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可以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作为00后,你赞同吗?

近日,在《益企会客厅》节目中,有专家表示,在我们的工作中,我觉得对于00后,(工作强度)是可以给他加码的。因为我认为他们具备一个很好的素质的人。

我不赞同这个“专家”的观点,他不是00后,说这个话有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我们00后的工作强度并不少,虽然工作任务重已经成了职场潜规则,但是把潜规则搬到台面上合理化的这种行为,让人感觉很无耻。我刚好就是一名00后,属于是00后中最早的那一批人,下面以我的角度,来说一下为啥不赞同。

现在年轻人的职场压力并不少,过重的压力非但不能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反而会限制我们的发展。有的人可能会说“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那他可能是没看到过十几年前“高压锅因为压力过大而爆炸”的新闻。这个新闻给当时幼小的我留下了心理阴影,我也从中得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压力过大,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虽然这道理总结的有些幼稚,但是现实中也有不少年轻人因为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而感到抑郁,甚至有些人因此而失去宝贵的生命。往小的说,工作压力大,时间长,压榨了我们娱乐和自我提升的时间。比如说我的朋友,想要一边工作,一边考证,可真的找到一份工作后,下班后累的只想躺下休息了。

压力大:你见过城市的凌晨的太阳吗?

增加工作强度,不给增加工作待遇,属于变相压榨。这个“专家”话说的那么好听,可在节目里丝毫不提增加年轻人工作待遇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但大部分人却忽视了千里马之所以被埋没,是因为它的前主人目光短浅,不给千里马吃饱饭。年轻人的劳动力真的很廉价,如果再增加工作强度就太过分了。不少人会劝年轻人好好工作,吃亏是福,因为前面有人因此而得到了赏识。但如果人人都这样的话,这就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对于我们整个年轻人群体没有一点好处。现在“专家”的话,就是把这种“规矩”合理化。

作为一个00后,我希望能给我们这些年轻人和以后的年轻人留一些发展的空间,不要逮着年轻人压榨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27

近期有一个节目中,专家却说要增加00后的工作强度,这是一位来自于华东师范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易凌峰教授,这位大学教授认为,00后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工作以后,非常的现实,一方面是需要赚钱,但是在赚钱的同时也要增加他们的成长。

这位大学教授易凌峰还提出了“全面薪酬”概念,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00后的大学毕业生提出来的,认为00后的大学毕业生需要提供关爱性的福利,并且要有一个平等的管理方式,还有职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以及压力舒缓。

还要给00后的大学毕业生,通过制定化的福利提高00后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增加刚刚大学毕业的00后员工的企业归属感,笔者通过这一些列的话中看出了,只是让00后的大学生多干活多鼓励,对于薪资的问题是一点都没说。

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是第一次走向社会,进入职场工作,笔者想说的是,在找工作期间做好对于公司的了解,可以在网络上查一查这种公司的具体工作内容,看看适不适合自己,找工作是相互选择,并不是单方面的意愿。

对于大学生在职场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需要及时地站出来,增加工作量可以,但是不能只干活不挣钱,想让马儿跑还不给马吃草,对于这种事情同学们还是要有一个自己的判断,遇到不公平的待遇,拿出法律的武器来保护好自己。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2-08-27

        对于一些专家所说的建议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的观点,作为00后我是很不赞同的,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大概是认为我们这些00后比较年轻,作为年轻人就应该多干,就应该在工作上增加一些强度,但是这样的观点还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对于一个人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以及工作成绩的整体评价和衡量,并不是单单以工作强度作为标准的,最主要的还是要以实际的工作效率和创造的工作业绩为依据,如果只是一味的想着给年轻人增加工作强度,而不想着如何的提升年轻人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水平,这样本身没有任何的意义,反而会让我们这些年轻人产生很大的抵触心理,当然了,作为00后的年轻人,在单位中适度的多奉献一些也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种增加工作强度的方法是无法让人接受的,如果单位整体都增加工作强度,或者是对于我们这些00后的年轻人增加工作强度,但是能够有更多的加班费作为补偿,这样就能够让我们心里更加的平衡,也更容易接受,如果只是无偿的工作,这种增加工作强度的方式对于任何一个年龄段的群体,都是无法接受的,都是会坚决反对的。

