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人性观有哪些主要观点

如题所述

1.周人世硕的善恶兼有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举而致之则恶长。”

2.道家的人性真朴论:老子的“见朴抱真”,庄子的“为之伪,谓之失。”

3.墨子的人性自利、自爱论。

4.孟子的性善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5.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论:人性如同“湍水”,“决之东则东,决之西则西。”

6.法家:人性逐利论,韩非:“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人不死则棺不卖。情非憎人也,利在人之死也。”“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7.荀子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8.“性三品”说:董仲舒将人性喻为“禾”,认为:“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他还论证人性有“善质”,并确定了具有“善质”者的范围。他认为所谓“人性”不过是针对一般人,即“中民”而言的,并不包括大善大恶之人:“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东汉王充总结道:“孟轲言人性善者,中人以上者也;孙卿言人性恶者,中人以下者也,杨雄言人性善恶混者,中人也。”在此基础上,唐代韩愈提出了系统的“性三品”、“情三品”之说:“性之品上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