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说法是什么?如:二十岁(弱冠之年)

如题所述

1、初度:小儿初生之时。

2、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3、赤子:本意是指初生的婴儿,因为婴儿的皮肤呈赤色。颜师古:“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

4、孩提:指2—3岁的儿童。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5、始龀:男孩8岁,女孩7岁。根据生理状况,男孩8岁、女孩7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6、垂髫:亦作“垂龆 ”。3、4岁至7岁(女)、8岁(男)的儿童。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7、总角:8、9岁至13、14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诗经》中就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10、黄口:10岁以下。本指幼鸟,后指儿童。《孔子家语·六本》:“孔子见罗雀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11、幼学:10岁左右。《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2、金钗之年:指女子12岁的年龄。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

13、豆蔻:女子13、14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杜牧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4、二七之年:女孩14岁。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陈后主《车飞伯劳歌》:“年时二七犹未笄,转顾流眄鬟鬓低。”

15、及笄:指女子15岁。笄,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

16、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15岁期间。《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17、志学之年:指男子15岁。《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18、束发:男子15岁。到了15岁,男子要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归有光 《 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19、舞象之年:古代男子15岁-20岁时期的称谓。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

20、破瓜之年: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以纪年,谓十六岁,诗文中多用于女子。

21、加冠: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即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2、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代汉族男子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

23、弱冠:年满20岁的男子。古人20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24、花信年华:指女子的年龄到了24岁。也泛指女子的年龄正处在年轻貌美之时。

25、而立:男子30岁。立,“立身、立志”之意。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30岁为“而立”之年。

26、始室:30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27、不惑:男子40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

28、艾:50岁。《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

29、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男子50岁。知命,“知天命”之意。

30、六九年:即54岁。

31、耳顺、耳顺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

32、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33、古稀、从心之年:70岁。

34、耄耋:七八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35、期颐:指百岁高寿。《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36、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37、双稀、双庆:140岁。古稀是70岁,双稀即140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5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16

二十弱冠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
弱冠之年
,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
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
束发
,女子待嫁称
待年
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第3个回答  2013-07-09
1、孩提—两三岁 2、龄年—男八岁 3、髻年—女7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黄口—10岁以下都称 6、舞勺之年—13岁至15岁 7、舞象之年—15岁至20岁
8、金钗之年— 女孩12岁9、豆蔻年华—女13岁 10、及笄之年——女15岁
11、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16岁12、桃李年华——女20岁
13、花信年华—女24岁 14、标梅之年— 出嫁时15、半老徐娘——女30岁
16、弱冠— 男性20岁17、而立之年—30岁18、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40岁
19、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50岁
20、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21、古稀、杖国之年,致高之年、致政之年—— 70岁
22、杖朝之年——男性80岁 23、耄耋之年——80-90岁泛称 24、鲐背之年—年至90岁
25、期颐——迨至百岁 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有疑问欢迎继续追问谢谢
第4个回答  2013-07-09
2-3岁-孩提
女孩7岁-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总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像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天命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致改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耄耋(音mào dié)
90岁-背之年
100岁-期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