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解释一下这句话?各位高手谢谢啦!

铁、钴、镍或铁氧体等铁磁类物质有所不同,它内部的电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围内自发地排列起来,形成一个自发磁化区,这种自发磁化区就叫磁畴。

所谓磁畴,是指磁性材料内部的一个个小区域,每个区域内部包含大量原子,这些原子的磁矩都象一个个小磁铁那样整齐排列,但相邻的不同区域之间原子磁矩排列的方向不同。
这是摘自磁性原理——百度百科的,那磁畴到底是电子排列,还是原子排列?
还有“它内部的电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围内自发地排列起来,”电子不是不断地动吗?那咋排列?╮(╯▽╰)╭,谁能说明一下啊?
还有,左手定则原理我知道,可是那是根据磁感线特性来判断的,磁感线也是人为规定的,那从实际角度看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该怎么看(也就是说不用磁感线解释)?
还是说没法解释?

第1个回答  2012-02-12
是指原子排列。
电子是围绕在原子核外的,处于高速环绕运动状态,同时电子本身也在自转。基本上,你可以近似的按照恒星系的方式来理解:原子核相当于恒星,在星系的中央,电子相当于一颗颗行星,行星本身自转,同时也围绕太阳公转——不同的是,恒星系的行星围绕恒星的运转有共面性,而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运转没有共面性。
物理球体的自旋,其实是不分左右的,你从自转轴的两端看,一端看过去是顺时针旋转,另一端看过去就是逆时针旋转。而电子自旋,你一定要明白的一点就是:电子自旋纯粹是一种量子特征,它没有对应的经典物理量。它是电子内部状态的反映,而不仅仅是外部运动状态的反映——这也是为什么前面说“近似的按照恒星系的方式来理解”。因为一旦走向微观粒子,除了少部分理论以外,很多宏观条件下的物理理论都不适用了(电子自旋理论诞生的时候曾经被认为是错误的,原因就在于电子自旋不是牛顿物理学中的旋转,直到狄拉克量子方程之后电子自旋理论才被真正认可)。
电子自旋会产生一个磁矩,也就是电子的内禀磁矩。电子在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轨道磁矩。同时,一部分原子核本身也会产生自旋磁矩(具体来说,质量数为奇数的原子核、质量数为偶数但电荷数为偶数的原子核有自旋磁矩,质量数与电荷数都是偶数的原子核则没有自旋磁矩)。这些磁矩的矢量和,就是原子的磁矩。——这里还要补充一句,虽然使用了轨道这个词,但是电子环绕原子核的“轨道”其实是不存在的。还是那句话,对于微观粒子,宏观物理学的很多理论是不适用的。电子不是象行星围绕恒星那样沿着固定的轨道环绕原子核运动。而是以电子云的方式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对于铁磁体来说,形成原子磁矩的要素中,核的磁矩、轨道磁矩基本不会变化,所以电子的内禀磁矩成为唯一的变动因素。电子内禀磁矩的变化,会影响到整个原子的磁矩,最终形成磁畴。
至于磁感线,你一开始就理解错了。磁感线并不是磁场的特性,而是磁场特性的可视化表现。它是画出来让你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磁场,而并不是说磁场本身就存在一种特性叫做“磁感线”。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取决于通电导体本身形成的磁场与所处磁场的相互作用。而左手原理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告诉你这个导体的具体受力方向是什么。追问

擦……我什么时候说磁感线是磁场的特性了?
该有,能不能讲一下磁矩。
我知道磁感线画出来让你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磁场,我就是要问除了利用磁感线,还有没有什么理论来解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且受力有方向。

追答

你还是理解错了啊!磁感线并不是个理论,也并不是用来解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事实上,“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唯一解释理论就是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整理总结、并由赫兹最终试验完善的经典电磁理论。
而“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其实说穿了非常简单:有电流就会产生磁场,有磁场就有极性,有极性就会遵循“同极相斥,异极相吸”,有斥有吸当然就会产生作用力。既然产生了作用力,当然就会受力。
我不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有什么不好理解的。
至于磁矩,是用来描述一个磁体(可能是电磁体也可能是铁磁体)自身产生的磁场强度的。由于磁场本身有极性,所以磁矩也是有方向性的,是个矢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