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主义的应用实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9

什么叫法律工具主义?法律工具主义有两个基本的特点:第一个特点,在法律工具主义者看来,法律就是国家和政府管理社会的工具。这个观念不是没有问题的。
在合理的法律观念中应该做一个颠倒,政府才是法律的工具。在法治社会,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是因为我们想通过设立政府来让官员执行法律,保护法律。因而,在法律与政府之间,政府才是工具,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主宰。
当然,话说回来,说法律是工具,在某种意义上它是对的。就是必须首先承认政府是法律的工具,政府和老百姓都要站在法律之下,平等地接受法律的管辖。在这个前提之下,政府为了管理社会,它又得利用法律,把法律当成工具来管理社会。所以,说法律是政府的工具是有条件的,它的条件是首先承认,政府才是法律的工具。在次要意义上才可以说,法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政府的工具。同时,我们更有理由说法律也是每个公民的工具,我们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正当的利益,排除他人的侵害,用法律来引导和监督政府,让政府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过去,我们把前提丢掉了,只强调法律是政府的工具。因为有这样的观念,所以形成这样一个传统——官越大越不受法律约束,而且违法之后,社会也拿他无可奈何。
法律工具主义的第二个观念,就是强调法律仅仅是工具,法律除了工具之外什么都不是。这很危险。法律在某种意义上是工具,是什么工具呢?它是社会用来保障每一个人正当权利的工具。但问题在于,法律不仅仅是工具,法律还是正义的体现,而正义是我们的理想。
因此,在法治主义的观念中,法律是不可以背叛的。过去,由于法律工具主义的观念大行其道,相当多的人都对法律采取一种机会主义的态度。就是法律对我有利,我就服从
它;法律如果对我不利,我就绕过它,甚至践踏它。在健全的法律观念中,法律不仅仅是工具,法律代表着我们的价值,代表着社会理想的一种生活状态,代表着基本的道德伦理准则,它是不允许放弃和背叛的,是不允许践踏的,执行法律是不允许讨价还价的。 对塞林格的评判只有一个词:装神弄鬼。理由很多,包括他与世隔绝隐居山林,写出成名作《麦田的守望者》之后就杳无踪迹,弄得一大群人跟在背后苦苦找寻;包括他每天早上携带饭盒,从自己的住所跋涉至另一处只有桌椅板凳的小屋写作,反正90多英亩的私家林地足够他挥霍。
作为作家,塞林格的这点癖好算不得什么。据说,弥尔顿要躺在床上进行创作;没有三英寸宽、五英寸长的卡片,纳博科夫就无从下笔;济慈写诗时,一定要穿上最好的衣服;只有腐烂苹果的气息,能激发蒲柏的灵感;萨克雷必须在家以外的地方,才写得出东西……
对于他们而言,写作就是一种仪式,必须有既定的程序或者范式,一旦缺失,写作便无法进行。由此一来,写什么反倒变得不太重要,关键是以某种规范将“写作”这种行为进行下去。“写”只是工具,为的是一丝不苟地完成一整套独特的流程演练。
如果你想成为作家,你必须熟悉他们的生活范式,而以五花八门的方式“写”,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很容易将某种生活简化为各种行为规范,又将规范一一解构。英国的老派绅士对应着格子呢大衣和礼帽;地主家的早餐不可或缺牛奶黄油;五四青年要有长衫围巾;前胸口袋里别支笔,在过去就是知识分子。
对于某种生活的向往,让我们遵循一系列的行为范式,而范式又直截了当地被工具化。比如,那些所谓的登山爱好者,痴迷于各式各样的专业装备,从登山靴、防风帐篷、零下40多摄氏度用的保暖睡袋,到几乎高过人的专业背包,还有无线对讲机,无一不是他们的收藏。他们把对登山的希冀转化为对装备的热爱,在寻找、购买、配置器具的过程中,感受渴望中的生活。
同样,不管是尼康D3X单反相机,还是尤尼克斯的弓10,或者尚未上市的苹果平板,就业余选手来说,其功用不会好过傻瓜柯达、红双喜和神舟上网本,但是,意义却截然不同。爱好者们借助于对工具的专业追求,塑造完美无瑕的审美形象。摄影、打球或者上网,这些根本目的,在工具主义者眼里并不重要。
爱情亦是如此。
我们见过太多奢侈品的宣传,几乎都与情爱有关。北京三环的主路上,曾经竖起过VOLVO的大幅广告,只有一句话:爱我吗?它会带给你无数关于甜美爱情的想象。而新近的电视广告片,虽说是“只为尊驾护航”,可美女、香车、直升机,以及需要特别保护的成功人士,都明白无误地勾画出幸福生活的范式。感情的优劣,俨然就是汽车品质的高下。
木工DIY爱好者,会口若悬河地跟你讲冲气钻、三尖钻、阶梯钻、圆锯、曲线锯、修边机和雕刻机,他们的储藏间里收藏着全套还没来得及开封的专业设备;爱情的工具主义者也会滔滔不绝:婚戒是卡迪亚而非周大福;钻石是2克拉而非70分;婚车是宾利欧陆飞驰而非奔驰S300……
大错特错了?
其实,在爱情的最初与最后,都有规则和范式可言,也很难摆脱工具的影子。从约会的最初,我们选择与判断的标准,就不是简单的情感因素。我不否认一见钟情,只是它少之又少,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有感情之外的参照系——烛光晚餐显然要比街头快餐来得浪漫。我们也借助形态各异的形式(工具)传情达意,谨记各种各样的纪念日,认真准备价值不菲的礼物,精心策划永远难忘的仪式,以期对方感知我们的深情厚意。
最终,我们完成终身大事。婚姻本身就是表达爱的范式之一,或者,你可以说它是为爱情提供保障的工具——爱情要么死掉,要么变成婚姻。没有婚姻的承载,爱情就无所归依。就像没有专业配备,就不足以证明你对登山的热爱一样,爱情需要借助婚姻来结幕和升华。
当然,完美婚姻也有范式可循。婚姻专家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为我们列出颇具操作性的攻略。就像你不知道赫塔·米勒不算文学青年,没有ChanelCoCo不算时尚,不去看小剧场话剧不小资,没有200平方米住宅不中产一样,如果你缺少完美婚姻的种种要素,不懂得它的操作守则,缺少一系列的规程的话,你一定不幸福。
多么有趣的话:“画家的技术是能随手画出很直的线和很圆的圈,然而练就却非一朝一夕;借助尺子和圆规,我们也能!律师能随口说出详细的法律条文,然而背熟却非一朝一夕;借助电脑,我们也能!刘翔可以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成功却非一朝一夕;借助摩托,我们也能!”
在这寒冷的季节,按照工具主义者的爱情范式,此时此刻,我应该身穿Speedo泳衣,涂抹SPF50+以上的防晒霜,躺在夏威夷的迷人海滩上度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