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中的甲类,乙类是什么意思,怎么报销的

如题所述

甲类是指国家规定,临床治疗需要的甲类药品。

广泛应用于同一类药物,疗效好,价格低廉,使用这些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应当列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缴费范围,并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缴纳,100%的甲类药品按报销比例报销。

乙类是指乙类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可以支付一些药品的费用。

使用该药品所发生的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内列入一定比例后,由被保险人自行支付,并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扩展资料:

甲类、乙类报销:

甲、乙类上柜为红色,乙类上柜为绿色,甲、乙类药品在医疗保险范围内。《非处方药管理办法》中的甲类药品必须在药房销售。乙类药品不仅可以在药店销售,还可以在一般商业企业和其他场所销售。

但是,必须经当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按要求发给乙类上柜药品准销售标志。医疗保险目录按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进行筛选。甲、乙类按疗效价比确定。也就是说,疗效肯定、成本低的,不自理,列入甲级。

B类基本上有自付比例,由不同地区决定。地方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权调整B类医疗保险品种。进出口总额控制在品种数量的15%以内,各地无权调整A类医疗保险品种。

在门诊使用时,可使用卡上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支付。在医院、乙类药品和其他乙类费用中使用时,被保险人结算时,乙类先承担其自身费用的10%,再与甲类费用一起计算基本医疗费用,并与超过医院基本费用的部分一起享受全额支付的比例。

简单地说,当B类费用住院时,他们自己支付更多。医疗保险住院报销-不包括个人支出,B类费用在支付10%的费用后,如果超过阈值费用,可以报销80%以上。不是预付现金,而是在指定的医疗保险医院住院。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医保甲类

百度百科—医保乙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5-19

甲类是指甲类药品,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物中价格低的药物,使用这类药物所发生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按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支付费用。甲类药品100%按照报销比例报销。

乙类是指乙类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支付部分费用的药物。使用这类药品产生的费用先由参保人员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费用。

扩展资料:

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应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生产能够保证供应的药品,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店》(现行版)收载的药品。

2、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发标准的药品。

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正式进口的药品。

“甲类目录”的药品是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物中价格低的药品。“乙类目录”的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目录”价格略高的药品。

“甲类目录”是由国家统一制定,各地不得调整。“乙类目录”由国家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当地经济水平、医疗需求和用药习惯,适当进行调整。

使用“甲类目录”药品的费用,由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乙类目录”的药品费用,先由参保人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医保甲类

百度百科医保乙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4-28

医保甲类乙类报销比例各是多少?

第3个回答  2020-07-29
报销比例不同,甲 类药品100%按比例报销。乙 类要自付一部分。甲类药品是指由国家统 一制定的、临 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价格较低,而乙类药品价格较高。otc标识:甲类的为红色标记,乙类为绿色标识。甲类全国统一制定,乙类具体由各地方制定。
第4个回答  2022-02-25

详情
    官方服务
      官方网站康波小秘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