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形容女人20岁为桃李年华,24岁为花信年华~那22岁呢。求专业的答案

如题所述

22岁桃李年华

其年龄段称呼如下:

0-1岁:襁褓时代。


2-3岁:孩提之年。


7岁(女子):髫年。


8岁: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9岁:九龄。


10岁:黄口,黄口也是对10岁以下孩子的统称,我们经常也会听到黄口小儿一词,指的就是稚气未脱的男孩或女孩。


12岁(女子):金钗之年。


13岁(女子):豆蔻年华,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年也用作童年的代称。


14岁(女子):二七之年,取二七一十四之意。


15岁(男子):成童,男子15岁左右称“束发”或“成童”。


15岁(女子):及笄之年,古代女子到了及笄之年后就意味要出嫁了。


16岁(女子):碧玉年华,古代二八年华也是指的16岁,也叫破瓜之年。


18岁(女子):二九之年,古代女子18岁可称“二九”。


15-20岁(男子):舞象之年。


20-22岁(男子):及冠之年,因为在古代只要是男子到了20岁都要举行“及冠“之礼,所以叫及冠之年也叫弱冠之年。


20-22岁(女子):桃李年华,桃李年华指女子成年待嫁,也称为是双十年华。


24岁(女子):花信年华。


30岁(男子):而立之年。


30岁(女子):半老徐娘,半老徐娘是指已到中年而尚有风韵的妇女。(延伸:“半老徐娘”出自南朝梁元帝妃子徐昭佩的故事。徐昭佩年轻时确是一个艳光四射的大美人,但她始终敌不过岁月催人老的事实,妙龄一过,姿色已大不如前,但仍浓妆艳抹的她,却犹存一点风韵。故后世以“徐娘半老”来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40岁(男子):不惑之年,人到了中年之后懂得的事情非常多,经历的也非常多。


50岁:天命之年。


51岁:开六之年,古人称老年人年龄进入一个新阶段谓之“年开”。十年为一秩,开六即第六秩的开始。


54岁:六九之年。


60岁: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60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


61岁:华甲之年,华甲的甲,即甲子的甲,华字的繁体字可分为六个十字和一个一字,所以称61岁为“华甲”。


64岁(男子):破瓜之年,因瓜字可分为“八八”两字,取八八六十四之意。女子的破瓜之年是指的16岁。


70岁:古稀之年,从心之年。


71岁:开八之年。


77岁:喜寿之年。


8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鲐背泛指的就是长寿老人,鲐背指的就是90岁老人的皮肤像鲐鱼背部的鱼纹。


100岁:期颐、人瑞之年,指百岁高寿。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4

22岁古代称为桃李年华。

20-22岁(女子):桃李年华,桃李年华指女子成年待嫁,也称为是双十年华。

20-22岁(男子):及冠之年,因为在古代只要是男子到了20岁都要举行“及冠“之礼,所以叫及冠之年也叫弱冠之年。

扩展资料:

桃李年华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tao li nian hua,指20-22岁女子的代称。桃李:比喻人的青春年少。语出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桃李年华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4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