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中的甲类、乙类是什么意思,怎么报销的?

如题所述

甲类药”“乙类药”的定义

甲类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品中价格低的药品。参保人使用这类药品时,可以全额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乙类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高的药品。参保人使用乙类药品时,要先按比例(各地自行规定)扣除一定的个人自付费用后,将余下费用再纳入报销范围,按规定比例报销。

为什么报销比例不一样?

由于我国各地医疗保险筹资水平不同,为了保证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用药,《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分为甲类目录和乙类目录管理,目的是明确药品分级使用,以达到最佳性价比效果。针对分级用药、提高资源效率。

甲类药品全部按比例报销。乙类药自付一部分,报销一部分,具体的自付比例根据各地政策和具体药品而有所不同(以哈尔滨为例,使用乙类药品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个人自付20%)。

甲乙类医保报销如何计算?

参保人就医后,发生了药品、诊疗等费用,其中药品又包括甲类药品和乙类药品,报销的方法是:乙类药扣除自付后的费用,加上甲类药全部费用,再加上诊疗等费用中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对于超过起付线的费用,依据患者本人参保类型、就医医院级别等按规定比例报销。

计算公式如下: 医保报销金额=【(甲类药品的全部费用+乙类药品扣除自付部分后的费用+其他符合医保规定的费用)-起付线】×相应报销比例。

例如,哈尔滨市城镇在职职工老刘某次就医三甲医院,住院发生了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诊疗等费用 3000 元,甲类药品费用 2000 元,乙类药品费用 2000 元,乙类药品的自付比例是20%,起付线是 720 元,城镇职工医保在该级别医院的报销比例为 90%。

那么报销方法是:甲类药全部费用 2000元,加上将乙类药品扣除自付外的其余费用 1600元(乙类药品自付部分为 2000×20%=400元),再加上符合医保规定的诊疗等费用 3000元,合计 6600元。扣除 720元的起付线,纳入报销范围的费用是 5880 元。

则此次老刘的医疗费用,医保能够报销5880×90%=5292元,老刘自己仅需承担 1708 元(起付线720元 + 乙类药自付400 元 + 医保政策范围内按比例由个人负担的588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12
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原因之一是方便广大群众,一些小伤小病可以就近购药、及时用药,免去请假误工,去医院排队挂号、就诊、化验、取药等费时、费钱、费力之苦。为了使群众更为方便,又将非处方药中安全性更高的一些药品划为乙类,乙类非处方药除可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销售。当然,这些普通商业企业需经相应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方可销售乙类非处方药还有就是OTC的甲类要比乙类的的疗效确切,安全性大了,而且相同用途OTC的甲类要比乙类的价格便宜,医保药品目录中OTC的甲类要比乙类占的比重大多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8

医保甲类乙类报销比例各是多少?

第3个回答  2019-03-12
甲类是指国家规定,临床治疗需要的甲类药品。
广泛应用于同一类药物,疗效好,价格低廉,使用这些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应当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缴费范围,并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缴纳,100%的甲类药品按报销比例报销。
乙类是指乙类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以支付一些药品的费用。
使用该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列入一定比例后,由被保险人自行支付,并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扩展资料:
甲类、乙类报销:
甲、乙类上柜为红色,乙类上柜为绿色,甲、乙类药品在医疗保险范围内。《非处方药管理办法》中的甲类药品必须在药房销售。乙类药品不仅可以在药店销售,还可以在一般商业企业和其他场所销售。
但是,必须经当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按要求发给乙类上柜药品准销售标志。医疗保险目录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筛选。甲、乙类按疗效价比确定。也就是说,疗效肯定、成本低的,不自理,列入甲级。
B类基本上有自付比例,由不同地区决定。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权调整B类医疗保险品种。进出口总额控制在品种数量的15%以内,各地无权调整A类医疗保险品种。
在门诊使用时,可使用卡上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在医院、乙类药品和其他乙类费用中使用时,被保险人结算时,乙类先承担其自身费用的10%,再与甲类费用一起计算基本医疗费用,并与超过医院基本费用的部分一起享受全额支付的比例。
简单地说,当B类费用住院时,他们自己支付更多。医疗保险住院报销-不包括个人支出,B类费用在支付10%的费用后,如果超过阈值费用,可以报销80%以上。不是预付现金,而是在指定的医疗保险医院住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医保甲类
百度百科—医保乙类
第4个回答  2019-02-06
医保报销:
凭身份证明和医生入院安排,在住院部先缴纳住院押金住院。到病房后,将医保卡交到护士服务台,那么医院在检查治疗过程中,就会把不能报销的药品、器械等一切费用,到门诊缴费,如同非参保人员一样,现金结账。住院押金不足时,还得续交押金。
本次所住医院有个医保办公室,负责通知患者医保手续的办理以及盖章事项,在其指导下,于未办理出院手续前,先行在住院科室病房,将住院病历、出院小结、诊断证明等材料一并复印,这比出院后到医院档案室复印要容易得多。
需要医生在安排住院的病历上,写明是意外受伤还是其他原因,并到居住地社区开具受伤过程证明,这主要是说明无第三方赔付,或防止有人非法套取医保资金。
接着办理出院手续,住院部在结清账目后开具费用清单,将此清单及在病房复印的资料一起拿到医保中心,经初审,如有资料不全,尽快返回补办。然后,5个工作日后,取审核通知单。
结果很快在3个工作日后,就接到医保中心电话通知,在拿到单子后,再次来到住院部办理结账手续,将报销款从原住院押金中扣除,连同住院费结余部分一同退还住院者,到此住院、报销终结。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