       而且在现实中,只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这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现在的00后年轻人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压力,他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工作的压力,也有在感情上的压力,现在的00后年轻人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解决个人的生活问题,比如说在谈恋爱方面,如果只给00后的年轻人增加工作强度,那么对于00后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谈恋爱,此外,对于00后的年轻人来说,也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陪伴和照顾他们的父母,毕竟这些00后的父母也越来越大,逐渐步入老年阶段,而这些00后的群体增加工作强度,自然也让他们陪伴家人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当然了,一些专家之所以提出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的观点,是因为一些00后确实存在着在工作中有一些懈怠,缺乏纪律感等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个并不是增加工作强度就能够解决的,最主要的还是对一些00后进行正确的引导,让这些00后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能够认真的遵守工作纪律,能够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这些远远比单纯的增加工作强度要有意义的多,也不会让这些00后的年轻人产生过于抵触的情绪。

        总之,对于00后的年轻人还是应该多一些的理解,多一些的沟通和交流,了解这些年轻人内心真正的想法,而不是让这些专家完全凭着自己的想法随意的单方面的增加这些00后的工作强度,这样只会加深我们这些00后年轻人的抵触心理,只会适得其反。

第3个回答  2022-08-27

近日,一位专家在节目中提出可以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的说法。……他的说法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对于他的说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具体来说,对于这位专家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1,00后风华正茂,应该勇于承担起工作的重担。

作为00后年轻人来说,刚刚20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

对于他们来说,刚刚步入职场,事业上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应该勇于承担起工作的重担,为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从这个角度说,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是有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

2,从培养00后年轻人的角度说,应该让他们多加锻炼。

作为00后年轻人来说,他们年纪轻轻,代表着事业的未来。

因此,对于这些刚刚步入职场的00后年轻人,应该对他们多加培养,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发展进步。……从这个角度说,给00后年轻人增加工作强度,是有价值的。

事实上,职场中很多有所作为的年轻人都是经过这样的锻炼才会取得发展进步的。

3,工作中应该一视同仁,不能专门针对年轻人安排工作。

职场上,对于员工的管理应该一视同仁。

因此,不管是年轻员工还是年纪大的员工,都应该遵循相同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而不应该专门针对某些人采取特殊的管理方式。

从这个角度说,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及时改正。

4,培养和锻炼年轻人,应该合理适度。

年轻人代表着未来,对年轻人进行培养和锻炼,很有必要。

但是,对于年轻人的培养,应该合理适度,充分结合年轻人自身的能力特点进行师适度的培养和锻炼。……唯有如此,才能让00后年轻人获得更好的发展进步,尽早成为工作中的骨干力量。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00后应该着重进行培养,但是培养的内容和状态必须合理适度……这样才能收获最佳效果,让00后年轻人通过这种锻炼方式获益。

第4个回答  2022-08-27

不赞同

这位大学教授易凌峰还提出了“全面薪酬”概念,这个概念主要是针对00后的大学毕业生提出来的,认为00后的大学毕业生需要提供关爱性的福利,并且要有一个平等的管理方式,还有职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以及压力舒缓。

还要给00后的大学毕业生,通过制定化的福利提高00后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增加刚刚大学毕业的00后员工的企业归属感,笔者通过这一些列的话中看出了,只是让00后的大学生多干活多鼓励,对于薪资的问题是一点都没说。 现实情况是很多90后的工作强度已经非常高了,如果拿90后和00后的工作强度跟70后以及80后做比较的话,我们就会发现前者的工作强度至少是后者的150%以上,但前者所拿到的工作回报可能只有后者的20%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00后不愿意主动增加工作强度的主要原因。

每当我们谈到工作问题的时候,有些70后和80后总会认为年轻人好吃懒做,也会认为年轻人没有在工作中用心。

事实上,因为70后和80后本身就享受了时代的便利,各个一线城市的主要买房群体主要也是70后和80后,对这些既得利益者来说,当他们对90后以及00后评头论足的时候,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年轻人的工作强度本身已经非常高了,所以这个行为会显得有些何不食肉糜。

专家表示可以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

据一名专家表示,因为00后本身的工作能力比较强,同时也具备相应的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主动给00后增加工作强度,他也认为00后的能力不可小觑。在这个言论出来之后,很多00后对此表示非常不满,因为大家普遍认为自己的工作强度已经非常高了,自己也没有拿到足够多的工作机会与收入机会,盲目增加年轻人工作强度的方式并不可取。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年轻人的工作强度已经非常高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因为年轻人本身并不能享受到太多的社会资源和工作的机会,如果年轻人想要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的话,年轻人的工作强度本身已经比70后和80后高了太多。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我们依然增加年轻人的工作强度的话,这些专家似乎只不过想把年轻人当成廉价劳动力来看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