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阿罗汉出无余涅盘(灭尽定)后,还能破除我执,不存在一丝烦恼吗?

我听说菩萨能证无余涅盘,但不可以证,就是因为菩萨若证无余涅盘,出无余涅盘之后,则无一丝烦恼,过去的业力不能由烦恼引发,就不能以六波罗蜜修福慧资粮。是这样的吗?

末学浅见,供参考:

标题回复:
其一:实无阿罗汉入于涅盘。这是因为取无余涅盘时,这个阿罗汉已经不存在,唯余真心独存。而真心此时不再出生万法,是寂灭相。如《心经》所说:“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是如如不动,不生不灭。亦无出入可言。
其二:灭尽定是“四空定”中的一种,不是涅盘。涅盘与定不相干。外道涅盘才会以为某一种定即是涅盘。何以故?涅盘必须灭尽一切法,故名“灭度”。而任何一种定境,至少还有意根未灭。因而能够出定入定。这种“以定为涅盘”的见解,是“生度”而非“灭度”。必然还会有来生,还会受后有。所以不是涅盘正道。
其三:阿罗汉不仅能断我见,也必须断除我执。但是,仅能断烦恼障而不能断所知障。也没有和无始无明相应,更何况断尽无始无明,除尽所知障?所以阿罗汉并非究竟。乃至未能触证法界实相心。初悟菩萨所证,阿罗汉穷尽思维不能测度。
其四:若有定性声闻阿罗汉,无始劫以来从未种下大乘种子(比如发菩提心,听闻大乘胜妙法等)。寿终时取无余涅盘,那么这个阿罗汉和断灭几乎没有两样:因为这个阿罗汉的色身及一切觉知心都已灭尽,已经不能叫做“阿罗汉”。唯余真心独存,涅盘即是真心之异名。并无涅盘境界可说。这样,这个入灭的“阿罗汉”,只在灭度之前才能叫阿罗汉,灭度之后,无阿罗汉亦无涅盘可言。又因五蕴十八界一切法尽数灭尽,再无因缘和合而由不灭的真心出生色身等法。这个“阿罗汉”将永不再生。永无可能“出涅盘”。这也是真心“不来亦不出”的体性。
其五:《法华经》中明确说明:仅有“唯一佛乘”,无余涅盘仅是“化城”。暂时化现一座城池安住小乘种性人,令其生起圆成佛道之大愿。因而,末学以为:无余涅盘这个法,其实不存在,仅是真心异名,假名安立。否则,“一切众生毕竟成佛”,乃至一阐提也能成佛。为何独缺定性声闻永不成佛?因而,完全可能没有一个阿罗汉取无余涅盘,都将回小向大。

问题内容回复:
其一:菩萨所证涅盘,即是真心。菩萨无需寿终时以灭尽一切法的方法去证实无余涅盘。因为在生前已经了知无余涅盘是个什么。故不必头上安头:仍旧在寿终时去取证无余涅盘。阿罗汉因未证真心之故,只有灭尽一切法才能证实无余涅盘。但是,阿罗汉却明确的知道:自己能够取无余涅盘,永远不会再次受生。故说:“所作已办,梵行已立,不受后有。”
其次:菩萨修到三地满心,即能取无余涅盘;但因“众生无边誓愿度”之大愿,故意留一分思惑以润来生,以使下一世的色身出现世间,用来度生。否则,菩萨早已断尽我见我执我所,绝无可能还有留下色身以受世间五欲之乐的意愿。六地满心时,念念欲入灭尽定(菩萨此时若入灭尽定,就能灭尽一切万法而取无余涅盘,将永不再来)。此时,必定有佛为他宣说成佛之道,令其再生进取心,直至成佛。
其三:如上所述,涅盘无有出入。若有出入,是谁出入?如果还有一个心能够出入。一定是“生度”(妄图留下一分觉知心能领纳涅盘中的境界)。这就是外道涅盘。
其四:菩萨初悟时,即能“打破无始无明”:意识心第一次与无始无明相应(未悟凡夫及二乘人,从未与无始无明相应过)。因而能够一分一分断无始无明。初地以上,修学唯识种智。一分一分断“尘沙惑”,这个过程需要二大阿僧祗劫(凡夫修到初地仅需要一大阿僧祗劫)。一切无明断尽,除尽一切所知障而能知一切。这就是究竟圆满的佛地。当然,真心之中一切业种的污染性也已经修除干净。这时的真心,才是真正的“真如”,才是“常乐我净”。未到佛地,只能够说“不常不断”,“不垢不净”。
其五:需要说明一点:涅盘有四种:
一者:本来自性清净涅盘。一切有情当下即在涅盘中,这是因为一切有情本具真心之故。因此,没有一个有情可以一刹那离开涅盘。否则同于无情物。
二者:有余涅盘。虽证涅盘却故意留下一分思惑而再次受生以度群生。
三者:无余涅盘。灭尽一切法唯余真心独存(无有一法能够减损真心一分一毫,何况能灭真心)。
四者:无住处涅盘。时时刻刻住于涅盘,却不妨无量分身于无量世界度生无尽。
以上四种,凡夫具有第一而无一能证、无一能取;阿罗汉能取第三;菩萨根据所修的阶位能证第一,能取第二第三。唯有诸佛世尊具足四种涅盘。

