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板了 怎么对待自己的员工?

如题所述

做人要有底线,不能为了物欲追求丧失了自己的原则。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自己应有的人格力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0-22

做人要有底线,不能为了物欲追求丧失了自己的原则。孟子说“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即使身处困境,也要保持自己应有的人格力量。对待不如自己的人的态度,最能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与人品。不要居高临下地评价在某一方面不如你的人,要知道每个人都有长处与短处。

教养是个好东西,可一个人的真实教养有时候你很难看出来。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可以体现在:为他人着想的善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谁对上级不是毕恭毕敬呢,但对下属也客客气气的就不多了。我就是这为数不多的一员,在工作中,我对领导上级很恭敬,对属下员工也很客气,每天早上上班主动跟员工们打招呼,对他们总是保持微笑,即便是他们出现了工作上的疏忽,我也不会严厉的去批评他们,能原谅我尽量就原谅他们了,有时周末我也会请大家一起出去聚餐,大家在一起互相交流,就跟兄弟姐妹们一样,在一起相处的很开心

比如我曾经认识一个人,在朋友和同事之间都表现正常,蛮和气的一个人,却总是欺负保洁大姐,有一次大姐和她撞了衫,非逼着人家不许穿。这种教养就不是真的教养,而只是一种社交礼仪,或者为了融进同类群体时的一种伪装。伪装不可能长久,他们早晚都要选择在一些人身上丢掉礼仪,变得粗俗和苛刻,底层人群就是最容易让他们卸掉伪装的人。尤其有些人,自己也是公司员工,或者刚刚从底层员工爬上来的人,更容易歧视自己的同类,他们遇到强者就拜,遇到弱者就踩。衡量一个领导是不是好领导,一个最简单的标准就是看他如何对待地下员工,如何对待那些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人,那里,才藏着他最真实的教养和人品。我对公司的每一个人都一视同仁,也包括公司保洁在内,所以他们见了我对我都很客气,这就是我从小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作为公司的领导,要学会放下领导的架子,积极地深入到员工工作当中,满怀热情地为员工排忧解难。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让员工一心投入到工作中,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好领导最应该做的。作为员工也不要有防卫心,总担忧着遭到领导谩骂,应该以轻松的心情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接受他们带给你的教训,只有这样才会进步的更快,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更轻松面对遇到的一切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很讨厌别人命令或指使自己,但是在与太多苛刻的人相处之后,会不难发现这些苛刻的人走到哪儿都会吹毛求疵。换句话说,这种苛刻并非针对个人而来。你有没有想过,一个苛刻的人或许正好能将你推出舒适的状态,让你的能力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苛刻可以将你的潜能激发出来,让自己不断地提升,你的成绩很可能是被这些苛刻的人逼出来的。所以我们应该感谢在工作中遇到对自己严格苛刻的人。

第2个回答  2018-11-22
老板应该怎样对待员工

1.态度

对新来的员工就像自己家多生了一个孩子一样,要珍惜这位新成员,不能让他(她)受委屈,不能让他(她)有陌生感,让他(她)觉得就像到家里一样温暖,不要像有些企业,对新来的员工采取无谓态度,觉得如果他(她)行,工作自然会做好,也自然会留下,如果不行,我不赶他(她)走他(她)自己也自然会走,对他(她)好有什么用,浪费感情,浪费资源,有些内部成员还捉弄新员工,排挤新员工,甚至恐吓殴打,生怕他(她)的到来抢走了自己的饭碗一样,这样的企业离倒闭也就不远了。

2.培训

有好的态度,并不能让新员工快速的融入团队里来,培训就显的尤为重要,培训的内容应该分几个阶段来完成,第一阶段,应该是鼓励阶段,先给他打气,告诉他大家来到这里,学历、经历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毅力,大家都怀着一颗梦想,来敲开自己的那扇门,来之前本就士气高涨,但因为是新来一个陌生的地方,难免这士气有所下降,所以我们要先鼓励他。第二阶段,就是业务阶段,要想这战打的好,就要知己知彼,要知道自己干的是什么,自己将要干什么,别人将要做什么,别人做的事情和自己有什么关系,理清了各个环节的要素后,才能有条不紊的开展工作,在这阶段里,过程培训是至关重要,就是在新员工在做他新的工作的时候,虽然在培训课上讲过,但实际操作往往变得不一样,他们会怕如果做错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在这犹豫之际,但事情又不能耽搁的时候,这过程培训师的到来,就帮助他解决的问题,当他亲生经历了这种情况后,以后就能得心应手了。

