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的历史事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4

1.敢于质疑的名人事例

民国四大家族后人:蒋家凋零 宋孔陈家低

2006年夏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民国“四大家族”的后人聚首上海。

一个甲子前,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权倾一时;如今,蒋家凋零落寞,而宋家、孔家、陈家的后人,则十分低调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他们来自“四大家族”,却刻意回避“豪门”背景。对于先人功过的种种争议,他们也坦然处之。

时过境迁,这些家族的后人,如今对那些历史人物的回忆常常只是衣香鬓影;可喜的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档案资料浮出水面,神秘的历史正逐渐丰富与充实。

宋家——故纸堆中还原历史

“我感到非常荣幸今天能够来到上海,这座城市曾是我的家族生活的地方。尽管我的外祖父宋子文先生是海南人,但在上海,在他出生的这座大都市,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很有能力的金融家和政治家之一。我很感动,今天能有这么多全世界知名学者,在上海济济一堂,讨论宋子文先生。”2006年6月19日,身材高大的宋子文的外孙冯英祥用英语为“宋子文与战时中国”学术研讨会致开场白。

来源:奇乐网

/helV61

宋子文的9个外孙中只有冯英祥与兄弟冯英翰住在美国,他们的其他表兄弟住在香港和菲律宾,故而孙辈中,冯英祥与宋子文最为亲密,他从小跟外祖父宋子文生活,直至14岁。每逢放暑假,冯英祥有很多时间可以陪伴外祖父。

“我的外祖父宋子文在纽约的生活很简单,他吃的东西、用的车子都非常一般。外祖父的生活很有规律,喜欢早起,吃完早饭后他就直接去办公室。他很喜欢散步,通常午餐以后散步一小时,外祖父不多的娱乐方式是与他的朋友一起打扑克牌。”

像普天下所有的外祖父疼爱外孙那样,宋子文非常疼爱冯英祥。让冯英祥印象深刻的是,10岁那年,有次他放学回家,感觉到有几个外国男孩一路尾随并盯着他的钱包,被吓坏了的冯英祥奔到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刚好是外祖父宋子文接听。“外祖父叫我不要动。5分钟之内,他就带着秘书开车匆匆赶来,他居然还带了一把枪,而且已经上了膛,准备来救我!为了保护我,他愿意做任何事情。”在讲述这段经历时,西装革履的冯英祥做了个手枪瞄准的手势,笑声爽朗,神态如同调皮小男孩。

1975年,冯英祥就读于宾州大学时,外祖父宋子文业已辞世,那时的冯英祥开始对外祖父的历史感兴趣。他攻读了政治学,“选择政治学也许是受外祖父的影响”。目前,冯英祥在瑞士信

望可以帮到您。

2.关于质疑的事例

伽利略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质疑,并通过实验证明他的观点不对,自己的想法才是正确的。

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

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1700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

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

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这一天,他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

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 “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

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3.关于质疑的名人事例简洁

1、聂利发现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蜜蜂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这个被列入我国小学教材的生物学“常识”,被一位名叫聂利的12岁小学生用实验推翻.聂利为此撰写的论文《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银奖和高士其科普专项奖。 这一科学发现出自一名年仅12岁的小学生之手,确实难能可贵!无数生物学家没有发现的自然奥秘,小小的聂利发现了。

成年人没有怀疑过的来自书本的“定论”,聂利把它推翻了。 《人民日报》的报道说,聂利的发现过程并不复杂:她先是偶然发现翅膀不振动(或被剪下双翅)的蜜蜂仍然嗡嗡叫个不停,然后用放大镜观察了一个多月,终于找到了蜜蜂的发声器官。

如同许多重大科学发现一样,发现过程本身也许并不曲折,关键在于发现者是否勇于向“定论”提出质疑,向科学权威提出挑战。体现在聂利身上的离经叛道和勇于怀疑的精神,比“蜜蜂的发声器官”这个发现本身更为可贵。

2、柏拉图质疑老师 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学生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的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 这时已有半数学生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回到了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的全都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走到了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有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的说:“我真的什么也没有闻到”。 这时,苏格拉底向学生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果。”

这个学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哲学家柏拉图。 3、哥白尼发表日心说 天文学家哥白尼通过对行星的不断观察,分析计算,得出结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围绕太阳转。”

日心说的提出和以往科学家所接受的地心说相左,是像常人那样接受地心说相左,是像常人那样接受地心说,还是坚持自己,是相信权威,还是忠于实践。 又经过数年计算,他终于肯定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将真理公之于众,发了一场子让革命。

4、达尔文物种起源论。 达尔文这个被宗教界称为怪物的科学家,冒着生命危险,大胆质疑上帝造人说他认为地球上现存的物种都是由更古老的物种演变而来的。

达尔文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证明了自己的观点的正确性,并勇敢地发表出来,终于使人们从教会的谎言中走了出来,为后世的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的发现被马克思称作“十九世纪三大发现之一。

