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代大学生,在思修,近代史,马原毛概课上玩手机的频繁场景?

如题所述

现在,思修、近代史、马原、毛概课被称为“水课”的现象屡见不鲜,逃课、上课埋头玩手机的行为成为了“共识”,乃至成为大学开设思政课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首先要站在学生及学校的角度看其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找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并对症下药。

本篇分为四部分:

    学生心态变化分析

    大学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看法及建议

    总结

第一部分 | 学生心态变化分析

大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心态出现的变化:

    功利化

    懒惰化

    从众化

功利化

大学生作为一个步入成年人行列的群体,功利心态是心智发展过程中的正常产物。作为保护、追求个人利益的逐利性心态,功利化的出现让学生在对获取成果的最佳途径的选择中变得更加理性、尖锐。

思政课程在大学课程中属于特殊的存在,大学生思政课程功利化表现:

    没有意识到学习思政课程的重要性

    没有汲取与专业课程无关知识的内在动力

    只在乎“划重点”

所以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种不严肃、不端正的学习态度,仅仅在大学老师划重点的那几分钟时间,学生学习的心是“支棱”的状态。

懒惰化

当然仅针对在思政课程上学生的表现。大多数学生在专业课上那听课是相当认真、安静。思政课就像是大学生的“摸鱼时间”。

在氛围、内容相对轻松的课程上,大学生的心态趋于懒惰化,除了做自己的正经事之外,通过玩手机来放松、八卦的情况不少,毕竟搁平时手机这东西怎么玩都玩不够。但是说到底是思想上对学习的懒惰。

从众化

如果大学生们都对思政课程足够重视,大学思政课堂玩手机“摸鱼”就不会如此普遍。

反过来,不是所有大学生都无视思政课,但是总有上课热情在一开始就被掐灭——从众的心态导致了一部分学生在被围绕着玩手机的人群中低下了原本充满好奇的脑袋。

课程越落越远,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学习的热情悄悄熄灭,最后跟着大家背背重点好像也可以高分拿下课程高分,但仔细想想,思政课程就这么失去了它的意义。

第二部分 | 大学课程开设情况分析

大学中的思政课程开设情况:

    思政课程的学分、学时多,多为专业课的两倍

    思政老师讲课方式及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大部分学生认为能背完应付考试就没必要听课

思政课程的学分、学时多,多为专业课的两倍

由于思政课程的学时较多,并且甚至为专业课的两倍,课程内容设计比较开放,所以教师授课节奏比较慢并独具个人特色。很多学校对思政课程的要求并不严格,所以出现学生上课态度不严肃、不认真的情况也是情有可原的。

思政老师讲课方式及内容很难引起学生兴趣

学生不听课的问题还是要落到教师的身上。教师如果觉得自己的课程需要学生的参与,一定会对课程设置花心思。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在课程设计上是花心思的,所以很多学生都会听。

如果教师的讲课内容及方式足够吸引人,问题才到学生本身不想听的情况。

大部分学生认为能背完应付考试就没必要听课

大学的思政课程要求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做个小组作业、pre、课程报告,还有考试。很多都可以课下解决,而且只要好好用心备考都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这种课程考核设置很容易让大学生对真正的学习掉以轻心。

第三部分 | 看法及建议

A.我本人对思政课程的看法:

对于思政课程,我对马原比较感兴趣,老师讲课方式也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在课下及做小组作业的时候会多看看相关的书籍加强对课程的理解。

B.我本人对大学生的建议:

快速导航:

    心态上认识到大学开设思政课的意义

    课外多阅读相关书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遵守课堂规则,不要随便“翘课”

心态上认识到大学开设思政课的意义

大学思政课的意义总的来说有以下三点:

    大学开设思政课程能够引导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

    大学开设选修课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

    提供不同专业领域的师生沟通机会,对大学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所以,大学生应该好好把握这些珍贵的机会好好学习,不要功利看待、敷衍对待。

课外多阅读相关书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思政课程有时候枯燥是正常的,但是开设这些思政课程是有它们的价值所在的,至少给大学生提出了学习、发展要求。

大学生应该在课后多了解相关书籍,你会发现思政课程是十分有深度的,可能还会有意想不到的知识、思想方面的收获。

遵守课堂规则,不要随便“翘课”