3、感情稳心,报酬挽身,事业留人

其实,中小企业相对其他企业来说,老板与员工之间更易出现打成一片的良好关系。这为我们与有些人才建立一定的感情关系,创造了一定的基础。

当然,只谈感情不谈钱也是枉然的。经济的、物质的、精神的报酬,应该按论功行赏的原则和按约定兑现及时跟上。因为你总不能让人才和自己空谈感情、理想,饿着肚子不吃饭或者是吃不好饭。

对那些胸怀抱负、有着清晰职业生涯规划的员工来讲,我们也不能在他们有能力在更大的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的时候,仍然将他们按在一个小而不见长进的位置上,要懂得为他们腾出更大的位置。当然就许多中小企业来讲,由于牵涉到创业元老、股东、家族成员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这,做起来可能会比较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剥离出一块业务给某个人才经营;我们可以以出资人或股东身份另外再盘一个摊子,让某个人才施展特长。当然,我们还可以适当稀释自己的股份给某个人才,实现其由给自己打工到与自己共同经营一份事业的身份转变。

如果都不现实,那就为了他们好,主动鼓励他们走出去吧。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可能就会发觉:我们越叫某个人走,某个人就越想多陪自己再多拼搏一些时日,而且会有更多的人才愿意聚留在自己的左右。

4.激励

工作的好与坏就要把它区别开来,工作成绩优异的人就应该得到应有的奖励,工作拖拉的人,就该得到相应的惩罚,领导者对下属不闻不问,任凭他们做,只讲求最终结果,势必会造成员工想法,做多做少都一样,做好做坏也不管,那我还拼个头呀,只要跟在后面就行了,你想,这企业还能壮大。所以,建立优秀的奖罚制度相当重要,激励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我更看好的是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往往表现在这个员工已经做出了成绩而加以奖励,有些员工会觉得,这是我应该得的,你不给,反而就不对,会闹情绪,影响工作,而精神激励则不同,它是在员工平时工作中去慢慢渗透进去,在员工遇到困难,遇到私人问题时,你的嘘寒问暖,你的言语鼓励,你的情亲般的问候与体贴,你用自己的关系和资源来为他排忧解难,这是员工想不到的,他会从内心深处觉得,老板对我太好了,有时如果没有这种帮助,这事会非常严重的情况下,尤其觉得老板的及时援助真是雪中送炭,火场救人一样,会感动的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只有从内心重重的对自己说,要好好的干,报答老板,如果你的这种精神激励达到这样效果,那么,你的企业做产品将是战必胜,抢市场是攻必克,你觉得值不值。

让员工头疼的因素有:

1、不信任,让员工缺乏尊重感、成就感

谁不希望得到尊重,觉得有成就!可就不少的企业而言,老板刚刚才在自己的办公室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大讲特讲,转眼就会安排一个亲信到某人身边当“眼线”;刚刚才夸过某个部门经理干得不错,转眼就会当着这个部门经理的面,越级安排他的下属应该做什么。这些行为会让员工舒心的工作吗?

2、压力大,过激的言辞,伤透员工的心

经销商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普遍偏大。面对这些压力,有些老板经常会克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喜怒无常的呵斥甚至是辱骂自己的员工,时常会表现得跟一个暴君似的。

作为员工,无论份内的事情做好做坏,无论干多干少,回到公司总会被老板挑不是,说这里不行哪里不行,在外受气,回来受气,哪还有心思在这种企业呆下去!

3、企业文化不正常

在我看来,每个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只不过许多企业的文化“有病”而已。而这些“病”,会让员工不堪忍受而离去。

比如要员工“以公司为家”竭尽所能的奉献,可是,从来不给员工“家”的温暖,从来不曾履行过家人般的责任;老板刚愎自用做啥事都按自己意志办,把一堆有能力的员工当着一群只会埋头耕田的水牛;再或者是老板帝王思想严重,把任何员工都当着辱杀的臣民来对待。

4、没有对员工的未来进行规划

销售是非常锻炼人的地方,因为在这样的企业里面,我们往往会将员工当着一专多能来使用,相对大企业、外资企业而言,员工们会接触到更多的东西。而对一些有悟性、有能力、肯付出的员工来讲,往往就会在短时间内得到一个比较大的成长。

员工成长了,可是部门经理、副总经理的位置,还是被一帮开朝元老或者是某些家族成员占着;可是可以供他们施展拳脚的舞台还是没有什么变化。如此这般,就只有“天高凭鸟飞”,飞出去寻找更高、更广更能实现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平台了。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8-04-05
先恭喜你!