5、加俐略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这一天,伽利略带了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

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下.塔下面站满了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 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了,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了。”

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

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4.敢于质疑的故事

1、伽利略 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2、须外卡尔特 德国数学家须外卡尔特在研究中,质疑欧几里的《几何原理》中的一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两千多年中,人们一直以为这是天经地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科学家对这一定理的真理性更是深信不疑。

但是须外卡尔特的这一质疑推动了数学的一次突变。德国数学家黎曼从须外卡尔特的思路中得到启发,使非欧 *** 破土而出。

黎曼指出,欧几里得几何并不是在所有空间都适用,例如在地球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 3、布鲁诺 布鲁诺,这位为真理而呐喊的自然科学家,不顾教会的禁令,大胆揭露宗教的愚昧。

他把当时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宇宙观。他坚持补充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

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天体降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从而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统治的基础。布鲁诺则把太阳从宇宙中心天体降为一颗普通的恒星,使人们对宇宙的科学认识又前进了一步,这是对教会宣扬的“地球中心说”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类中心主义”更加彻底的否定。

布鲁诺的主张使上百处宗教裁判所宣布他为异端,罗马教庭更是千方百计要置他于死地。为此,他们采用卑鄙手段把他诱骗回国,将他关押在威尼斯和罗马的地牢中达8年之久,企图迫使他低头认罪,放弃自己的观点,向教会忏悔,谴责自己,屈膝投降。

然而,在这8年的监狱生活中,布鲁诺虽受尽了酷刑,却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不放弃自己的学说,不承认自己的“错误”。1600年2月17日,布鲁诺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上被处以火刑。

布鲁诺四处热情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思想,把哥白尼学说传遍整个欧洲,使他成为反教会、反经院哲学最坚决最勇敢的战士。 4、惠更斯 17世纪下半叶,世界的科学权威是牛顿,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并用它解释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界面折射等现象。

但是,惠更斯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微粒说不能解释更复杂的绕射、干涉等现象,主张光是以太波,而且讲得头头是道。由于牛顿的声望高,多数人支持微粒说,惠更斯成了孤立的少数派。

但他并不随大流,不迷信权威,坚持独立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到19世纪初,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5、钟南山 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5.名人大胆质疑的故事

很有代表性的就是比萨斜塔实验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而伽利略就大胆的置疑! 传说1590年,出生在比萨城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在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将两个重量不同的球体从相同的高度同时扔下,结果两个铅球同时落地,由此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此前亚里士多德认为的重的物体会先到达地面,落体的速度同它的质量成正比的观点。

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做自由落体实验的故事,记载在他的学生维维安尼(Vincenzo Viviani,1622年—1703年)在1654年写的《伽利略生平的历史故事》(1717年出版)一书中,但伽利略、比萨大学和同时代的其他人都没有关于这次实验的的记载。对于伽利略是否在比萨斜塔做过自由落体实验,历史上一直存在着支持和反对两种不同的看法。

6.关于名人提出质疑的故事

名人提出质疑的故事: 1、布鲁诺 这位为真理而呐喊的自然科学家,不顾教会的禁令,大胆揭露宗教的愚昧。

他把当时先进的自然科学和哲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自然哲学宇宙观。他坚持补充并发展了哥白尼学说。

哥白尼把地球从宇宙中心天体降为太阳系的一颗行星,从而动摇了天主教神学统治的基础。 2、伽利略 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下降的“比萨斜塔实验 加利略在比萨斜塔上用2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经过实验得出了一个结论:物体做自由落体时,不因重量而呈现不同的速度 亚里士多德认为:不同重量的物体,从高处下降的速度与重量成正比,重的一定较轻的先落地。

3、钟南山 非典刚出来时,中国许多医学权威都认为是衣原体病毒,但钟南山院士另有发现,他大胆质疑,屡次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是冠状病毒,为当时快速确诊,救治病人立下了大功劳。 4、惠更斯 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并用它解释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界面折射等现象。

但是,惠更斯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微粒说不能解释更复杂的绕射、干涉等现象,主张光是以太波,而且讲得头头是道。 由于牛顿的声望高,多数人支持微粒说,惠更斯成了孤立的少数派.但他并不随大流,不迷信权威,坚持独立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到19世纪初,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5、须外卡尔特 德国数学家须外卡尔特在研究中,质疑欧几里的《几何原理》中的一条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两千多年中,人们一直以为这是天经地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理,科学家对这一定理的真理性更是深信不疑。

但是须外卡尔特的这一质疑推动了数学的一次突变。德国数学家黎曼从须外卡尔特的思路中得到启发,使非欧 *** 破土而出。

黎曼指出,欧几里得几何并不是在所有空间都适用,例如在地球面上,三角形的内角和就大于180°。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