对于思政课程,由于其学分较高,也有考勤分,一般是不建议翘课的,老师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心血来潮点个名。

思政课程其实翘课率是普遍较高的,老师点名的概率也就大了,多翘几次课最后试都没办法考了。所以,对于“水课”,不要随便挑战老师的底线。

在上思政课程的时候要遵守课堂纪律,比如不要大声交谈打断老师的讲课,不要吃有气味的东西等,避免给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

总结

大学生思政课程看似水,但是确实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大学生应该好好珍惜大学时光,全面发展。

无论是什么课程,学习态度决定了课到底“水不水”。有时候,大学生心中的“水课”水的并不是课程,而是自己的人生。我们应该带着对知识的热爱和渴望去参与大学课程,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3-16

当代大学生在思想教育课上频繁玩手机已经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事实上,逃课、旷课、找人代课的事情也屡见不鲜。然而,我们都知道不应该的事,但最终还是会这样做,背后还是有很多原因的。

一、功利性学习

1、为了期末考试

大学的考试方法很多样,包括正常的闭卷考试、中学不常见的开卷考试以及中学几乎没有的网考、论文考核等方式。

这些考试方式的不同,在学生眼里就代表了这门学科的重要程度。

而对于思修、马原、毛概这些课程,学校大都不设立正式的闭卷考试,采用网考、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这在一定意义上是给学生减轻了负担,但也不可避免地会让我们把重心向闭卷考试的科目上倾斜。

2、只学就业所用的专业知识

看到这个题目,我一瞬间就想起了我们马原老师说得一句话:“现在的孩子都太功利了”。

不得不说,这句话也是有它的道理。我是医学生,确实,马原课上不是看系解(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我们认为重要的学科,就是在玩手机、打游戏……

马原老师每次都以调侃的姿态说几句,说我们忽略了上层建筑。因为我们“用得上”这些专业,迫于考研就业压力去学习这些知识、这些技能,以应付以后工作之必需,所以完全忽略思想道德上的教育,选择所谓的利益最大化。

这虽然和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完全相符,但也有些许微妙的相似之感了。

二、网络的“诱惑”

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更松懈了,或者说完全松懈下来,自制力明显下降,已经退化到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阶段了。

对于考核更加宽松的科目,更是能放便放,宁愿用这点时间放松放松,也不愿抬头看看老师。沉迷于游戏、恋爱交友、小说追剧……比比皆是,高考是一个囚笼,终于逃过的我们放肆地撒欢,称之为“青春”。

三、老师方面

说了这么多学生学校的问题,我们也要考虑一下老师的问题。有很多教师讲课确实无聊,认命似的纵容:我念我的,我知道你们不听,我也不管你们。

老师或许理解我们,或许知道说多了也会烦,所以除了第一堂课例行说一遍规矩外,上课都是放任态度。能点个名,提问一下都是为数不多的“严”老师了。还会被同学们口口相传,这可能也是引起老师不愿意管的一方面原因吧。

四、环境影响

虽然国家非常重视并呼吁思想文化的建设,但学校层面和社会层面仍是不到位。

从学校的考试安排就能显露出来,虽然课程安排很多,但轻重缓急都有端倪。

整个社会的风气也影响了学校的风气,除了政治人员,作为普通人的大家,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等等我们或多或少都会了解一点,但没人敢说精通,也没有行业说你不懂这个那我们不要你。这是没有行业重视过的软知识,这也影响了新一代青年的看法。

虽然现状是这样,但大家也不必过度焦虑,甚至上升高度去质疑中国的未来和出路。

一方面,这些所有逃过的课、浪费的时间都会还回来的,考研考公的时候,该背的知识是逃不掉的。

另一方面,不听并不代表觉得马克思主义不重要,大学生心中也有杆秤,不用过于担心。毕竟,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国家在努力,社会在变化,高校也在改革,终有一天,我们会不一样。

第2个回答  2022-03-16

大学在思想政治课堂上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非常普遍,很多大学生和大学老师都有同感,甚至相互指责。事实上,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不是片面的,也不是没有解决途径的,但是想要根本解决,就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方面

