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劲不足,销量断档,AITO问界到底输在哪?

如题所述

本文编辑:

写在前面:

本文系车则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车则”,请勿侵权


进入正文:

众所周知,AITO问界是当前关注度较高的一个新能源品牌,这主要还是华为的缘故。作为现阶段跨界造车的最成功者,华为提供车机系统,赛力斯有东风汽车为造车背景,也算是强强联合。因此在理论上,AITO问界拥有的各项资源,胜过普通的新势力造车,但其市场表现,却显得后劲不足。

数据显示,AITO问界汽车这一年多来的销量呈现过山车的状态,其从去年5月份开始爆发,数据最高峰是在10月份,超过1.2万辆,最终以7.5万的成绩收官。因此,当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个品牌已经崛起,2023年肯定能取得10万+的成绩。

但到了2023年却没有延续热度,销量出现断档,如果说1月份和2月份是受到春节假日休市期还能理解,但在3月份的市场复苏期也只有3625辆,上升幅度非常微弱。到了4月份,根据赛力斯的产销快报,销量仅为2953辆,但有趣的是,其对外公布的数字却是4585辆,出现了罗生门。


但无论是产销数据,还是公布出来的数据,在目前的新能源品牌销量排名中,AITO问界都是处于中下游位置,远低于同样拥有传统车企做后背的埃安极氪、深蓝,这三家的4月销量分别为41012、8101、7756。

这一系列的大起大落,让这个新兴品牌的命运开始扑朔迷离起来——为什么AITO问界会出现“戛然而止”的态势?

对于AITO问界品牌发展受制这一现象,车则认为是这两大原因造成的。

缺乏独有核心技术名片,沦为华为载体

目前市面上的新势力造车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特斯拉、“蔚小理”、哪吒、零跑这类没有造车基础的新品牌。另一种是埃安、极氪、深蓝、AITO问界这类有传统燃油车品牌做后盾的势力。但二者在发展上,都离不开两大要素:采购和自研。

前者是基于“技术全球化”,整合电池、芯片、系统等重要部件;后者则是打出自己的技术名片。并且最重要的是,前者始终是要为后者赋能,从而通过产品来呈现品牌形象,而不是把自己作为某一核心组件品牌的载体。

以埃安为例,其以“更聪明的陪伴”为口号,并围绕此开发一系列的前沿技术,包括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GEP2.0全铝纯电专属平台、广汽埃安A480超充桩、ADiGO 4.0智驾互联生态系统、埃安智能健康科技等。就算是被现在大多数新能源品牌视为绝对核心的宁德时代电池,也是该技术矩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外宣传的时候,仅作为“自研”这一话术的背书。

但AITO问界却截然相反,其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自研技术矩阵。从华为和赛力斯的合作关系上看,前者主导软件服务,后者是主导硬件生产。且在4月2日,赛力斯集团CTO、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许林表示:AITO问界是双方合作的品牌,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赋能进行的联合设计、联合开发以及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

因此就理论上来说,在品牌筹划到发布、新车上市这期间,背靠东风的赛力斯应该是发挥在汽车研发制造方面的优势,推出一个以AITO问界为主导的智能汽车平台+三电保护技术的组合。再配合华为智能系统,同时也借助华为的势,打造核心技术名片。

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主要硬件和软件技术均来自华为,赛力斯只是起到一个代工厂的作用,AITO问界不过是前者跨界造车的载体。

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关系,华为可以只作为车机软用供应商,物色更强力的合作伙伴,而AITO问界却只有华为……

品牌建设失败,脱离华为啥也不是?

除了没能树立独有技术名片,AITO问界最大的失败就是没能做好品牌建设的工作。其完全依赖华为的光环进行营销,被不少人指为“借华为之势割韭菜”。

在早期的宣传中,AITO问界汽车是围绕“华为”展开,无论是线上海报还是线下的活动邀约,都会带上“华为问界汽车”。

包括在今年三月份,其采用“HUAWEI问界”后,确实带来环比的微增。此外,在2022年5月份华为夏季全场景新品发布会、10月份华为开发者大会这两个活动的宣发和召开时间节点中,AITO问界均迎来爆发,5月份销量从3000拔升到5000多,10月份直接到1.2万,也被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蹭华为热度。

尴尬的是,在三月底四月初,华为内部出现一系列看似针对AITO问界的举措,像3月底,任正非强调“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并且对于海报的设计,强调不能使用华为/HUAWEI出现在整车宣传和外观上。无独有偶,3月31日,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表示:严禁华为品牌作为汽车品牌。而且在线下,各地经销商下架了“HUAWEI问界”物料,还原为“AITO问界”宣传物料。


这一系列动作引起轩然大波,有媒体(时代财经)在近期曾做过采访,一位受访用户表示:如果AITO问界不被官方认定为‘华为汽车’,那么就难以支撑这么高的售价,自己也就不会考虑。此外,在【#任正非发文重申华为不造车#,有效期5年】微博下,还有一些网友表示:害怕买车后踢皮球,打消了念头。与此同时,更多网友是开始质疑AITO问界和华为的关系,其中有人预测:销量接下来要拉胯了。

而事实上在4月份确实出现这样的情况,销量数据不乐观。


不过网友们的担忧确实有道理,消费者买车最怕的就是售后出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上看,AITO问界的门店分为两大类型:华为冠名和AITO冠名,其中前者比重更大,为60%,后者为38%。虽说双方合作的理念是“渠道共融,全域互通”,但似乎AITO问界在门店的打造上,也是蹭着“华为”的光环,以促进成交。如果出现切割,是否会出现华为冠名的授权店转变为手机体验中心,或者因为销量下滑而出现闭店潮,给用户带来不便也很难说。

除此之外,在实际的落地服务方面,AITO问界也稍显薄弱。

就以道路救援为例,同样主打增程式车型的理想汽车每年都会公布春节出行报告,其中2023年春节期间完成道路救援400次,最远的一次单程超过700公里,取送车服务600次。有这些数据,能更好夯实品牌的形象。而AITO问界并没有公布相关数据,多少也会让人质疑,它的落地服务质量到底如何。

可以说在网友心目中,AITO问界基本等同于华为的附属品,一旦和华为脱离,品牌力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更无法有效支持问界M5和问界M7在25万-40万元级中高端市场内的竞争。对此,微博上有一位网友做出一个相对理性的评论:“华为给予问界技术支持,问界要做好自己品牌的运营,长远来看,问界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牌。”

所以AITO问界之后的发展,或许可以学习下哪吒和零跑,推出一些15万-20万元级主打性价比市场的车型,吸纳工薪阶层群体,拓宽用户基数,以重新树立品牌形象,这样才能确保生存。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则,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