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在高温下会分解成什么

如题所述

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异氰酸。

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扩展资料:

尿素贮存注意:

1、尿素如果贮存不当,容易吸湿结块,影响尿素的原有质量,给农民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就要求广大农户要正确贮存尿素。在使用前一定要保持尿素包装袋完好无损,运输过程中要轻拿轻放,防雨淋,贮存在干燥、通风良好、温度在20度以下的地方。

2、如果是大量贮存,下面要用木方垫起20公分左右,上部与房顶要留有50公分以上的空隙,以利于通风散湿,垛与垛之间要留出过道。以利于检查和通风。已经开袋的尿素如没用完,一定要及时封好袋口,以利下年使用。

3、避免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尿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16

加热至160℃会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异氰酸。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

一、尿素,又称碳酰胺(carbamide),是由碳、氮、氧、氢组成的有机化合物是一种白色晶体。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之一,是哺乳动物和某些鱼类体内蛋白质代谢分解的主要含氮终产物。也是目前含氮量最高的氮肥。

二、尿素易溶于水,在20℃时100毫升水中可溶解105克,水溶液呈中性反应。尿素产品有两种。结晶尿素呈白色针状或棱柱状晶形,吸湿性强,吸湿后结块,吸湿速度比颗粒尿素快12倍。

拓展资料

1.作为一种中性肥料,尿素适用于各种土壤和植物。它易保存,使用方便,对土壤的破坏作用小,是目前使用量较大的一种化学氮肥。工业上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

2.性状: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粒,无臭无味。含氮量约为46.67%。

百度百科——尿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4-30

    一,分解:

    在高温下可进行缩合反应,生成缩二脲、缩三脲和三聚氰酸。加热至160℃分解,产生氨气同时变为氰酸。

    二,尿素的详细介绍:

    CO(NH2)2  。 分子量  60.06 。无色或白色针状或棒状结晶体,工业或农业品为白色略带微红色固体颗机无臭无味。密度1.335g/cm3。熔点132.7℃。溶于水、醇,不溶于乙醚、氯仿。呈微碱性。可与酸作用生成盐。有水解作用。

    三,尿素的应用:

     是一种高浓度氮肥,属中性速效肥料,也可用了生产多种复合肥料。畜牧业可用作反刍动物的饲料。也大量用作三聚氰胺、脲醛树酯、水合阱、四环素、苯巴比妥、咖啡因、还原棕BR、酞青蓝B、酞青蓝Bx、味精等多种产品的生产原料。

第3个回答  2009-09-27
NH2)2CO → C3H6N6 + 6 NH3 + 3 CO2
尿素生成三聚氰胺的过程,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生成三聚氰胺。
但是,乳制品加工过程中没有能达到160℃以上的工艺,既没有载体也没有催化剂,温度、压力都很难很难生成三聚氰胺!

按照反应条件不同,三聚氰胺合成工艺又可分为高压法(7-10MPa,370-450℃,液相)、低压法(0.5-1MPa,380-440℃,液相)和常压法(<0.3MPa,390℃,气相)三类。

现在,市场销售的袋装和瓶装牛奶都是由乳品加工企业从奶牛场和养牛专业户将鲜奶收购后,经过消毒加工制得。厂家采用消毒牛奶的方法有二,一是高温瞬间加热法,温度达135℃;二是巴氏消毒法。巴氏消毒法是将牛奶于62-63℃时处理30分钟,或加热至72-73℃时处理20秒钟。

那么就算有人给鲜奶里加尿素,也很难形成三聚氰胺!提出这个说法的只是个初中化学水平的小人,编造谣言唯恐天下不乱!

而且尿素溶解在水中以后是不稳定的,容易生成铵态氮,并挥发出氨气,也就是有浓烈的怪味,如果奶农加进去的是尿素,闻一下就知道是不合格产品,还用得着检测吗?

尿素是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产物,是一种含氮的小分子物质,会随着人体排尿而排出,少量尿素并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当尿素大量聚集而不能排出时,会对人体操成损伤,主要是使人体的体内电解质平衡被破坏,从而产生疾病,即尿毒症。
第4个回答  2009-09-27
6 (NH2)2CO → C3H6N6 + 6 NH3 + 3 CO2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