另:一切法的出生,都是因为真心之中含藏的种子,因缘和合之时显发出来。业力牵引,是说这个业种在此时已经成熟,又有诸缘和合。因此显发出来。并非是“业力由烦恼引发”。请楼主熏闻佛经,深细思维。以免似是而非,自生错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3-15
阿罗汉 叫有余依涅盘 不叫无余涅盘

消灭贪嗔痴 真正意义上来讲
色受想行识
这五蕴里 受想灭尽了
叫无漏罗汉 也就是 漏尽通 叫 受想灭尽定 这叫阿罗汉
也就是说 他在真正的意义上 已经不会有贪嗔痴了 (粗的)
在第六意识的前一半儿 不分别了 这叫
粗中细 粗中粗 全部不对他产生影响
那么 他就进入到了
真正的 我是说真正的 不是谁性口开合说 我菩萨道 那不是菩萨道 真正意义的菩萨道 才从这里 开始

你说的这个 出无余涅盘的这个问题 就看出来 你有一个误区
涅盘 他本来就是外道提出来的

有一个外道说 人死以后 入涅盘 这个涅盘 他是一种境界而已
是佛 顺着外道 去说出来的
至于 有余依涅盘 有两种解释 第一种
受想灭尽定 简单的说 所有眼耳鼻舌身意那点儿玩意儿 影响不了他了
你这辈子 研究到这儿 就OK了
至于 你说菩萨
不错 按照修行来讲 你是修菩萨道 但是证果来讲 你根本不知道啥是菩萨的境界
所以 你说的那种烦恼 也只在有余涅盘上 就搞定了 至于微细的东西 你根本连看都没看见过 就好像一个穷山沟的孩子 看见一个城里人 就了不得了 他的概念里 根本就不会产生一个皇室贵族 是什么

你要谈佛 我跟你讲 就连十地菩萨 都见不到佛顶
所以 你问的问题 根本就对于 烦恼 没有一个真正的剖析 你去想想
阿罗汉 断啥
菩萨 断啥
这就得了
出涅盘 入涅盘 涅盘是寂灭的代名词 也不可以按照他是一个地方 那么去想
那就把凡夫界和佛境界 分开了
那就是邪见
所以你那个想法 从根儿上 有一个错误认识
第2个回答  2010-03-15
首先,灭尽定不等于无余涅盘,灭尽定可出,伽叶尊者现在就入的灭尽定,等待弥勒菩萨降生。而定性的声闻圆觉一旦入无余涅盘,则不可再出,永断前七识,唯留第八识独存。对不定性的声闻圆觉无量劫后出无余涅盘也需要修学大乘佛法,直至成佛,入与出的智慧无分别。菩萨不可证无余涅盘,因为还有普渡众生,还要成佛。而修到阿罗汉后,粗重的我执已经破除,但还有微细的我执没有去除,而且也没有断除变异生死,不可能不存在一丝烦恼,还是会有微细的烦恼存在,只有证得佛果,才会彻底断除两生死、破我执、断无尽烦恼。

我的认识,不一定是这样,您可以再听一听其他高人的意见。阿弥陀佛!
第3个回答  2010-03-22
>二者:有余涅盘。虽证涅盘却故意留下一分思惑而再次受生以度群生。
纠错:有余涅盘指阿罗汉尚有尘沙惑余习,并不是故意留下一分思惑...

>三者:无余涅盘。灭尽一切法唯余真心独存(无有一法能够减损真心一
>分一毫,何况能灭真心)。
纠错:无余涅盘指佛所断妄,无尘沙惑余习之意思。不是所谓的「唯余真
心独存」

入灭尽定、入有余涅盘、入无余涅盘,这是三种不同义理的概念。

(1) 无余涅般无入无出,所以您的发问错误
(2) 阿罗汉命未终,入灭尽定后再出,若回心向大,还能破我执
(3) 阿罗汉命终时,所入灭尽定就是入有余涅盘,就不再能出。
第4个回答  2010-03-15
其一,初果圣人已经破除我执了。

阿罗汉是已经破了烦恼障才叫阿罗汉喔,此其二。

其三,灭尽定不是无余涅盘。大般涅盘经(法显大师译)中所载佛陀是於四禅入般涅盘。

其四,涅盘无出无入,非出非入,说入是方便,若以为实有出入则是戏论。

最后,大乘的观点是生死、涅盘不二,亦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这个可以在很多大乘佛经上看到,如华严经、般若经、维摩诘经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