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吃钙片有什么利弊?

如题所述

如果你不缺钙,但是却补钙的话,那么会造成人为的高钙血症状,就是血液里面的钙含量过高,
高钙血症的征象决定于血钙增高的程度和速度,主要有
①消化系: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最常见,伴有体重减轻,便秘、腹胀、腹痛。高钙血症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均增加。
②泌尿系:高钙血症时,肾浓缩能力降低同时有溶质性利尿,病人有多尿、烦渴、多饮。长期高尿钙可致肾钙盐沉着而发生肾结石,钙化性肾功能不全,进而发展为尿毒症。脱水是常见的,由于摄入不足、严重呕吐和多尿等困素所致。
③神经系:可损害神经传导,轻者情绪低沉。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失眠和表情淡漠等。重者有嗜睡、恍惚、幻觉、妄想、低张力、低反射、深腱反射消失、僵呆,甚至昏迷。Wilkins提出每例原因不明的昏迷病人都应急测血钙,排除高钙危象的可能。
④心血管系:高钙血症可增强心脏收缩,影响心脏传导,有心动过速或心动徐缓,心律紊乱,传导阻滞,心电图示Q-T间期缩短,T波增宽,血压轻度增高,易发生洋地黄中毒。
⑤钙沉着于组织器官:眼的钙沉着多见于前房、球结膜和角膜,为白色的微细结晶沉着,急速发生时球结膜充血、角膜混浊。钙也可沉着于肾、血管、肺、心肌、关节和皮肤软组织等。总之当血钙高于或等于3.75mmol/L时,多数病人病情迅速恶化,十分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常死于肾功能衰竭或循环衰竭。
也有人让自己的钙血高一点,用来减肥,但是切忌要严格控制量,不然减肥不成,要惹祸水的,这个和维生素C一样,适量补充可以美白肌肤,延缓衰老,还能提高免疫力,但是如果过量的话,会带来可以致命的败血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05
钙是支持生命的重要元素,像吃盐一样,人一生中的各阶段都要不断地补钙,但千万别因此被拐进“死胡同”。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其实我们身边含钙量高的食品比比皆是。天然食物中牛奶每百克含钙100~120毫克,每袋市售牛奶中含钙约为240~280毫克,而且容易被人体吸收,被认为是最理想的钙源。日本1995年的一项研究提示,牛奶对人类骨骼有“镇静”作用,可减低骨钙丢失。如果一个儿童每天喝500毫升奶,就可以补充600毫克钙,再辅以含钙丰富的蔬菜、豆制品、面包等,基本上可以达到摄钙标准。
豆类尤其是大豆制品中含有的植物性雌激素异黄酮对骨质疏松的防治有很好的作用。鱼虾蟹类,禽蛋肉类,榛子、花生、芝麻等干果,海带、木耳、香菇等均不失为钙的良好来源。豆腐在点卤过程中加入一些电解质,使蛋白沉淀,如南豆腐中加石膏即硫酸钙,北豆腐加的卤水即是含镁的盐,对骨质也是有益的。
作为钙剂产品,厂家应该在说明中标示每个包装(片、袋、丸、瓶)中钙的含量,有些钙剂每片(袋)含钙量22~25毫克,这对于更年期妇女或成人补钙就不太适宜,因为若每天补充500毫克钙,就需服用10~20片,这么大把地吃药片一般人较难接受。对于说明中不标示钙含量的产品最好不予选用。
有些钙剂经过加工特别是锻烧后,生成氧化钙,碱性增大,服用后对食道及胃肠道会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引起呕吐、胃疼等不良反应,一般最好不要选用。
天然来源的生物钙如牡蛎壳等,来源于海洋。由于海洋污染问题,所以有报道这类钙剂存在铅镉等元素污染。专家建议对这类产品应进行重金属监测,并在产品说明中加以标示。
钙的补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钙剂的选择上要考虑价格性能比。专家特别指出,价格高的产品不一定质量好,吸收好。比较我国市场上的一些钙剂的价格,按每天补充相同钙量计算,不同钙剂价格相差10倍甚至20倍之多。
专家建议,钙剂的补充可分早晚各1次,或早中晚各1次,一般可在进食时补充。晚上睡前服用可防止夜间血钙浓度下降引起的抽筋,而且对于改善睡眠质量也有较好的效果。贫血病人补钙与补铁的时间最好隔开,钙对铁的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样铁对钙的吸收也不利。含磷的可乐饮料、酒精以及富含植酸、鞣酸的食物(如麦麸、菠菜等)会降低钙的吸收。维生素C对钙的吸收有一定促进作用,因此多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或饮用橙汁等有利于钙的吸收。维生素D不仅是钙被机体吸收的载体,而且钙只有在维生素D的作用下才能被骨骼利用。
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要注意减少钙的损耗:食物应保鲜贮存,牛奶加热时不要搅拌以免钙的流失;菜不宜切得过碎,炒菜要多加水,烹调时间不要太长;菠菜、茭白和韭菜等含草酸较多的蔬菜,应当先用热水浸泡以溶去草酸。
过量补钙不仅是一种浪费,对某些人也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在补钙结合补维生素D时,应防止过量维生素D中毒。对绝大多数成人来说,补钙量在每日2000毫克的范围内是安全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