩子的例句,展示给其他孩子看,并鉴赏说说好在哪里。
造句的另一方面,不妨可以尝试拓句的练习,拓句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强化孩子们细节描写的训练。我们一般戏称为宝塔句。这个需要你做示范。
三,重视并强化日常的口头训练
现在语文教学里最惨的一点(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就是非常弱化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这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一个口头表达能力不行的孩子,一般书面表达也好不到哪里去。口头表达,不仅是锻炼孩子的胆量,其次也是在训练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现在很多孩子写作文写得很乱,就是因为基本不具备逻辑思维。我们淡化了语法的教学,其次又不让他们开口说。落实到书面上只能是一团乱麻。
口头表达,可以落实到平时的课堂中去,比如针对文本,设计几个不错的可以让大家讨论的话题,或者开几次素材积累课,选取的话题不妨可以有趣一些,更有时代特色一些。这样既积累了素材,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其次又提升了他们的书面表达的能力。
四,你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并且很会讲故事的老师
这点单独针对教师本身所应具备的素质而言。我真的觉得,如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最基本的应该具备的素质:文本感受和文本解读能力、想象力,课堂表现力,丰富的多学科的视野,良好的写作能力。
特别是在写作的教学上,你要比孩子们更有想象力,对于文本的展现上,让他们能够通过你的想象和描述感受到文本的美,进而有浓烈的表达的欲望。
最后说一句,要教写作,你本身就得是个不错的作家;要教好写作,你不仅仅得是个不错的作家,你还得是个很棒的讲故事的人。
所以,加油咯~~~~~~~~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