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知识学习中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如题所述

爱因斯坦说,“创造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创造力几乎概括了这个世界的一切,它推动技术进步,它甚至是知识的源泉”。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可以让孩子增强处理事情的一个能力,另外也可以拓宽孩子的想象空间。

1、运用游戏,发展孩子创造力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孩子日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游戏可以让孩子们自主的去探索,感受到愉悦,不给孩子增加压力,从而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2、培养孩子的想象力

对于有创造力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和快乐有趣的,相反没有创造力的孩子觉得生活枯燥无味。对于有天马行空想象力的孩子,父母不应该去指责和阻扰,应该去适当的鼓励孩子地想法。

3、培养孩子绘画兴趣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强迫孩子去画画,可能会起到反效果,孩子会更加的抵触,在身边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孩子,孩子可能对涂涂画画的兴趣更高,画画是眼、手、脑紧密配合的的一个活动,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去创作,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孩子的创造力应该是无穷无尽的,但是怎么样去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让很多家长很困惑,父母作为孩子的首任老师,更要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不仅影响孩子的现在,还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发展和生活的幸福。

如想学习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米妈谈育儿”,ID:13655593831,我是魏华,也是米妈,是一位实战派亲子教育专家、儿童学习力提升研究专家,著有育儿书籍:《嘘,告诉你一个秘密》、《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8
‍‍

在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这几个群体当中,少年和青年是其中最具有创造力的群体,他们的思维是天马行空的,他们总是能发现大人们所注意不到的事情,他们更是具备着超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作为他们的人生导师,我们应该这样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1、放手让他们去探索,不束缚孩子的自由

在孩子的知识学习过程中,他们是有很多想法,但总是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错失灵感、错失实现的机会。作为他们的人生导师,我们应该学会放手,学会放手并非让你对孩子进行“放养”,而是对孩子的自由不过分束缚,不强加过多的压力给孩子。

让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在知识学习中当自己的主人,才能让孩子真正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从而让孩子跳出思维的怪圈,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和创造力。

2、鼓励孩子进行创造,不要害怕丢脸

在孩子进行创造的过程中,倘若遇到了第一、第二次失败,他很可能会有气馁、沮丧等消极心态,这时我们需要鼓励孩子继续创造,相信孩子是能行的,而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失败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无须常常挂在心上。

任何人都会跌倒、失败,重要的是在跌倒、失败100次后仍然能第101次重新站起来。

3、让孩子多看书,什么种类的书都能看

在孩子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当然是少不了看书这一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多看书,只要内容优质,什么种类的书都能看,多看书总是好事,在书中往往有更大的金库,在某一瞬间它可能就点亮孩子的创造力开关。


幸福职场生活,找何小英Monica,欢迎关注公众号:职场与亲子情商。

‍‍
第2个回答  2018-02-28

很多父母害怕知识传授会给创造力带来毁灭式影响,其实也是在一刀切地看待问题。

在很多成人潜意识里,知识代表了死板,只要涉及到关于知识的教导,本质上就是一种机械化培训,自然会抑制孩子的创造力。

因为创造力不靠训练习得,所以最好的保护就是不教不导不培训,孩子知道越少,就越不受束缚了。

但那是错误的,错误在于父母根本不理解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全貌。不仅忽视了孩子在创造力发展过程中的主体位置,也不理解学习是创造力的基础。

事实上,成熟的创造力,离不开知识的输入。创造力并不是无根之木,更不是空中楼阁,它需要持续发展的肥料,也和知识紧密结合。

孩子学习并掌握基本技能,并不会抑制孩子创造力的发展。

知识是孩子创造力的基础素材,但是如何提供适当的知识,也是考验爸爸妈妈的陪伴功力。

我分享我的两个小心机:

第一个小心机:让孩子保持认知灯泡体验

对于孩子来说,最理想的学习知识的过程,我们称之为“认知灯泡体验”。

当孩子通过分析和摸索发现一个解决办法或者找到一个答案时,他头顶上就像亮起了一盏灯。我们把这种情况命名为“认知灯泡体验”,那就是突然之间,孩子大脑里打开了一盏灯,意识到“我懂了”。

如果一个孩子,能够持续地处在认知灯泡体验的兴奋感中,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探索的惊喜感便会一直保留,这便是很多孩子灵活运用知识进行创新的内驱力。

对于父母来说,要想孩子达到“我懂了”的状态,就是要想办法引导孩子逐步理解、吸收我们要传递的知识,让这些知识变成他们的一部分。

如果我们要教会孩子学习一个复杂的游戏和逻辑指令,我们可以把指令进行拆分,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告诉孩子,孩子完成了第一个步骤,再告诉孩子第二个步骤要做什么,孩子完成了第二个步骤,再告诉孩子第三个步骤要做什么等等。这个过程看起来缓慢,但都是很好的认知灯泡体验的示范。

第二个小心机:避开过度的知识教导方式

为什么标准答案会让人引起对扼杀创造力的担心?正是因为过度教导。

过度教导会让很多孩子的创造力枯竭,这里主要是两种过程,一是对孩子所有的问题都设置了标准答案,二是无时无刻都在对孩子进行知识科普和纠正答案。

凡事都设置标准答案,只能让孩子学会跟着标准走。比如日常生活中你也许会和孩子说这些话:

“太阳是红色的,宝宝,你怎么画成了蓝色呢?”

“1加1当然等于2,你说1加1等于1是错误的。”

“我告诉你最快的解开这个谜题的方法,你只要记住我这个办法就可以了。”

无时无刻都在对孩子进行知识科普和纠正答案,则更显而易见。比如日常生活中你也许会做这些事情:

看到孩子在用积木拼图形,如果孩子告诉你“这是我的小熊”,你会立刻纠正他,“小熊才不是这样子拼,你这个样子就是四不像”;

发现孩子想探索科学实验,比如拿洗手液去制造泡泡水,你忍不住直接上手教导了,“洗手液才变不了泡泡水呢,这根本就是不同成分的东西。”

凡事都给孩子设置标准答案,孩子自然也会在生活中习惯了定势思维,认为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一种答案,而当标准答案成为孩子活动的唯一标准的时候,答案自然便会成为孩子思想和线索,最终只会捆绑住孩子本身天性的创造力。

其实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好的知识让人回味无穷,却点到即止。

因为孩子真的需要通过寻找和体验,才能更好地感受和吸收知识。很多时候,学习并不会扼杀孩子的创意,关键是我们在过程中的引导。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