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金银气, 多从黄白游。是什么意思?应作何解?

大家帮帮忙呀?

意思是:想要认识有钱富贵的人,要经常去黄山游玩。

出自:明·汤显祖《游黄山白岳不果》

原文:“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释义:想要认识有钱富贵的人,要经常去黄山游玩。自己清高一生,却穷困潦倒,再也不做去徽州的梦了。

“金银气”表明徽州是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地方;“黄白游”表明时人追逐富贵,趋之若鹜。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平生只痴迷于尘世外的绝美之境,从不逐“金银气”,从不做富贵梦。一个“痴”字直抒胸臆,抒发出诗人的平生之志:痴迷高远,鄙夷富贵。

扩展资料:

从作者本身的经历和品格来讲,这首诗既不是歌颂黄白景色的美丽,也不是多么向往到徽州去,而是对自己一生发出的感慨。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应该是穷困潦倒的时候,因为没有钱,所以朋友多次相邀都为成行。

在这首诗里,最难理解的只有两个字,一是气,二是痴。

诗中金银气的气字,含义十分深刻,绝不是简单地为铜臭。包括了赚钱的辛苦,拥有金钱快乐,为金钱而尔虞我诈,为金钱而丢失人格,利用金钱做一些龌龊的勾当等。诗人一世清高,自然不屑为之。

诗中的痴字,在这里是痴情与清高的意思。清高到了近乎白痴的地步。诗人清高已达到顶点,反而落到穷困落魄的境地。是对自己的自嘲,也是对世风无奈而发出的感慨。

这两个字弄明白了,整首诗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这两句,诗人完全是对别人说的,自己完全置身度外。意思是你要想捞钱就到黄白间转吧,与我无关。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两句诗人才是对自己说的,自己清高一生,却穷困潦倒,再也不做去徽州的梦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5
  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
  游黄山白岳不果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诗序说明了汤显祖当时的生涯状态:乏绝者,潦倒也,困穷也。那么在穷困潦倒时他的朋友为啥要建议他去徽州呢?那可绝不是现在的休闲体验游哦,肚子没着落,休啥闲哦。无非希望到徽州寻求复出的机会,而这机会应该还是寄托在许国身上。万历十九年(1591),许国就已退休回徽州歙县故里。只要看如今还矗立在歙县古城内的许国八脚牌坊,就知道许国当年在朝廷的身价地位。虽然退了休,但许国既曾是皇帝的老师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荐,汤显祖的人生就会发生变化。所以汤显祖的友人吴序当是劝汤显祖到徽州去晋见许国,以消除隔阂,重修师生之谊,只要许国肯对皇帝说句话,就能改变自己的困境。诗句“黄白”,明指黄山、白岳(齐云山),暗喻黄金白银,即官位俸禄。无论是什么原因使其黄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
  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这也许还真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 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又有啥关系呢?汤显祖那时被建议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许国也,仙道者齐云山也,而最现实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风景扯不上半点关系的。因此,这首诗如被理解为作者对徽州风光的赞美,就大错特错。它应该表达作者不肯低头求人的一种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如果把“一生痴绝处”改为“一生痛绝处”,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这可不是我改的,见于北京大学校友网署名文章《数学泰斗江泽涵》,其原文是“大戏剧家汤显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一生痛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这“痛”似乎是因为没有做梦到过徽州而来的,殊不知汤显祖后半生之痛来自徽州啊。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话,他应该会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结尾两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不是徽州不美,是显祖先生生不逢时也。不过,原来徽州治下婺源终于划在汤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许算是对误解的补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
  游黄山白岳不果
  序: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诗序说明了汤显祖当时的生涯状态:乏绝者,潦倒也,困穷也。那么在穷困潦倒时他的朋友为啥要建议他去徽州呢?那可绝不是现在的休闲体验游哦,肚子没着落,休啥闲哦。无非希望到徽州寻求复出的机会,而这机会应该还是寄托在许国身上。万历十九年(1591),许国就已退休回徽州歙县故里。只要看如今还矗立在歙县古城内的许国八脚牌坊,就知道许国当年在朝廷的身价地位。虽然退了休,但许国既曾是皇帝的老师又是重臣,只要他愿意推荐,汤显祖的人生就会发生变化。所以汤显祖的友人吴序当是劝汤显祖到徽州去晋见许国,以消除隔阂,重修师生之谊,只要许国肯对皇帝说句话,就能改变自己的困境。诗句“黄白”,明指黄山、白岳(齐云山),暗喻黄金白银,即官位俸禄。无论是什么原因使其黄白之游不果,都不能推断出汤显祖对徽州的赞美之意。
  事实上,诗一开头就把徽州描述成一个充满铜臭味的地方:要沾财气,多半得到黄山白岳之间的徽州去。这也许还真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因为明清时期徽商名满天下,富可敌国,徽州自然也当是个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 但这一切与风光之美无关,与潦倒的剧作家又有啥关系呢?汤显祖那时被建议到徽州去,不是去求人,就是去求仙求道,人者许国也,仙道者齐云山也,而最现实的渠道自然是求人,所以截然和风景扯不上半点关系的。因此,这首诗如被理解为作者对徽州风光的赞美,就大错特错。它应该表达作者不肯低头求人的一种心态:都说富贵在徽州,可惜我一辈子想都没想过要去徽州。
  如果把“一生痴绝处”改为“一生痛绝处”,意思可能就更明朗了。这可不是我改的,见于北京大学校友网署名文章《数学泰斗江泽涵》,其原文是“大戏剧家汤显祖因向往徽州而留有“一生痛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这“痛”似乎是因为没有做梦到过徽州而来的,殊不知汤显祖后半生之痛来自徽州啊。如果他真想去徽州的话,他应该会模仿南朝民歌《西洲曲》的结尾两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不是徽州不美,是显祖先生生不逢时也。不过,原来徽州治下婺源终于划在汤先生老家江西的名下了,也许算是对误解的补偿?
相似回答