教师在课堂中起着引导学生、讲授知识、规范课堂秩序等重要作用。首先,教学内容枯燥、课程没有吸引力、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环节等,均是学生反映较集中的原因。长久以来,在教学中形成教师全程讲授的习惯,学生只是被动参与的角色,除了课堂提问,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及提出疑问,无法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其次,部分老师对课堂秩序约束不严,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视而不见、习以为常,导致更多学生的精神游离在课堂之外。另外,教师的人格魅力、备课的充分程度、普通话的标准程度也会对学生的注意力产生影响。

二、学生方面

学生的自控力、学习能力、学习兴趣都对学生上课玩手机产生影响。部分学生自控力弱,对手机产生严重依赖,上课也难以控制自己不玩手机。学生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当,上课听不懂,索性自暴自弃,放弃听课。还有一些其他事情的影响,如学习压力大产生的逃避心理、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喜欢所学专业等,迫于点名考核的压力来上课,但是上课积极性不高。

三、环境方面

从软环境来看,学校班级的学风对大学生上课玩手机产生间接影响,周围同学玩手机对其他同学产生直接影响。还有学生反映受到高中老师说教的影响,“高中苦三年,大学就是尽情玩乐的地方”,在大学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读大学严进宽出的制度,也让部分同学滋生懈怠情绪。从硬环境来看,教室的固定桌椅设置对玩手机的同学起到遮蔽作用。

四、设备方面

在课堂涉及的常规设备中,反映较为集中的是教学设备老化,如投影不清晰、话筒声音小,灯光昏暗等。还有一些学生反映空调设备供给不足,天气炎热和寒冷时,自制力弱的同学不愿意动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选择玩手机更轻松。此外,学生还提出手机的吸引力太强,玩游戏、看短视频、追剧、读小说的吸引力都远大于听课,这也是一项重要因素。

五、制度方面

在制度方面,主要涉及监管制度、考核制度和课程安排。首先,目前的监管主要依靠教师的口头提醒和摄像监控,摄像监控的主要作用也是提醒教师要注意维持课堂秩序,针对上课玩手机的学生没有惩处措施。如此单一的监管主体和力度显然是不够的。其次,考核方面更多的针对出勤率,对上课的听课效果没有直接的指标考核,所以很多学生出现“身在教室,心在手机”的现象。虽然有期末考试,但很多学生寄希望于最后的期末冲刺,通过最后的恶补也极有可能通过考试,玩手机的同学几乎没有后顾之忧。最后,对于课程安排方面,有时一上午5节课再接下午3节课,学生反映有点吃不消,过度疲劳或者犯困会选择玩手机。

当然,以上的原因分析并不是为了逃避责任,反而是为了明确责任,少了任何一方的努力,这种现象都不能根治,从现在情况而言,改善这种情况并非一日之功,革命尚未成功,我们仍需努力。

第3个回答  2022-03-20

别说思修马原,就算是高数大物甚至专业课,玩手机的学生就少了么?

你说原因的话,首先肯定是老师不管了啊,大学老师大多数都是来上个课就完事了,你听就听了,不听就不听,有的老师还能多点几次名,有的老师一个学期名都点不了几次,别太高看人的自制力,别说大量的老师上课如同念ppt,就算老师能把课讲出花来,还能有手机好玩?

其次,大学生认真上课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么?可能有的人是吧,大多数人还不是为了期末考试,为了绩点,如果说高数大物包括专业课平时听一下可以减轻不少期末复习的压力,马原毛概这些等着老师期末划重点不香么,我大学时候的马原老师讲着讲着自己都不知道讲到哪去了,思修老师就更别提了,就毛概老师还能靠点谱,但基本上也就是照本宣科,我期末花时间背不就行了么,这些课程在我看来本来就过于形式化,就好像是学校必须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也就是必须拿的绩点而已

最后,只以我的大学经历来说,大学老师很多感觉都算不上老师,当然了,不是说全部的老师,尤其是大三上了专业课以后情况就好了很多,但是大一大二太多的老师上课只是读ppt,或者夹带太多私货一堂课多半堂放飞自我,说实话,大量的课认真听课的性价比实在是太低了

最后的最后……手机越来越好玩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