要想做好一个老板,首先要建立好的关系不是你与你的客户之间,而是你与你的员工之间的关系,好的老板应该把自己的员工当作你的顾客一样对待,关心他们,尊重他们,让员工觉得你把他们当作朋友一样的,那样他们才会真正为你卖力,并且忠实你的公司,只有员工先满意了,你的顾客才会更满意,才会赚取更多的利润!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4-12
存在价值,是一个人的存在,所做的事,产生了一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
就比如,一个人去做一件事,他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让人侧目的经济价值,这就是让人很看好的一类人。
而不是每天把做了什么展示出来,让人看到你很辛苦,可是做的都是无效工作。
我们被按部就班困死在了一个岗位上,可是,你自己是不是很清楚,每天的朝九晚五并没有让你激情满满,并没有让你感觉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你自己想做的?
我们为了什么循环往复?那固定的不能再固定,死的不能再死的工资吗?
我想很多人都是迷茫的,他们只想做一天工,拿一天钱,不去考虑这么做是否有意义,也不去考虑自己的所作所为究竟为这个社会创造了什么价值。
他们想的,只是能够挣到钱,给自己花,给父母花,给妻儿花!!!
一个人的迷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自己出钱做事的老板也是这样。
花了大价钱请来的员工(请原谅我这里用请这个字),因为每个老板一开始所想的都是让请到的这个员工为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
但是随着不顺眼这个特殊情绪的存在,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即便是你为我挣到了一些钱,但是你也不能总是闲着,你要动起来,繁忙的工作起来,这样看起来才是一个员工应该的样子。
老板的误区便是在这里,他已经以为自己花钱是买断了员工的时间,所以在工作时间里就应该繁忙,就应该不停的工作,即便是做的事毫无意义,只要你闲下来,就是错的。
时间久了,问题自然而然的也就出现了,枯燥繁复,又没有任何意义的工作,开始让这些“请”来的员工反感,因为员工会认为,自己的能力能够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这就够了,为什么非要去做那些一点意义都没有的事情呢?
如果真的有空闲的时间,陶冶一下情操,调整一下心态,构思一下未来不是很好吗?
于是在这种思维的管理方式之下,团队渐渐分崩离析,因为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工作已经偏离了最初的预想,被剥夺了思考能力的员工,创造力也很大程度的受到了限制。
但是人有不同,心也不同。
有扛不住压力的自由者,就有完全耳提面命的那种人。他们所图,就是那固定的工资,他们习惯老板的眼光,习惯被人驱使的无脑机械感。
让我做,那就做咯,只要给钱就行,让我加班我就加班咯,反正得给我加班费。不给加班费?我会夜夜诅咒你的,什么话最狠毒,就用什么话来诅咒你。
这样的团队,长久之后就成了一个可悲的团队。
老板一个人的思维决定着整个团队的存亡,可是那固化的思维却在想,我应该让每个人都不停的工作,不停的创造价值,不停的......
可是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分的压榨他们有限的精力,用在毫无意义的工作上,会让他们快速的失去机动能力,失去创造力,久而久之,有能力的离开了,没有能力的也更加的机械化,同时越加的依赖领导的决策。
一个合格的boss,定然是懂得如何决策的,也是懂得如何掌控大局和管理员工的。
他们会不断的挖掘员工的创造力,糅合团队的粘合力,甚至会让员工更独立的去思考,更果敢的去行动。
每个人进入新的团队,都是带着优点来的,能不能精准有效的发掘并加以放大,用在创造价值上,就是一个boss的工作内容。
就像雷军创立小米之后,他曾经说:“我只是偶尔的和他们碰一下头,聊聊构思和接下来的计划,但是很多时候,他们去做什么,有没有来上班,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们给我创造了我想要的经济价值。”
我曾经在一家贸易公司工作多年,亲眼目睹了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分歧和不可调解的矛盾,亲眼看到了一批批的老员工最终失望的离开了自己多年付出的岗位。
他们愿意离开吗?
每个人对待工作其实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热情的,但是很多时候遇到的老板会一点点的把那份热情浇灭,殊不知,这样的做的后果只会让一个员工越加的对这份产业失去信心。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形下,没有人愿意接受离职这个最终的结果,他们是最愿意接受调解的人,他们也希望自己跟对了人,只要合得来,工资少一点是无所谓的(当然,要除去那些眼里只有钱的人,这样的人认钱不认人,你给他说的心里话,他们会认为是在打感情牌,你和他描绘未来,他们会以为你在给他画大饼)。
如今,创业的人越来越多,老板在选择人才的时候,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在寻找合伙人,精英之间的碰撞很容易意见达成一致。
在工作中协调起来也更加的顺畅自如,知道达到这一步,就没有需要吩咐交代的工作了,踏踏实实的坐收成果就好了,但是成果却不能一人独享,这就是合伙人模式打开的必经之路。
声明:这段文字是我个人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的,不允许转载或用至其他地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